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市政协召开“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有效实施”提案办理协商会,市卫计委主任雷海潮向委员们通报提案办理情况时表示,今年各区至少启动1个紧密型医联体试点,探索实施紧密型医联体医保总额预付改革。同时,为保障在社区就诊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将继续加大医保基金向社区倾斜力度。

  市领导、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市政协委员、市民主党派成员和“模拟政协”活动的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39条建议推进分级诊疗

  据雷海潮介绍,今年市政协会议期间,农工党北京市委、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政协专委会和政协委员提出需要协商办理的涉及分级诊疗的提案8件。经梳理,8件提案共提出建议39条。

  从建议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加强和完善医联体建设促进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分级诊疗政策宣传、医疗机构定位、公立医院改革及财政支持政策、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医保支付方式和报销政策改革、城市副中心规划医疗布局等方面。在39条建议中,有37条完全采纳,有2条部分采纳。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有提案建议,“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软实力建设,营造良好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环境”,“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知识、临床技能及患者管理方面的规范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服务水平”等。

  对此,雷海潮表示,今年市委、市政府已经制定了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后续重点任务,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加强基层服务能力与激励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发展服务设施,补充基层医务人员;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面向农村卫生室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工作,尽快消除北京远郊山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空白点,把更多的人才技术、财力物力、优惠政策向基层倾斜。完善家庭医生服务内涵,切实做好做实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方便基层群众。

  加强市级远程会诊中心建设

  在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方面,有提案建议,“探索互联网+医疗模式,提高信息化水平重视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领域中的应用”,“依靠互联网+医疗,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医生协作平台和远程诊疗平台,探索创新医生自由执业等服务新模式”等。

  雷海潮表示,在推动落实《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8-2020年度重点任务》中,包含“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电子化诊疗平台”方面工作。主要包括加强市级远程会诊中心建设;各区分级诊疗管理信息系统应覆盖辖区内全部分级诊疗机构,并根据情况建立远程会诊终端或平台;各医联体要加强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诊疗信息的传送和审阅网络化;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鼓励各级医院探索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形式,开展健康监测、疾病监控、紧急救治应对指导等服务;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水平等。近期,市卫计委将推出健康北京APP手机端应用,为市民带来新的网络服务便利。

  高水平建设副中心医疗服务体系

  在城市副中心规划医疗布局方面,有提案建议,“一定要在新城市规划中的医疗布局上,有顶层设计和前瞻性,平衡及充分发展我市的医疗”。

  雷海潮表示,市政府有关部门已会同通州区政府组织编制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和《通州区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在上述规划中提出优化完善副中心医疗服务,建立常规医疗、中间性医疗、公共卫生三大医疗设施系统,强化康复、护理和基层医疗功能,推动急慢分治、分级诊疗,促进医疗服务便民高效、优质均等,实现病有所医的规划目标,到2035年力争达到7.7床/千人的服务水平。

  市卫计委牵头编制了《通州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7-2035年)》,并正在会同市规土委编制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下一步将结合规划编制实施工作,全力推进城市副中心医疗服务设施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医疗服务体系。

  加强和完善医联体建设

  雷海潮介绍,在相关提案中,提出了“以构建紧密型医联体为抓手,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资源配置水平”,“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发挥医联体在推进分级诊疗中的载体作用”,“打破患者选择医生的传统模式,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合理利用各级医疗资源,进一步完善在政策层面引导群众分级就医”等建议。

  下一步将结合委员建议,重点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等项内容。其中,今年各区至少启动1个紧密型医联体试点,开展紧密型医联体内部治理机制研究,探索实施紧密型医联体医保总额预付改革,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发展。另外,医联体内二、三级医院预约号源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到2020年实现按需定向转诊预约。

  三级医院主要负责急危重症

  在医疗机构定位方面,提案建议“加强市、区两级医疗资源统筹调配,立足区域、打破区划,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端正医院管理者及医务人员的分级诊疗意识,大医院应办成疑难、危重病的诊疗中心”等。

  雷海潮表示,按照《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8-2020年度的重点任务》要求,下一步要明确医联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其中,区属三、二、一级医院由各区进行功能定位。市属、央属等三级医院,在医联体内主要负责提供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弱化一般门诊服务,强化住院服务,并承担人才培养、医学科研等任务。

  加大医保基金向社区倾斜力度

  在医保支付方式和报销政策改革方面,有提案建议,“采用不同诊疗层级差异性医保报销制度,政策向基层医疗单位倾斜,合理引导患者分级就诊”,“增加城镇医保及新农合的医保总额,以让市民分享我市经济发展的成果及增加获得感”,“科学规划现有的医保资金,避免浪费,使其在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及病人流向方面,发挥其杠杆作用”等。

  雷海潮表示,本市在统一城乡基本医保制度的基础上,还在研究推进利用差异化明显的报销比例机制设计引导更多适合在基层就诊住院的患者向一、二级医院分流,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同时,医保基金使用向社区卫生机构倾斜。为保障在社区就诊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加大医保基金向社区倾斜力度,在本市医保基金总额控制管理工作中,门诊总额指标向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倾斜,对社区按实际发生的医保费用进行结算。

  另外,医保部门将继续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医保基金收支预算,完善对医疗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委员声音

  对三级医院进行“供给侧改革”

  在提案办理协商会上,与会委员也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市政协委员、石景山区中医医院院长李鸿泓表示,在学科布局上,应全科建设与专科建设相结合,以全科为核心,以专科为纽带,保障全科专科协同发展。在分配模式上,财政保障与医疗收入相结合,以财政投入为主体,以医疗收入为补充,切实提升医务人员待遇。在服务特色上,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方面的独特优势。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市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建议,对各三级医院进行“供给侧改革”,在工作安排上适当减少各门类常见病、慢性病的门诊量和手术量。同时增加各三级医院顶尖优势专业疑难病症的门诊量和手术量,在政策上尤其是绩效考核方面,鼓励下级医院对疑难病症患者积极向上转诊,对具有医学研究价值的疑难病症患者的各项诊疗费用给予政策性减免。北京晨报记者 王歧丰

(责编:池梦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