无线镇痛信息系统在传染病医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麻醉科
张雪松
传染病医院外科手术多为乙肝、结核、艾滋病等特殊感染病人,这些病人术后疼痛的最大特点是个体差异大,因此病人自控镇痛技术(PCA)是解决疼痛问题最为有效的手段。传统分散型镇痛泵的问题:分布在各病区,麻醉科信息不畅,管理不便,工作效率低。报警后医务人员不能及时获得信息,报警声音造成病人的紧张,被动服务病人满意度低。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这类病人术后疼痛治疗的个体差异问题。
无线镇痛信息系统能弥补传统镇痛泵的不足,其原理为镇痛泵终端发射无线信号给镇痛管理基站,过监测台显示镇痛终端的运行及报警信息,自动生成患者自控镇痛记录单,对镇痛过程实现信息化、标准化及规范化的管理,方便了医务人员,避免了床边声音干扰,减少了镇痛泵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优化了镇痛管理流程。该系统作为疼痛治疗的新技术,可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无线镇痛信息系统组成及结构
该系统由无线镇痛终端和无线镇痛管理系统组成。无线镇痛终端由输注装置(机头)和一次性专用药盒组成;无线镇痛管理系统由硬件(基站、中央工作站)和软件组成。无线镇痛终端能在医生设定参数控制下进行持续和(或)间断精密给药,运用于术后疼痛、慢性疼痛及癌性疼痛各种急慢性疼痛,以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的疼痛治疗;基站是无线镇痛信息系统通信网络的基本组成单元,起数据传递作用,将无线镇痛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收集并传递到中央工作站;中央工作站是分析和处理无线镇痛终端上传信息的设备,操作人员能通过中央工作站对无线镇痛终端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自动形成术后随访及患者PCA记录单。
2 无线镇痛系统的功能
2.1 系统参数与主要参数范围
无线镇痛终端具有多模式药液输注功能:持续给药、自控给药、持续给药+自控给药、首次量(负荷量)+持续给药+自控给药。能无级调节输注速度,其输液误差≤±5%,能实时无线传输各项数据至中央工作站,及时向医护人员提供终端的运行及报警信息,方便安全规范管理。
(1)无线镇痛终端可设置功能参数。①住院号:患者住院编号,提供患者唯一ID,通过住院号区分不同患者的无线镇痛终端使用情况;②病区床号:使用场所编号,病区和床号各两位数字。当中央工作站有报警信息时,为医护人员提供报警无线镇痛终端所在位置;③ 总量:根据药盒内实际药液量所设定的值,将根据无线镇痛终端运行时的输注量而相应等额递减,以“ml”为单位。当剩余量≤5 ml时,终端会通过“输液将结束”报警提醒,当剩余量为0时,会出现“输液结束”报警;④首次量:为开机运行后一次性输注药液的量,以“ml”为单位。首次量是优先输入的一种剂量,又称为负荷剂量;⑤单次量:为镇痛终端持续量运行过程中按压自控键后所输注的量,以“ml”为单位。其主要作用为满足患者对镇痛药物需求的个体差异。单次量可以重复使用,其间隔时间受锁定时间限制。在锁定时间内(显示屏锁定时间显示不为“0”时),按压自控键无效;⑥持续量:为镇痛终端运行过程中持续输注的量,以“ml/h”为单位。持续量为“0”时表示不采用持续输液功能,只采用单次量作患者自控镇痛;⑦锁定时间:为一次按压自控键输注单次量完成后,再次按压自控键发生作用的最短时间,以“min”为单位。是间断给药之间的最短间隔时间,其作用是为了避免用药过量;⑧极限量:医护人员设定的1 h内允许的最大输注量,以“ml/h”为单位。极限量是患者自控给药的一种安全保护设置,由临床医生确定;⑨已输入量:针对当前住院号的累计输注量,不包括排气功能作用下排出的液量。
(2)主要技术参数范围(见表1)
表1 无线镇痛终端主要技术参数
总 量 0~300 ml 持续量 0.0~50 ml/h
首次量 0.0~30 ml 单次量 0.0~9.9 ml
锁定时间 0~999 min 极限量 1~100 ml/h
2.2 系统主要组成及功能
无线镇痛管理系统由硬件(基站、中央工作站)和 软件组成。
(1)基站是无线镇痛信息系统通信网络的基本组成 单元,与无线镇痛终端一样采用相同的具有低功耗、抗干扰性能强等特点的无线模块。采用网状结构,同 楼层间隔分布,不同楼层交错分布,保证在网络覆盖 范围内,任意一处至少保持2台基站信号覆盖。其无线通信参数包括:①无线频率,采用免申请和免使用费的2.4 G的ISM频段;②数据传输速率,10~250 KB/S;③传输距离,实际测试距离≥1000 m;④数据传输准确率,正常通信环境和传输速率下,数据传输准确率≥99%;⑤接收灵敏度为-94 dbm;⑥发射功率为-27~25 dbm;⑦发射天线为外置SMA天线;⑧调制方式为DSSS直序扩频。
(2)无线镇痛管理软件主要功能。①归类显示功能:对无线镇痛终端的上传信息按住院号对其进行归类,每个住院号对应一个患者信息卡,在使用列表中对应一个子条目;②详细信息:显示当前患者使用无线镇痛终端的详细记录,包括运行参数信息、报警明细及镇痛评价;③报警功能:对无线镇痛终端上传的报警信息能实时显示报警类型并伴随报警提示音,以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处理,保证镇痛资料的安全、有效;④历史/实时查询功能:可根据床号、姓名及住院号进行实时查询。还可根据住院号、年龄、病区床号、终端号、开始时间以及结束时间等关键字任意组合进行历史信息的模糊搜索;⑤统计报表及打印功能:将患者使用无线镇痛终端的详细信息形成统计报表供分析,并将采集的详细信息自动导入格式报表形成“病人术后随访及PCA记录单“,并打印归档;⑥系统镇痛评分提示及操作功能:无线镇痛终端使用超过24 h且监测台未接受到该患者的镇痛评价信息,医护人员可进行疼痛、镇静评分,恶心呕吐、瘙痒和四肢肌力5个常规项目的镇痛评分。系统自动生成镇痛评分操作记录;⑦镇痛不足报警功能:患者使用PCA功能自控镇痛时如无法达到镇痛需求,系统可产生镇痛不足报警,以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处理,保证患者镇痛安全、有效;⑧短信发送:可将超过设置延时未处理的报警发送到特定医护人员的手机,以供适时处理;⑨在网设备巡检功能:对在网基站进行工作状态巡测,及时了解在网基站的工作状态,便于系统的维护。
3 无线镇痛系统的应用效果
无线镇痛信息系统交换无线镇痛终端的操作、报警和数据刷新等运行信息,极端情况下(不停运行和暂停操作)每台终端5 s通信一次,不到80字节,系统能够满足临床千余台无线镇痛终端同时运行需要。该系统具有无线化、自动化及网络化特点,建立了多模式评价、记录及查询操作的一体化平台,实现了远程实时管理监控无线镇痛终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全天候动态实时记录信息至数据库,自动生成术后随访及患者PCA记录单,使手术麻醉科的PCA工作达到安全、高效及有序的管理目标。改变手术麻醉科工作管理模式,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采集的数据可方便麻醉科质量控制和科研。
3.1 数据采集规范化
术后随访及患者PCA记录单是手术患者病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患者的镇痛过程中,医疗数据从源头采集、按照统一格式,做到全面而准确,保证数据的采集、存储、整理、分析、提取以及应用的一致性。PCA通过结构化变革定义、信息自动导入、输出并打印等方式实现数据的重现。自动绘制生成的电子记录单格式统一、工整清晰、标准规范,其包含的信息更客观全面。
3.2 质量控制精准化
系统对术后患者的镇痛信息自动采集,并自动记录生成医疗文件,实现了对患者在整个镇痛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实时跟踪,不仅能更客观记录当时的病情变化,避免了麻醉医生因忙于记录而遗漏一些重要信息影响分析和判断,也避免医生在事情处理后补写记录时出现差错,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质量。
3.3 信息存储数字化
以往患者的镇痛信息以手工记录及人工统计为主,管理上常存在浪费人力物力、资料易丢失和统计不便等问题。采用计算机数据库存储技术,实现对患者镇痛过程相关信息的记录、处理和保存。系统的数据库资料可完整再现以前的术后患者的镇痛过程。达到信息储存的无纸化,实现统一的临床信息数字化管理。
4 结语
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医疗相关数据的组合条件的按需检索,信息转存到SPSS、SAS等数据挖掘软件中进行宏观分析,开展科学研究,为患者镇痛的医疗行为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重现PCA过程、分析镇痛效果。将积累的信息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归纳和推理,通过多方信息对比、评估,应用到管理决策、科研验证、医疗咨询及服务拓展中,实现特定的目标,从而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帮助医院管理层制定出管理医院的良好策略,为医院制定竞争策略提供 有力的技术支持,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