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承上启下的一年,医改政策的整体性和前瞻性都有所增强。不难发现,传统涉及医保体系、医疗服务、药品生产流通等领域的改革措施已清晰可见,医改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凸显,“制度精细化、试点扩大化、管理数据化”趋势明显。


  “简单以治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已然过时,新形势下的医改必须以健康为导向。”在前日举行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第十四届“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专家指出,由医疗改革上升到健康改革,整个医改工作的指挥棒应以健康为中心。

  从医疗改革上升到健康改革

  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组建,意味着卫生领域新一轮机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卫生计生委”变身“卫生健康委”,虽然仅二字之差,却凸显出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心。

  如何打造健康城市? 有专家指出,首先要切实转变医疗机构的服务模式和服务重点,强化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此外,强化健康教育,保障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邬惊雷举例说,2013年,上海首创推出60岁以上老人免费接种肺炎疫苗,这不仅使得老年人肺部感染减少,也大大降低社会总费用支出。同时,在社区进行大肠癌筛查,经过几年大肠癌早期筛查,已发现大肠癌和癌前期病变3448例。“早期发现和治疗将大大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全民要树立‘大健康’的观念,政府也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认为,影响健康的因素非常多,“我们应该进一步改善市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条件,加大力度解决环境问题,保障食品安全,推进包容性发展等。”他表示,人民健康是医改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由医疗改革上升到健康改革,方能契合“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

  分级诊疗任务依旧繁重

  在医改推进过程中,一个始终绕不开的话题:老百姓对医疗的需求,尤其是对优质医疗的需求在不断增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认为,“在过去的几年中,分级诊疗制度是卓有成效的,自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全国的诊疗量上涨57%,但分级诊疗任务依旧繁重。”

  在上海,所有医院的门诊记录、住院记录等信息全部联网并纳入上海卫生信息中心。“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明确看到上海的分级诊疗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邬惊雷坦言,很多老百姓感冒咳嗽都要往大医院跑,这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一定浪费。尽管三级医院每天都要开展大量手术,但其实难度系数并不算高。

  那么,如何让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让老百姓愿意在“家门口”看病?与会专家认为,持续推进“医联体”将成为接下来推进分级诊疗、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工作重点。张宗久说,在分级诊疗的基础上推行“医联体”,是对资源的有效整合,服务病人、满足病人的需求。

  截至2017年年底,上海已组建以区域医联体、专科医联体为主要形式的40余个医联体,所有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

  同时,上海自2010年起实行全市统一、与国际接轨的住院医师规培制度,目前已累计招录培训对象2万余人,已完成培训1.1万余人,1247人完成全科住院医师规培并下沉到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