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6月27日电(央秀达珍、张箫)“我颈椎疼了四五年了,疼起来脖子都没法转。在这里治了两个疗程,现在好多了。”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巴州中心卫生院的患者刘立朋说。

在巴州中心卫生院中医科,56岁的患者刘立朋正在等候田伟峰为其进行针灸和药物离子导入治疗。田伟峰是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也是该院帮扶单位巴州中心卫生院中医科的坐诊大夫。

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巴州中心卫生院与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建成了“医联体”,与民和县中医院建立了“医共体”。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派出多名医生每周定期坐诊、带教。民和县中医院每周定期派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来巴州中心卫生院查房、会诊。两家医院还为巴州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免费提供进修培训。

基层医疗机构薄弱曾是青海农牧区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分级诊疗的重点和难点。“现在农村老百姓能在家门口享受省级和县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既能省下钱又能少跑腿。”巴州中心卫生院院长李万峰说,巴州中心卫生院在两家医院的指导下,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近几年,青海省深化医改重点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医联体建设中,重点探索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此外,青海实行双向转诊,落实分级诊疗制度,让不少群众感受到“有病治得起、治得好”。“生病到现在20多天,总共花了两万块钱,报销后自付应该不到2000元。”民和县总堡乡台儿哇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哈尕玲说,这是她家可以负担得起的费用。

哈尕玲家是总堡乡卫生院院长赵永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今年5月,哈尕玲突发颅内出血晕倒,赵永福紧急安排哈尕玲上转民和县中医院治疗。在脱离危险后,哈尕玲被下转至总堡乡卫生院继续接受康复治疗。

目前,青海已初步形成“首诊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良性就医格局,患者就诊呈现向基层回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