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的《医院蓝皮书: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2017~2018)——分级诊疗:路难行势在必行》指出,在完善的分级诊疗标准和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技术下沉是关键。
蓝皮书认为,大城市的大型医院虹吸基层医疗资源的现象是制约全国性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虹吸现象一,是指大型医院虹吸优质医疗资源,包括医疗设备,信息化系统,科研项目、经费,人才教育资源,学术交流机会等。虹吸现象二,是指医疗卫生人才的虹吸,包括医生、护士、药师、技师等医疗卫生的高端人才。虹吸现象三,是指资源和人才虹吸带来的病人虹吸现象。只有打破三个虹吸的现状,才能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鉴于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的各种不均衡,蓝皮书根据多年医院分层排名经验、医管数据累积和对医改的观察,提出打破三个虹吸现象的“分级诊疗五要素”:技术下沉是关键,政府指引是方向,利益共享是动力,IT技术是工具,社会参与是增量。
蓝皮书认为,随着社会发展、收入提高以及交通的日益便利,患者到大城市大医院寻求优质医疗资源的意愿和需求日益提升。通过医疗费用控制、医疗区域划分和医疗机构定位等传统方式直接调整患者就医去向的方法逐步失灵,甚至弊端日益凸显。三个虹吸现象更具体地表现在大型医院以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和医生面对无限的基层医疗需求上。一方面,大城市的大型医院人满为患,而且超负荷运行的问题不断加剧;另一方面,基层医院患者外流,病人数量不断减少,直接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医疗费用提升、患者实际负担增加以及医保资金支付等问题。
蓝皮书认为,在完善的分级诊疗标准和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技术下沉是关键。当优质的医疗技术通过医院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人不下沉,技术下沉”时,病人才能就近得到优质医疗服务,基层医院才能留住患者,达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技术下沉需要通过改变现有医疗机构分级制度、打破医疗资源不均衡状态以及改变医疗保险报销制度等方式去实现,比如医保或商保报销定价不应按照据医院的等级,而应按照DRGS进行按疾病种类付费,或者根据医疗机构的技术规范和安全标准进行付费。蓝皮书还指出,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的今天,建立医院间的互联互通平台、形成信息共享是技术下沉的突破口。蓝皮书期望,通过远程信息交互与远程会诊实现分级诊疗,最终达到“人不下沉,技术下沉”的效果。分级诊疗过程面临优势医疗卫生资源的各种不均衡困境,路难行,但是势在必行。
2017届医院综合竞争力指数和均衡指数显示,目前中国医院发展仍存在多种不均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各类型医院发展不平衡。优势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型综合性医院,只有3家地级医院、8家中医医院进入全国顶级医院100强,目前没有非公立医院进入全国顶级医院100强,中医医院和非公立医院在西部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贡献度较高。
第二,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层级,各类型百强医院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部、西部地区医院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在各省地级城市医院综合竞争力指数前30强中,江苏和广东两省地级城市占比超过50%,可见区域不均衡性明显。
第三,省内区域发展不均衡。这主要表现在省内资源过度集中在省会城市,其他层级不均衡性突出。发展相对均衡的是江苏、浙江和山东,其他多数省份发展明显不均衡。某些GDP总量排名靠后的省份,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例如,宁夏所有优势医疗资源全部集中在省会。另外,新疆、陕西、内蒙古等省份的县级医院竞争力普遍较弱。
第四,地级城市医院、县级医院均衡指数整体偏低,对所在省份综合竞争力指数贡献度偏低。蓝皮书认为县级医院贡献度偏低给现阶段全国范围内分级诊疗带来一定的困难。除江苏、浙江和山东省的地级城市医院、县级医院对全省综合竞争力指数贡献度较大外,其他省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五,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省份医院综合竞争力排名与各省份GDP显现强相关趋势。在省会城市医院综合竞争力排名中,西部省会城市普遍排名靠后。在某些经济欠发达的省会城市,医院综合竞争力主要靠中医医院带动,如兰州和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