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2016年正式启动肿瘤专科医联体建设。两年来,5000余人由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转至下级医院诊疗,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肿瘤诊疗。“复旦肿瘤”专科医联不仅植根于上海,还积极辐射长三角地区,并在苏州和扬州先后建立肿瘤专科医联体,着力打造长三角“医疗一体化”建设。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下沉上转”,医联体建设化解就医难题
自从2016年9月“复旦肿瘤”专科医联体建立以来,截至今年4月底,短短两年间由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转至下级医院诊疗的患者累计近5000人,其中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上海市电力医院、闵行区肿瘤医院是“下沉”患者数最多的三家医院。正是有了医联体的有效转诊,许多原本需要等候数周才能手术或因年迈体弱不方便来肿瘤医院治疗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获得高水平的肿瘤诊治。
在“下沉”的同时,对于在家门口就诊的患者诊治过程中,医联体内的医院也积极将那些疑难杂症、手术风险高的患者“上转”至肿瘤医院,截至今年4月底,肿瘤医院累计接受“上转”患者600人,一般以甲状腺、乳腺与胃肠相关肿瘤居多。
优质医疗资源辐射长三角
“复旦肿瘤”专科医联不仅植根于上海,还积极辐射长三角地区,并在苏州和扬州先后建立肿瘤专科医联体,着力打造长三角“医疗一体化”建设。近两年,形成了例行月门诊工作机制,累计127名副高以上职称的医生“异地”坐诊,将更多患者留在当地接收同质化的诊疗,有效改变当地民众“跨省就医”的现状。
据悉,复旦肿瘤专科医联体已覆盖上海五区11家、江苏3家、浙江1家医疗机构。
上海肿瘤医院还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病理“云会诊”平台,与上海及外省市医院实现技术平台衔接。医联体医院在请求会诊过程中,只需上传高清病理切片扫描图像和病史相关资料,由肿瘤医院对应的亚专科病理科医生做出会诊意见即可,免去患者拿着病理切片千里迢迢来沪寻求一纸病理诊断的情况。
医联体建设形成创新管理模式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和分级诊疗平台,打破“信息孤岛”,真正做到“让信息多跑路,病人少奔波”。
据了解,目前各合作医院可通过分级诊疗平台,优先预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专家(副高及以上职称)号,并基于该平台,实现双方各类病患病史资料、检查信息互通共享,减少患者重复诊疗,节约了就医成本。
目前肿瘤医院远程医疗平台汇集了单人会诊、MDT会诊、病理会诊、预约转诊、健康管理和病例教学六项内容。
此外,肿瘤医院还着力打造医联体单位肿瘤专科医师的知识和技能培训,逐步建立起“同质化”肿瘤诊疗团队。近两年,肿瘤医院全科医生肿瘤专科培训的开展已持续化和常态化,每年举办两期。共有121位宝山区与金山区全科医生完成肿瘤专业培训,获得《全科医生肿瘤专科培训合格证》。
目前,复旦肿瘤医联体不仅致力于治疗,还将预防早筛的“关口”前移至医联体单位。
2015年起,肿瘤医院已经先后与闵行区吴泾医院、七宝社区分别开展癌症筛查项目。截至2016年底,吴泾医院已筛查了近万名当地肺癌高危人群,共查出阳性可疑患者600余例,不仅为高危人群提供专业的病情咨询和早期筛查建议,同时也为数十例确诊的肺癌患者开通“绿色转诊”通道,在第一时间获得肿瘤医院规范及时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