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需要动,读书需要静。在外人眼里读书人都是文文弱弱的;而运动员都是长的五大三粗。所以以前把读书人称之为白面书生,形容喜欢运动的人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样看来,人们很难把读书和跑步划为一起,认为是两个完全不搭介的事。
以前由于运动少,从来也没有想过跑步和读书有什么关系。虽然职业是个医生,本应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读书,可除了专业方面的书读了一些,就很少涉猎其他领域里的书籍了,更不要说认认真真的学习了。这一晃就是几十年,犹如井中之蛙,自我感觉还是一个不错的知识人。也难怪都说中国人读书少,一年平均下来不到1本,而许多其他国家像以色列和匈牙利,每年人均读书是几十本。对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就没必要追究了。但从我自己的经历看,确实这么多年来很少读与专业无关的书,看着像一个读书人,可脑子里货真价实的内容还真不多。活到人生一半的时候,突然不知道是哪根筋开了窍,读书对我来讲再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事了,特别是对与专业无关的书有了莫名的兴趣。不管是名人的传记、苦涩难于理解的哲学书、历史书、各行各业的小知识都会拿来读一读。虽然读书占用了不少干其他事情的时间,但确实使自己长了不少见识。懂得了世间万物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有果,一时不理解,要冷静要思考。对人要宽容、要真实,对己不要放纵,更不要混混沌沌地活着。什么事只要想开了、释然了,也就放下了。
读书好这个道理,对于我这个年岁的人,是不用再说教了。但为什么到今天才把这件事融入到我的生活中,我想它与我的运动是分不开的。10年的跑步除了给了我一个还算健康的身体之外,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的大脑重新活跃了起来。这种活跃有了年龄的厚重,有了对事物不是想当然的判断,有了对大自然更为理性的认知。最初跑步时,还是把它看成是一项任务,多多少少还会有些不情愿,有些压力。但随着跑步的时间延长,随着跑步距离的加大,慢慢的跑步成为了一种生活中的需要,如同吃饭,不是可有可无。成为了一种生活中的习惯,每天都是条件反射地来到跑道上。自然而然地跑步从满足身体的需要到了满足精神上的需求了。每次跑步之前都会感到莫名奇妙的兴奋,想着如何跑,跑多少,是否再把以前的极限突破一下。跑的过程中脑子活跃的更是肆无忌惮,真如同满脑子跑火车,什么都想,什么都敢想。自从写下了第一篇微信文章跟朋友做了分享,以后就再也管不住自己的大脑和手了。冲动一个接着一个,感想随时随地就从脑子缝里钻了出来,让我欲罢不能。文章写着写着就感觉知识不够用了,不找边际的想法,稀奇古怪思考的问题,都需要更多知识的补充。读书很自然地就走进了我的生活,纸质版的书在家里看,电子书外出时候看,这时电视不再是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渠道了,慢慢地电视看的越来越少,如今电视在家已成了摆设。
运动促成了我的读书,使之前长的依里歪斜的我,从读书中获取了大量的养分,又让我这颗不算年轻的老树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当然从运动中带来的对心灵的启迪,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人生价值观重新定位不是我个人的专利。利用坐地铁上下班的路上,把西班牙人霍尔内特写的《跑出巅峰》这本书看了一遍。霍尔内特是一位极限跑运动员,获得过三届勃朗峰超级越野跑冠军,创造了7小时14分钟登顶乞力马扎罗山并返回记录,当然在书中还记载了他参加世界各地举办的多种越野跑赛事,无疑他都取得了胜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确实有出众的身体条件和惊人的恢复能力,非常适合越野跑。但这不是我看这本书的初衷,也不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从霍尔内特每天早晨出门跑步之前都会读一遍的宣言,才是我饶有兴趣把这本书几乎是不停顿读下去的真正原因:“秘密不在腿上,而在心的力量。你必须出去跑起来,无论是下雨、刮风、下雪,还是闪电劈着了你跑过的树,还是暴风雨中雪花或冰雹打在你的腿上、身上,疼得你直哭。不管!为了能继续奔跑,你必须擦干眼泪,睁眼看清石头、高墙,或天空。心的力量让你对彻夜狂欢说不,对考试高分说不,对漂亮姑娘说不,对面颊蹭上的柔软床单说不。将你的灵魂注入,在大雨中奔跑,直到因为泥泞而滑倒,血流如注。然后起身,继续爬坡,在暴风雨中将你带至最为高远的山峰。”跑步让霍尔内特对大自然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山和人没什么不同:要爱它们,首先得了解它们;了解、熟悉之后,你就能感受到它们的怒气或喜悦,知道如何应对,知道怎么跟它们玩耍,在它们被人类伤害时能有办法抚慰它,在它情况好转时避免使其恶化。
当年刚开始跑步的时候,真没有觉得它是这么一项高尚的运动:增强体质、重塑心灵、获取知识、促进成长。霍尔内特在书中说到:当我的思绪纷乱找不出口时,我通常会跑上一圈,解放思想。跑着跑着我就会发现,自己能更清晰地看待每一件事情,心里的问题也能得到正确的分析。即便是我经常需要直面的一些问题,平时我可能都无法看透看穿,只有在跑步的时候才能发现症结所在。另一位大家熟悉的跑者,小说家村上春树曾写道: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是自然地,切身地,以及实际学到的。假如当初我改行做小说家的时候,没有痛下决心开始跑步,我的作品恐怕跟现在写出来的东西有很大不同。作为一名医生,同时也是坚持了10年跑步锻炼的人,虽然名气不如霍尔内特和村上春树大,跑的距离和强度也无法跟他们相比,但跑步带来身体的痛苦、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满足和对知识的渴求却如出一辙。
前几天,一位很熟悉的人碰到我说:以前从来不知道你还写一些学术之外的文章,而且感觉还不错。我说:谢谢您的表扬,实际我写的也不叫什么文章,只是因为跑步而有感而发。也确实在每次跑步后,都会在脑子里迸发出一些想法,有些涉及到专业,有些涉及到人文。有些是熟悉的,有些不太熟悉,还有些干脆很陌生。有些想的明白,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跑步后会有这么多想法,有些人说是内啡肽惹的祸,有些说是大自然指使的。但不管怎样,现在想的问题多了,也爱想了,同时也愿意寻求答案找到结果。想明白的事就把它写出来,想不明白的就找来书本学习,特别是朋友圈子推荐的一些值得阅读的书籍,我都会上网把它买下来,感兴趣的书会读上几遍。不知不觉跑步与读书产生了互动,当然它们也在思想上发生了共鸣。跑步开始是为了身体,读书开始是为了兴趣,但两者深入后都会触及到人的心灵。看似一动一静的两件事,彼此互不相关,但却通过一条无形的纽带把它们紧紧相连在一起。
村上春树说:无论如何,从不间断地坚持跑步令我满足,我对自己现在写的小说也很满足,甚至满怀欢喜地期待下一次出的小说是什么样子。如果每日的跑步对取得这样的成就多少有帮助,我得向跑步深深的感谢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