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电影的观众都知道,要想了解一部电影的剧情,要想评价一个演员的演技,一定要静下心来把电影从头到尾的仔细看完。如果一部电影只看开头,不看结尾,或者没有开头只有结尾,可能我们没有资格对这部电影的剧情和演员的表现作出客观的评价。即使忍不住说上两句,也是偏面的,没有任何权威性。
作为一名急诊医生也是这样,如果从病人发病,到治疗的每一个过程,直至病人最后结果好与不好都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和知情,那么他所获得的临床经验就是全面、真实、丰满,而接地气的。前几天在急诊遇到了一位被蛇咬伤的病人,他在北京一家治疗蛇咬伤比较有经验的医院做了处理后病情稳定,医生要求回当地观察。在回张家口的路上突然出现神志不好,被送到我们医院。以为是急性脑血管病,赶紧做头颅CT检查,没有发现问题。不好除外蛇咬伤神经毒素反应,病人又回到了那家医院。信息断了,至此病人的诊断对我们就是一个谜。今天让接诊医生给家属打了一个电话,了解一下患者的病情。家属告知病人的神志不好,还是急性脑血管病导致的,来到这家医院又做了一个头颅CT,是急性脑梗塞,蛇咬伤已恢复。听了这个电话,留在我心里的疑问解除了。
要知道临床的疾病多种多样,疾病的变化反复无常,所以对疾病的预知很难把握。没有一个从始而终对疾病的观察、思考、处理的全过程,就不能真正积累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感受和体会。由于临床学科的划分,许多时候医生不能完成对一个疾病从头到尾的诊治。像在急诊科是所有急症病人就诊的第一站,各种疾病的初发症状和体征都在第一时间被急诊医生了解到、看到和检查到,并给予了针对性的治疗。这样就可以使病人的有些症状控制了,有些体征消失了,等把病人再转到专科病房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时候,专科医生只能从急诊医生的病历记载中了解病人初始发病的情况,很少能真真切切看到病人最初发病的痛苦,以及由此带来身体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如同一个看电影晚到的观众,即使旁人再跟你如何解释片头是多么多么精彩,你都有一种索然无味的感觉。虽然电影也能看下去,最后电影的情节也能了解个大概,但它不会让你再感到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影片了。所以有些时候急诊病人在转到专科病房时,由于专科医生没有真情实感的体会到当初病人发病的危急、救治时的惊心动魄和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这样使得专科医生在病人的观察和治疗上就可能会有脱节的现象发生。如果对一位生命体征不是太稳定的患者,或者没有预期到的临床变化突然发生了,此刻,专科医生的专注力还没有被调动起来,病情的凶险性还没有被感知到,就很有可能给病人带来更多的麻烦。
对于急诊医生来说,在病人还没有等到康复的时候,甚至有时连诊断都还没有完全搞明白,就被收到病房,所有的病人信息一下子消失在自己的视野外了。犹如电影没有看完,那些中途退场的观众,虽然消耗了半天的时间,最后电影的内容还是没有读懂。急诊医生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手中可掌握的数据,对病人做出诊断和干预。当然在一系列的诊治中,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欠缺的、甚至有些是错误的。为了验证对与错,唯有时间的观察和进一步得到更多的临床数据的支持。病人的转出使得这一切都成为了泡影,临床经验无从积累,下一次碰到类似的病人,又是一场遭遇战,只能从头摸索着再来。而ICU医生给大家感觉有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收治的病人“无头无尾”。急重症病人先被送到急诊科救治,病情平稳一些后由于脏器功能还有进一步恶化趋势,所以维持器官功能的稳定至关重要。在把这些病人收到专科之前,先要在ICU调理器官功能,一旦器官功能稳定,再转到或转回专科病房对原发病进一步干预治疗。这样看来,对于一个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过程是:急诊医生管前一部分,ICU医生管中间部分,专科医生管后一部分。所以,按现有医疗工作的划分来看,很少有医生可以了解或参与病人治疗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对于一部电影来讲永远没有人能完完整整把一部影片欣赏完。
人是一个整体,疾病的发展也是从局部到全身,病程衍变的时间也是一个连续没有中断的过程。所以,任何疾病的发生是有整体性和时间性规律的。作为医生要想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病人,而不是仅仅某一个器官。所有局部的疾病或病灶,都会调动全身病理生理的改变来进行调节。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破损,可以引起全身重症感染。而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皮肤的破损,可以几天就痊愈。如果医生只关注局部皮肤破损这一点,忽视了它也可以在不同的人身上引发不同程度的感染的话,只能说明医生的思维过于局限和狭隘。时间又是一个在疾病的救治中常常被提起的话题,不关注时间的医生,显然不是一个称职的医生。许多疾病的发生与时间相关,疾病的治疗和时间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时间相关,只有了解疾病发生、治疗、痊愈的全过程,才能使医生真正能了解疾病的本来面目,才能为经验医学积累科学的思考。只知道一个时间节点的病情,只关注一个局部器官的病情,都忽视了疾病的整体性和时间性的原则。
作为一名合格的急诊医生要始终关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全过程。看病不是背数学公式,许多时候按照想当然的推理,会把对疾病的诊治带入死胡同。看电影也是一样,好多影迷预判的结局往往与结果并不一致。所以带着充足的把握中途离场后,当知道最后的真相时,后悔也就没有用了。每一种病都如同一部电影,有雷同但不重复。如果影片都是千篇一律的内容,那么每部影片的首映式就不会座无虚席了。当然电影在很多时候可以从头看到完,但疾病的诊治由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划分和病情本身的特点,不可能使每个专业的医生都能自始至终把所有接诊病人的前前后后都能详尽了解,特别是急症病人。正像上面谈到的,急诊医生看到了病人来诊和抢救那一段,ICU医生看到了病人器官功能维护那一段,专科医生看到了病人最后的转归那一段。虽然分段治疗发挥了各自学科的优势,但不言而喻也有它许多不足的地方。急诊医生光顾着“先开枪,后瞄准”了,最后给病人“扫射了一阵”,也不知道是否击中目标。ICU医生光顾着给病人延长生命了,实际许多疾病根本达不到临床的治愈,病人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即无生活质量,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专科医生光顾着对他所熟悉的器官精雕细作,却忘了人的生命要比一个器官本身来得更重要,也就是整体大于局部。为此,急诊医生在抢救完病人后,不管病人去了哪里,都要养成追踪病人去向的习惯。要了解急诊初始的治疗和诊断是否正确,病人的病情是稳定、恶化、还是好转,有无遗漏的诊断,是否还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和诊断手段。这种追踪犹如完成了从疾病的发生,到疾病的进展,最后疾病的转归一个完整病例的诊治全过程。病例积累的过程就是临床经验总结的过程,它也是急诊医生业务能力迈向一个更高台阶的过程。
急诊医生在职业生涯中,见过的病种是有限的,见过的有始而终治疗的病例就会更少。走心的急诊医生会关注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位值得重视的急诊病人的来龙去脉。在急诊治病不是无经验可寻,而是许多时候我们放弃了获得临床经验积累的机会。善于思考的急诊医生总会在临床经验的积累上占得先机,那就是他们记得要想给病人治好病,就要做到对疾病从始而终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