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6年后,我的年岁也长到了56岁。按以前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60岁就是老年了,我这个56岁也应该是老年前期了。虽然现在定义、观念和人的心态都有了变化,认为50多岁还不老,但从医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一些器官的功能已呈现衰老的趋势。许多人在这个年龄段眼睛就开始花了,食量也较以前下降了,活动耐力也没有那么强了,记的事情比忘的多了,一觉睡到天亮的本事也没有了。即使这样,我们还是要知足,因为与以前的人比较起来,我们活的算是够长的了。在10万年的存在史中,人类的寿命大多数时候不到30岁,罗马帝国的臣民平均寿命是28岁。56岁的我,整整是人家岁数的2倍。所以,在谈到16世纪晚期的生活时,哲学家蒙田写到:死于老年是少见、异常、奇异的死法,远不如其他死法来的自然-----这是最不可能的、最极端的一种死法。看来在那个年代,我就是老寿星了。虽然推算人的自然寿命是120岁左右,但以前人类的自然进程是英年早逝,未老先亡。由于没有经过衰老过程,先前的人们对衰老的概念、衰老的感受、衰老的进程理解就没有那么深刻。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促成了人类物质条件和医疗卫生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保证了人类的寿命远远超过了30岁,现在大多数人一生都经历了青年时代、中年时代、老年时代,最后走向死亡。所以,今天可以把蒙田的话反过来说:死于青年是少见、异常、奇异的死法。我能生活在这个时代应该是幸运的,首先没有没有赶上战乱,这就不会因为命运无从掌控,发生未老先死。出生时不是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但保证温饱还是可以的。少年时代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虽然没有游戏机、没有现在那么多丰富的电子产品,但玩的内容并不匮乏。男孩子的游戏是:骑马打仗、官兵捉贼、扇三角、推铁环、弹玻璃球、歘瓷砖;女孩子的游戏是:跳皮筋、拽包、玩羊柺、藏猫猫。当然最开心的就是学习没有现在这么累,作业也没有现在这么多。一路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到了初中。当时最大的理想,就是长大毕业后到家门口副食店做一名买动物饼干的售货员。但天有不测风云,临近初中毕业恢复了高考,至此儿时的理想破灭了。被动的考进了医学院,干上了之前从没有想过的职业---医生。这一干就是30年,这可是罗马帝国臣民一辈子的时间,即使对现在人来讲,也是人生三分之一强的时光花在了工作上。期间有迷茫、有困惑、有痛苦、有犹豫。当然也更多体会到了成功后的喜悦、救人一命的成就感、为把医学工作搞好的使命感。这五十六年经历了做孩子、学生、医生、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师各个阶段,也适应了这个世界带给我的生活和工作。也期望人生能按着这个惯性一直走下去,因为之前发生的一切对我来讲太熟悉了,许多东西已渗入到骨髓成为了不可更改的习惯。
但有时人要刹车,不是内心想停车,而是如果再走下去就有悖于自然规律。最近在微信看到一条信息,是说美国一位80岁老人,她从56岁开始健身,在80岁的时候,身材比18岁的少女还要健美,还是一位马拉松选手。我不否认这件事可能的真实性,但肯定这是一个个案。就拿我来说,46岁到55岁之前都在每天跑4公里,到了55岁以后开始每天跑10公里,而且通过健身在年轻时都不曾出现的肌肉,在老年前期出现了,周围那么多朋友都把我当一个“不正常的人”来看,可见有些事情是没有普遍意义的。现在国外开始流行一个新词---无龄感,是指在年龄增长甚至老去后,仍然保持一种不为年龄所累,如年轻一般的生活态度。虽然这是一种很积极向上的生活理想,而且对有些人也很适用,但我还是相信老词---年龄。作为医生要正视年龄给身体机能带来的变化,因为医生要考虑到具有普遍性的事情,而不是把全球一些个案的报道与普通老百姓推广讨论。其实我锻炼身体的方式,在周围朋友看来也算是一个个案。
到了一定年龄,人就会出现衰老,这是规律。衰老包括了两个层次的含义:有身体本身的衰老和精神状态的衰老,至于谁衰老的快谁衰老的慢,那是个体的事情。我们经常会说,未老先衰,鹤发童颜,两个词形容了不同年龄的衰老程度有轻有重。但不管怎样,一句话,要承认衰老。承认“年纪大了”才能活得自然。无人可以逃脱生命的悲剧----那就是,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每个人都在不断老去。现在,中国是地球上第一个老年人超过1亿的国家。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衰老这件事,不回避、不畏惧。实际衰老还有另一个含义---成熟、安谧和宁静。叔本华说:只有在完成人生的某一阶段,或是接近人生终了的时候,我们才了解我们所有行为的真正关联-----我们有什么成就,我们做过什么。只有到那时候,我们才能看清楚因果的切实关系,我们所有努力的精确价值。承认了衰老,实际上,也就认可了世界给我们留下的时日不多了,我们就不会像年轻人一样把生命看作是无穷无尽的,可以漫不经心地消耗时间。而是厉行节约,把每一天都当作独特的一生看待。现实世界给了人类那么多诱惑,也只有在面临衰老来临的时候,我们才能静下心来,梳理一下哪些诱惑才是我真心所要获取的,以前留在脑子里那些虚无缥缈的杂念也到了该放手的时候了。记住,这个世界没有后悔两字,该放手时就放手。
有些人认为衰老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不愿承认衰老的到来。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劳拉·卡斯藤森研究发现:人们根本没有变得不开心,而是随着年岁增长,快乐程度提高。他们比年轻时更少焦虑、压抑和愤怒。衰老意味着让人要更想开一点,不要再把子女看成不懂事的孩子,处处要管,天天操心。同时也不要把子女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任意支配。稍有不从,就认为大逆不道。胡适先生讲:至于我的儿子将来怎样待我,那是他自己的事。我决不期望他报答我的恩,因为我已宣言无患于他。我不赞成把“儿子孝顺父母”列为一种“信条”。前两天接诊了一位87岁的老人,虽然身体有些问题,但整体看起来还健康,听力没问题,脑子清楚,吃饭也不错。那天查房跟我说:不想活了。我说:为什么?她说:活着操心的事太多。后来我发现她对她的4个子女,包括孙子,都不满意。可我接触她的一个女儿,感觉是一位通情达理的人。是子女的问题?还是老人家的问题?中国有句老话:久病床前无孝子。实际现在看来,是许多子女面临还要照顾自己小家庭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甚至自身身体还有疾病的压力。有时不是不孝,而是没有时间或力不从心。所以我们这些即将衰老的人要充分准备着“儿子孝顺父母”,那可能只是一个传说。衰老的人不会像年轻人异想天开,他们做事实际,办事靠谱。人生的磨练,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量力而行。懂得身体不要透支,锻炼要适度,年龄已不容许在运动这件事上,再出成绩再创记录。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好的美食也要适可而止,贪杯是衰老者的禁忌。
生命老化的故事就是身体器官走向衰竭的故事。重视衰老比轻视衰老要重要的多。身体这部机器在这个世界上已不间断运转几十年了,是到修理厂检查和加油的时候了。看看自己日常基本生活能力(如厕、进食、穿衣、洗浴、整容、下床、离开座椅、行走)和独立生活能力(自行购物、做饭、清理房间、洗衣服、服药、打电话、独自旅行、处理财务)是否变得异常或费劲,这都是警告我们赶紧停下来,去到医院看一看、查一查、治一治的信号或警钟。身体虽然具有很强的抗击打能力,但那是在我们的壮年时期,衰老了身体的抗击打能力也下降了,适时学会低头,这就是时间赋予人的智慧。医疗不能解决衰老,但可以阻止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使我们活出一个更好的生命质量,所以衰老了不要忌讳就医。衰老不是失去自我的代名词,它同样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需要有自己不被打扰的喜好,需要有自己的知己,需要有自己不一样的想法,需要有自己表达感情的渠道,需要有自己的饮食习惯,需要有自己看世界的方式。衰老之前我们是生活中的学生,通过对未知世界的观察和体验获得灵感,进而充实自己获得满足。衰老后,经验、知识和反思加以结合,使我们对于事件情况获得更为准确而深刻的了解;使我们心胸和见地涵盖更广泛的范围;使我们所积累的知识不断发现新的用途。
衰老不是面向死亡,而是给生命赋予了更大的意义,过去和未来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重要,只有现在才是真切和实际的。衰老不意味着体弱多病、精神萎靡,它可以是老当益壮、精神矍铄、朱颜白发的同义词。只要我们不未老先亡,衰老是人生永远也跨不过去的坎,客观的面对,平静的接受,我们将会在有生之年活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2016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