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正在上海市浦东医院全科统筹门诊为病人看诊。(上海市浦东医院供图)
■本报记者 陈 青见习记者 李晨琰
一个周六早晨,正在外地出差的浦东新区惠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张秋增接到了签约病人胡老伯的电话,“张医生,我骑电瓶车时摔到了肩膀,肩膀不好动了,怎么办?”张秋增当即通过预约转诊模式联系到上海市浦东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姜新华,安排胡老伯就诊。胡老伯激动地说:“家门口的全科医师帮我们预约联系浦东医院专科专家看病手术,出院后专家又联系好全科医师指导用药,现在我们浦东老百姓看病太方便啦!”
从打通家庭医生电话到一次满意的全程医疗服务,这背后是一张“业务紧密型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网”构建起的同质化全过程医疗服务。如何切实缓解区域医疗卫生资源不均衡的‘痛点’,让老百姓能“一诊到底”,作为医联体的中枢环节的上海市浦东医院正在探索。
多学科联合,缩短急危重症求医半径
上海市浦东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承担着服务浦东南部地区近150万人口医疗的功能。如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医护人员关心的头等大事。
4月11日上午,家住浦东新区大团镇的张老伯突然失去意识,家人将他送至浦东医院后,医生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卒中中心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联合作战,顺利取出血栓,张老伯的血流供应得到了恢复。出院后,张老伯逢人便感叹,“要搁过去,即便没有一命呜呼也肯定瘫痪在床了。”
多学科联合让原本因辗转奔波而延误最佳救治时机的患者有了最好的预后。浦东医院一方面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肿瘤医院等组成神经外科、乳腺外科多个专科医联体,另一方面又与同在浦东新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等建立合作机制,疑难重症患者在救治上有了绿色通道,转入三级医院也更加便捷。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缩短急危重症求医半径,也给老百姓就医带来更多便利。
医院社区协同发展,首创“全科统筹门诊”
区域医疗中心如何成为真正的区域“领头羊”? 作为中枢环节的综合医院又怎样起到“上联下达”的作用?2012年,浦东医院牵头惠南、祝桥等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自愿+协议”的形式首次提出“业务紧密型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网”(简称“医协网”) 新型医疗联合体。
“只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才能让医院放得下、社区医院接得住。”浦东医院党委书记杜忠华介绍,为提升全科医师在诊疗实践中精准分诊与诊疗能力,浦东医院首创“全科统筹门诊”,目前已有五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8名全科医师参与门诊工作。
冯伟是惠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全科医生。自全科统筹门诊实施以来,他每周都会到浦东医院坐诊半天。“当患者看着自己签约的家庭医生与浦东医院的专科专家共同坐诊,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度也大大增加。”
通过区域医疗中心“全科统筹门诊”的实战操练,一批可以独当一面的基层骨干力量迅速成长。目前,“医协网”所覆盖11家社区的家庭医生签约率最高达56.48%、转诊率最高达87%。
“云病理”隔空会诊,打造“家门口”医院
有数据显示,在欧美,一名病理医生服务的人口是1000人至2000人。而来自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的统计显示,我国现有病理医生约20000人,服务人口比约为1:7000,病理医生缺口将近10万人。
为了缓解人员不足与辅助检查参差不齐的现状,浦东医院2013年开始建立基于信息化的“一平台四中心”———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复旦-浦东疑难病理会诊中心、移动远程协同中心以及浦医家智慧云平台。
复旦-浦东疑难病理会诊中心作为上海首个数字化疑难病理会诊中心,通过整合复旦病理专家库,病理切片的光学图像变为可传送的数字图像,病理专家可将诊断结果第一时间从“云病理”平台发送给临床医生。以前需要几周甚至更长时间的疑难病理会诊,借助“云病理”平台,可将诊断时间缩短为一天,甚至30分钟内就能出具准确的病理诊断报告或咨询性报告,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带来极大便利。
截至今年3月,区域医疗中心已帮助社区中心诊断影像报告近3万份、审核影像报告近20万份,为社区节省医技人员30多人。其中,“云病理”还将优质医疗资源从上海本地,输送到云南边远山区、江西革命老区、陕西“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诊疗2500多例,诊断正确率近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