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生命支持和自动体外除颤(BLS / AED)
1997年ILCOR咨询声明总结了一名非专业救助者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操作顺序,包括评估其意识、气道、呼吸和循环(脉搏)。复苏起始先给予2次人工呼吸,然后进行15次胸部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深度为4-5厘米)。2000年,复苏指南中剔除了脉搏检查,并倡导救助者迅速评估意识,未见正常呼吸就视为心脏骤停。对于那些不能或不愿意进行人工呼吸或在急救中心调度员协助的心肺复苏中,允许只进行胸外按压。2005年,ILCOR建议将按压与通气比从15:2改为30:2,并于2010年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重要性。提倡救援人员从复苏开始就进行胸外按压而非通气,并将按压深度增加到至少5厘米。2015年CoSTR突出强调了急救中心调度员在协调紧急情况响应及协助呼叫者识别和治疗心脏骤停中发挥的核心作用。再次突出强调最少中断的高质量胸外按压(深度为5-6厘米,频率为100-120次/分钟)的重要性。
2000年公众除颤计划得以发展,ILCOR通过强调那些使用公众除颤有效性的证据来鼓励和提倡该项技术的应用。
高级生命支持(ALS)
2000年,ALS延承了1997年ILCOR 提出的对心脏骤停节律(VF / VT或非VF / VT)干预措施的通用ALS流程的ALS咨询概念。这包括三次连续的除颤,后接1分钟的CPR,然后再进行下一次除颤。2005年将建议改为一次除颤后接2分钟CPR,再进行下一次除颤,还建议考虑引入医疗急救团队(MET)系统来预防院内心脏骤停及对昏迷的幸存者推荐应用亚低温治疗(32-34℃)。2010年,CoSTR建议应用二氧化碳波形监测仪来确认及持续监测CPR期间的气管插管的位置和CPR的质量。推荐复苏后进行谨慎预测的综合护理,同时将缺乏支持的阿托品从指南中删除。2015年的GRADE方法显示,支持许多ALS干预的证据质量是低的或很低,这导致了许多建议被弱化。这包括基本和高级气道干预的平衡、反对常规使用机械CPR装置的建议、以及药物(肾上腺素和胺碘酮)之间作用的不确定性。复苏后护理包括TTM(目标温度管理)即目标温度在32-36℃之间及在昏迷的心脏骤停幸存者中需要延迟(ROSC后24小时以上)多模式预测的概念。
急性冠脉综合征
1997年的ILCOR咨询声明着重关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鼓励迅速识别,给予关键干预措施,以防止心脏骤停。关于特殊情况的章节声明:“如果心脏骤停尚未发生,心电图的线索可能会有帮助”。1997年,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中广泛使用溶栓治疗的再灌注策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适用于再灌注失败、溶栓禁忌症或心源性休克,且不像现在这样常规应用。2005年,ILCOR回顾了ACS / AMI在院外及在急诊科第一小时的诊断和治疗相关的具体证据。这些建议侧重于使用生物标志物和心电图的诊断性检测,并建议常规使用院前心电图,提倡医护人员解释和院前导管实验室待命。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小时,相比纤溶,PCI更有优势,且送至PCI的时间要少于90分钟。 2010年,ILCOR发布STEMI及时实施再灌注治疗的指南,并提出STEMI和NSTEMI患者在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后的治疗。2015年,ILCOR建议对可疑有心脏骤停病因及心电图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而不是之后住院做或根本不做)。无论患者是昏迷还是清醒,对部分(例如电的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成年患者在怀疑心脏起源的OHCA,但在ECG上无ST升高时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是合理的。
儿童生命支持(PLS)
1997年第一版儿科BLS和ALS发表,文章着重突出儿童与成人复苏的差异,它也就此成为儿童复苏的ILCOR模板。在BLS中,必须坚持高质量CPR,其中胸骨下段按压深度至少1/3 AP直径(婴儿4cm,儿童5cm),而不是约1/3 AP直径。对路人,CPR要求按压与通气比为30:2,对医护工作者为15:2。与成人一致,送气时间为1秒钟。这时已引入AED指南,并随后扩展到所有年龄段。
在儿童ALS中,单次除颤电击取代了三次叠加电击,给予初始剂量为10 mcg / kg(不建议通过气管内给药)的肾上腺素后不建议加用高剂量肾上腺素。关于气道管理的建议包括在CPR过程中气管插管及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危重儿童建议适当输液,尤其是在脓毒症及非休克患者要着重再评估。
关于复苏后护理的建议是根据现有的科学演化而来的,例如推荐应用亚低温或严格正常体温的TTM,以预防发热为关键。单一预后指标目前仍未发现。
新生儿生命支持(NLS)
在过去的25年间,对新生儿使用空气氧复苏与应用传统100%氧复苏进行了科学的评价,ILCOR达成了共识,这对新生儿复苏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2005年足月婴儿被首次纳入研究范围内(虽然在那时没有充足的证据以提出建议),因其与吸入空气相比,吸入纯氧死亡风险增加,自主呼吸延迟,组织发生氧化损伤,于2010年世界范围内拒绝为足月儿吸入纯氧。2010年,对于早产儿复苏吸入100%氧气的风险和益处也缺乏证据。然而,在接下来的5年里,证据也表明对早产儿没有益处。到2015年,ILCOR CoSTR得出结论,对于早产儿应使用低浓度的氧气开始复苏,并用混合器滴定,以脉搏血氧仪监测,逐分钟达到氧饱和度的目标。监测和滴定氧气的要求使在全球的产房和手术室引入了额外的新生儿附加设备---氧气混合器和脉搏血氧仪。
教育实施和团队
1997年在ILCOR咨询声明中道格拉斯·张伯伦和理查德·康明斯强调“教育和培训的有效性. . .与主题相关. . .急诊心脏救护的实施”。2000年的第一个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教育或实施方面还没有正式的专家组,但有一个重要的会议目标是“对ECC的知识和技能教学方法变化的回顾及提出建议”。“教育社区的目标”作为一种策略以帮助采纳“早期BLS和ACLS公众教育的重要性”和“在ACLS之前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支持”的指南。共识推荐BLS培训要简化,第一次提出,短视频自我学习比4小时课程在信息和技能保留上更有优势。
在2005年的一个主要指南会议,议题是“培训非专业救援人员的最佳方式”。 一个多学科专家组评估了教育方法的证据,直到2005年达成了科学和治疗推荐共识发布。 这些CoSTR为第一部ERC指南“复苏培训原则”部分打下了基础。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新组建的教育,实施和团队(EIT)专家组讨论了32个工作薄主题,强调CPR的知识和技能快速衰减,AED的使用不应局限于受过培训的人员,CPR提示设备可改善CPR技能的获取和留存。重要知识差距点被勾画出来,如再培训的最佳时间点、指南实施的最佳传播以及心脏骤停中心的重要性。
下一个证据评估周期的特点是应用GRADE的严谨的系统评估过程。专家小组审查了教育的PICO问题,BLS有6个,ALS有 4个,以及7个PICO问题的实施。主要发现是CPR技能学习反馈装置是有用的,培训课程若时间短次数多可能效果更佳,应用信息技术通知CPR提供者在BLS期间及时应用AED。
急救
急救科学尚处于起步阶段。2005年第一个与急救实践相关的正式CoSTR与ILCOR共同发布。
2005年,推荐用手压进行止血,以往使用的高压及压力点已不再推荐。到2010年,将战场经验应用于民用,支持使用止血剂及敷料,并于2015年支持使用止血带,两者都是专门针对直接压力无法控制的危及生命的出血。
医疗题材的急救建议也在过去的十年中有所发展。2005年,建议急救人员配备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治疗过敏反应; 然而,2010年的证据表明,未经反复培训缺乏经验的急救人员难以识别过敏反应。 到2015年,对初始剂量无反应的过敏患者推荐使用第二个剂量的肾上腺素。
2010年“急救科学共识”中首次提出服用阿司匹林治疗胸痛的方法。2015年一篇单独的综述对早期(院前或症状出现后的头几小时内)与晚期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了比较,并支持急救人员对可疑心肌梗死的胸痛患者早期应用阿司匹林。
2015年还对中风评估系统进行了评估,强烈建议急救人员提高对中风的识别能力并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