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是全国各地的“热词”之一,当然也包括上海。儿科优质医疗资源短缺、不均衡等问题,影响了患儿的就诊体验和诊疗选择。如何解决儿科就诊难题?
早在2016年,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便启动了儿科医疗联合体的建设,作为上海市首个多区协作、统筹运行的儿科医疗联合团队,以儿童医院为核心,联合静安区、普陀区、嘉定区、长宁区四区卫计委,携手四区所辖16家区级医疗机构组建而成。在儿联体拥抱互联网的过程中,纳里健康助力儿联体互联网平台、儿科示范化门诊两个项目的技术搭建,利用互联网实现儿科诊疗协作信息联通、区域远程门诊会诊、儿科医务人员远程教学等服务的“组拳”出击,促使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缺少儿科医生的难题。
协同儿联体互联网平台,助推儿科远程医疗
国内儿科发展面临许多瓶颈和挑战,一方面专科医院常见病多发病积聚,疑难病危重症综合诊疗相对分散,另一方面综合医院儿科面临发展困境,临床诊疗能力、医疗技术、人才梯队培养亟待增强。发展远程医疗,协调资源配置、综合提升服务能力,成为了缓解儿科看病难的一剂良方。
上海儿童医院儿科医联体的重点任务就是在成员单位全部建立信息化平台,使远程诊疗成为常态,方便上下级医院开展多项协同诊治。着力打造了五大中心:远程医疗中心、远程诊断中心、远程教学中心、医联协作中心和患儿服务中心,着力推进以下五大功能模块的开发:
一是线上预检、精准预约。依托互联网技术在线为患儿提供咨询、预约、预检服务,并根据预检信息分诊后,精确导流给相应的专家团队及医生。
二是远程门诊、联合诊疗。异地患儿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在家门口与上海市儿童医院的专家通过视频问诊的形式“面对面”交流,提高对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常态化。
三是远程会诊、跨院协同。通过远程视频、临床数据共享,在儿童医院专家、下级医院医生、患儿共同参与下开展常规的远程会诊、远程查房等多种形式的远程诊。
四是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基于病历资料共享的“门诊转诊”和“住院转诊”,儿童医院为平台特设绿色通道,为儿联体内特别紧急的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服务。
五是医技协同、教学共享。建立同学科、跨区域的线上协作组织,通过远程培训教学、远程影像阅片诊断等业务,将大牌专家的品牌和技术下沉到基层,提升基层医生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
“输血+造血”,打造同质化儿科服务体系
去年儿童节前夕,“上海市儿童医院嘉定儿科医疗联合团队”首个综合性医院“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在嘉定南翔医院建成启用,在硬件设施、就诊流程实现标准化的同时,通过纳里健康在此落地的远程医疗协作平台,方便辖区儿童就近就医、“定轨”就医,在儿联体成员单位内即可获得“高水平、同质化”的诊疗。
今年5岁的钱蓓莹(化名)小朋友由于持续咳嗽加发热,于4月7日住进了南翔医院,医生对症用药后,病情仍然没有好转,体温一直盘旋在38℃。4月12日,上海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董晓艳通过平台对患儿进行了远程视频查房,在查阅过患儿的肺部CT影像资料与病程记录后,指导南翔医院儿科医生董蔚对其进行查体。在充分了解患儿的病症现状后,给出了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于广军院长看来,“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是实现远程业务协作、儿科适宜技术推广、高危儿管理等其他重点项目的载体,能够促进市级优质儿科资源的下沉,也能够为基层儿科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抓手,实现基层从“输血”到“造血”的儿童健康服务能力的系统提升,增强区域内广大儿童、基层儿科医务人员和市级对口专家的获得感和体验感,推进儿科医疗分级诊疗的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