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6月14日电(记者仇逸)如何使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让“家门口”的肿瘤诊疗同样让人放心?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获悉,2年来医院在肿瘤诊疗医联体建设领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打出了集专科建设、人才培养、远程医疗、分级诊疗平台于一体的“组合拳”。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曾经,上海郊区群众一旦确诊肿瘤,不得不驱车数小时来到市中心的肿瘤医院。近2年来,肿瘤医院先后在上海偏远地区金山、闵行、宝山建立了以政府牵头的肿瘤专科医联体,并形成以辖区内的定点医院为中心,将下属社区医院一并列入医联体的“编队”中。与此同时,医院也先后在徐汇区、长宁区建设了肿瘤专科医联体,在医疗技术方面提供坚实后盾。
截至2018年4月底,由肿瘤医院转至下级医院诊疗的患者数累计近5000人,其中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上海市电力医院、闵行区肿瘤医院是下沉患者数最多的三家医院,集中在胃肠、软组织及头颈外科,许多原本需要等候数周才能手术或者因年迈体弱不方便来肿瘤医院治疗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获得了高水平的肿瘤诊治。
患者徐老伯儿女在国外,他得了骨肿瘤之后,在古稀之年的老伴陪伴下来到家对面的上海市电力医院门诊部。“过去我报纸上看到过这家医院是肿瘤医院的合作医院。”徐老伯说,“恰巧肿瘤医院陈勇教授在看门诊,随即检查后开了住院单,没几天就入院手术了,没有了过去跑大医院‘挂号要抢住院要等’的烦恼,还获得了同肿瘤医院一样的治疗。”
医联体内的医院也积极将那些疑难杂症、手术风险高的患者“上转”至肿瘤医院,截至2018年4月底,肿瘤医院累计接受医联体“上转”患者数600人,一般以甲状腺、乳腺与胃肠相关的病种居多。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郭小毛说:“优质资源在医联体内互联互通,延伸基层,让更多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同质化肿瘤诊疗,即便在家门口医院碰见‘吃不准’的肿瘤疾病,也能第一时间享受到医联体内的远程会诊、快速转诊,大大缩短等候时间。”
据悉,“复旦肿瘤”专科医联不仅植根于上海,还积极辐射长三角地区,在苏州和扬州地区先后建立肿瘤专科医联体,着力打造长三角“医疗一体化”建设。近2年,医院形成了例行的月门诊工作机制,累计有127名副高以上职称的医生“异地”坐诊,将更多适宜患者留在当地接收同质化的诊疗,有效改变了当地肿瘤患者“跨省就医”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