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家社区医院在大厅公示医事服务费的分层定价表以及药品价格。 杜燕 摄


中新网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一年来,北京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成效明显。三级医院门急诊诊疗人次较上年减少11.9%,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诊疗人次增长16.1%,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量增加25-30%左。今后,北京将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升和保障老百姓在基层就诊医疗服务质量。

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各司其职”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20日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医改以来,北京市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成效明显。一年来,三级医院门急诊诊疗人次较上年减少11.9%,二级医院基本持平,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诊疗人次累达到近8000万人次,比上一年净増1200余万,同比增长16.1%,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量增加25至30%左右右。

“一些普通病常见病逐步分流到基层机构,扭转了十多年来基层诊疗量下降或徘徊的局面,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状态得到缓解。”他表示,今后北京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使得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各归其位。

也就是说,三级医院注重住院服务和转诊服务;二级医院提供综合门诊和住院服务,包括一部分从一级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上来的门诊;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一般门诊服务和全科诊疗服务,以及慢性病的管理服务。

雷海潮表示,这将使得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能够各自发挥各自的功能,满足老百姓各个方面的医疗服务需求。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

雷海潮表示,分级诊疗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基层要有这样的承载能力。目前,北京一些山区偏远村仍然没有基层医疗网点,北京准备花两年的时间,实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尤其是在山区边远农村的全覆盖,使得老百姓能够在身边获得必要的医疗卫生服务。

此外,北京将进一步培养和培训基层的卫生人才。北京已开展为农村村卫生室免费定向培养的计划,每年招生100—150名左右,今后村卫生室服务的力量会得到有效的加强。到2020年,实现每万人口所拥有的社区全科医生达到3名,“现在是在每万人口在2.7—2.8名的全科医生,还差0.2左右。”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雷海潮介绍,北京考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情况需要,设置一定的床位数,比如康复、长期护理的床位。

同时,要培养和培训更多的儿科专业毕业生从事医疗服务,在基层主要是对全科医生进行培训,目标是到2020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要有一名能够开展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的医生。

发挥医联体在分级诊疗中的积极作用

雷海潮表示,北京市已经建立了58个综合性医联体,还建立了8个专科医疗联合体。今后将进一步发展和建立紧密型的医疗联合体,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得到相对比较全面的诊疗服务,“每个区至少建设一个紧密型医联体,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