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较比现在IT、计算机、精算师这些时髦专业它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当时医生来源有两类,一类是受正规医学教育出来的,而另一类是靠师傅带徒弟这种江湖模式培养出来的。

第一类医生多从事内科疾病的诊治,许多人有哲学知识的背景,拿得出台面,受人认可,更多地为上层人物服务,包括担任宫廷的御医。

第二类医生主要是处理外伤、骨折和接生等,由于不属于学院派,入门门槛比较低,所以这类医生被称为医生-理发师。当时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也比较低,主要是为平民阶层服务。

以后随着对人体解剖、人体生理和疾病起因的逐渐认识,辅助医学进展的各项发明创造不断涌现,医学也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不难看出从最早的医学开始,它就要求从业的医生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善于思考,二是有动手能力。因为学哲学的人是以思考起家,理发师是靠双手的技艺打天下,这两项满足了当时做医生的基本条件。

当然除此之外,现代西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还对每位进入医生行列的人,制定了行为准则,也就是希波克拉底宣言,它包括了四条戒律:

一、对知识传授者心存感激;

二、为服务对象谋利益,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

三、绝不利用职业便利做缺德乃至违法的事;

四、严格遵守保密,即尊重个人隐私。

所以当医生要走的第一步就是要有好的人品和德性、有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勤于动手不断精进的本领。

医生的人品和德性。

这是作为医生第一要考量的,人心不善者不能为医。因为医生工作的对象不同一般,它是病人。病人是被痛苦折磨的人、病人是弱者、病人是祈求被帮助者、病人是与死亡最接近的人。所以在病人眼里医生是能将其解救出痛苦的人,是可以值得信赖的人,是菩萨。病人先天就把医生的地位放在不容置疑的位置,这里有敬畏、尊重、服从,当然有时也少不了盲从和迷信。这些都是由疾病带来的痛苦惹的祸。但医生对于疾病的救治从古到今都没有十足的胜算,因为疾病在暗处,它会想尽办法与医生的思维、手中的药物和手术刀周旋,进而溜之大吉。世上许多疾病医生没有了解清楚,即使有些疾病知道了,但治疗方法又找不到。因此,许多时候医生单靠技术是不能救病人于水火的。此时就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医生的善良、同情、怜悯、关爱和帮助来化解病人的痛苦、焦虑、紧张和疑惑。

技术如果没有人品的把握都将是冰冷的,不管治疗成功与否都是缺乏温度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同机器之间或人与机器之间的碰撞,如果没有品、没有德、没有情很难能说做到位。生命是无价的,这也就意味着医生的工作无法用价格尺度来衡量。亏与不亏,赚与不赚,是商业术语,如果用在病人与医生之间实际就等于玷污了医学这个职业。医学有职业属性,它有上班下班,工资奖金。但医学的人文属性、道德属性超过了任何职业。它们在医学工作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左右着从业的医生以情怀、以仁爱、以付出打造其成为未来的良医。医生的人品和德性虽然是需要修炼的,但天生的善良,肯吃苦可以为它们助一臂之力。

不思考不可以成医生。

世上最善于思考的人就是研究哲学的人,所以在医学史上许多著名的医学家也是哲学家,如盖伦、阿维森那。因为医学需要观察、实验、分析。特别是通过症状探究病因,如果没有思考就无以成诊断,没有诊断也就没有下一步治疗。医生与病人见面的那一刻起,就启动了临床思考。病人为什么来看病?为什么病人会有这些症状?这些症状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什么样子的?这些症状在什么疾病最常见?如何区别都有这些症状的疾病?一系列的为什么,就像一对对组合拳,正确的思考可以拳拳击中对方的要害,不正确的思考也可以把自己搞得眼花缭乱,不知所措。

医生没有思考,就犹如盲人摸象,既没有目标也找不到对象。思考从兴趣开始,感兴趣的事情,就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注意,有了兴趣才有了获取知识的动力。所以当医生光有善良的心还不够,还要有投身于这一事业的热情和兴奋点,这样就容易使大脑洞开。整个临床看病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用脑的过程。医生的成长和能力水平的提高与临床思考的每一步走密不可分。医生要养成主动思考的能力,要学会从书本获取知识进而掌握思考的本领,要记住从病人身上激发思考的火花,要虚心从老医生诊病治病的经验里挖掘思考的精髓。疾病千奇百怪,得病的原因五花八门,所以医学的思考不能一根筋。人既是生物体,又是社会人,同时心理也时常左右人的行为,医生要让自己的思考靠谱,还应该有一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知识面。医生思考的游刃有余,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时间的历练,经验的积累和时时刻刻要保持做一个有心人。人生是在思考中度过。爱迪生说过:没有任何权宜之计可以让人逃避真正的劳动-思考。而医生是拯救他人痛苦和生命的职业,在出手做决断的时候,就更不能少了思考。

动手能力对医生来讲是不可少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生技术水平的高低。

希波克拉底说:医生有三件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在这里我认为手术刀就是医生的动手能力。手巧有先天的成分,但更多是后天的苦练。动手能力不仅是指外科医生,同样内科医生也需要完成各种技术操作。尤其现在医学技术发展很快,微创的手术、内镜的检查和治疗已不局限于某些科室或某几个人会操作就可以了,而是有了更多的普及性。所以医生不仅要动脑子、动嘴,同时也要动手。

医生问完了病史,就需要动手检查病人的身体。轻柔、熟练、有技巧的查体,一是可以让病人少受痛苦,二是可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可靠性和阳性率。粗暴、生疏、拙笨的查体,一是让病人苦上加苦,二是容易错过对诊断有帮助的阳性体征。疏于动手或懒于动手的医生,往往就是纸上谈兵,给人一种光说不练的感觉。医生看病不能没有手,从查体、操作检查、心肺复苏抢救,手术等,样样都需要手。先天动手的悟性好,对快速提高动手能力有助力的作用,但医生的动手能力一定是在临床勤学苦练中逐渐摔打出来的。动手能力强的医生容易在医生的队伍里脱颖而出,也更容易得到病人的认可。所以当医生不把手练熟、练精、练巧,在这行里待着还真有点受罪,总让人觉得这位医生有些不伦不类。现在老说这医生辞职了,那医生不干了,所有的借口都集中在太苦、太累、钱少、病人难伺候上。我看这只是问题的表面,而深层次的原因是医生自己还没有找到做一位真正医生的感觉和价值。

当医生不容易,能留守在这个行业里更需要下一番苦功,当然要成为一名被同行和病人都信得过的医生那一定是小心谨慎,在职业的每一步走中,尽量不出错误、少出偏差。所以,在当医生时为了避免后悔,先看看医生要走的第一步我们能否可以做到?以后我们是否能沿着这条荆棘曲折的路坚持走下去。医生要遵从希波克拉底宣言中的四条戒律,医生要勤于思考,医生要善于动手,同时这三点之间又是彼此密切相关,难于分开。这就是我认为当医生要走的第一步。做不到或绕过它,你都有可能成为医生队伍里的下一位辞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