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5月31日消息(记者杨静 林馥榆)“本来是想在肿瘤医院治疗的。现在他们和八院有合作,也是肿瘤医院的医生来这边看病做手术,感觉更方便了。”患有恶性肿瘤的上海市民尚先生告诉记者,得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肿瘤医院)和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有医联体合作,原本预约住院要等上半个月以上,现在只要提前一天就可以安排,不用再经历“挂号靠抢,床位靠等”的窘境,可以得到及时,高质量的治疗。
和尚先生一样,许多患者依靠肿瘤医院专科医联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优质的医疗资源。
肿瘤医院专家通过“远程诊疗平台,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医院医疗人员探讨患者病情
打造家门口的“肿瘤医院”是复旦肿瘤专科医联体建设的落脚点。“我们不刷数据,而是让每个医联体所在地区的民众,都能切身感受到医联体建设带来的就医‘同质化’。”肿瘤医院副院长吴炅说。
自2016年正式启动肿瘤专科医联体建设以来,截止2018年4月底,肿瘤专科医联体内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转至下级医院的病患数近5000人次,由医联体内上转至肿瘤医院的病患约为600人次,形成了较好的“下沉上转”流转机制,并在“同质化”医疗品牌建设方面形成诸多可供复制和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据悉,“复旦肿瘤”专科医联不仅植根于上海,还积极辐射长三角地区,并在苏州和扬州地区先后建立肿瘤专科医联体,着力打造长三角“医疗一体化”建设。近2年,医院形成了例行的月门诊工作机制,累计有127名副高以上职称的医生“异地”坐诊,将更多适宜患者留在当地接收同质化的诊疗,有效改变了当地民众“跨省就医”的现状,足不出户尽享优质肿瘤医疗资源。
肿瘤医院专家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为患者进行初步诊断
要建设好专科医联体,重要的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医院-医院”间信息的互联互通。为使医联体单位获得“一体化”管理及运行,肿瘤医院已经完成和宝山区仁和医院、宝山区罗店医院、上海市电力医院、第八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江都人民医院、苏州科技城医院的分级诊疗平台建设,完成患者病史系统(HIS)的耦合和对接,建立“肿瘤医院远程医疗平台”,真正做到 “让信息多跑路,病人少奔波”,更重要的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今年1月8日,肿瘤医院完成了与江都人民医院间的首例MDT多学科远程会诊。病患与当地的诊疗医生通过在线系统,“足不出省”就获得了肿瘤医院专家的同质化肿瘤诊疗服务。
吴炅副院长表示,互利网技术有效突破了空间的阻隔,就诊患者无需再“挤破脑袋”涌向肿瘤医院求得一个“稀缺”的专家号,他们可以先去肿瘤医院医联体所在医院,便能在自己的家门口就能获得“同质化”的会诊诊断、治疗意见,以及方便快捷的“转诊通道”,大大节约了自身就医时间和金钱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