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赵斌:医生要学会开无药物处方


作者 | 赵斌    主播 | 小宋


医生给病人看完病后,都会根据病症给病人开据不同的药物处方。如果看完病不开药物处方,医生会觉得这个医疗工作是不完整的;病人也会觉得这个病等于没看一样。自有医疗以来,这种看病方式已被医生和病人都熟悉了,接受了。在对医学生和年轻医生进行培养时,老师也是针对不同疾病,提出不同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所以药物和手术也成了医生治病的主要手段。在病人的眼里,只要有病,不管是什么病,医生肯定会有药物帮你治好。所以在医院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病人和家属一到医院,不管病人患的是早发现的病,还是晚发现的病,是轻病,还是重病,见到医生就会说:医生我们不怕花钱,只要治好病,花多少钱都不怕。有一次,一个病人刚在别的一家医院看完病,就又来到了我所在的医院。问他为什么刚看完病就又来看病了,他说:那家医院给我开的药还不到10块钱,我觉得这药不管用,出了医院门就给扔了。还有时,在急诊会碰到一些发烧的病人,如果药用了,但1个小时烧没退,或退了又烧起来了,病人和家属就非常不理解。理智一点的病人和家属,会找医生反复理论,素养差一点的病人和家属,就此会与医生大吵一场。在病人看来,看病就是用药,用药就一定药到病除,否则要医院和医生干什么?


药真是那么神奇吗?世上真有灵丹妙药吗?如果真是这样,人生还有痛苦和死亡这两个词吗?我把病分为五类,第一类就是像许多晚期的肿瘤病人,一旦失去了手术机会,目前世上就已经没有什么药可医了;第二类就是类似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和阑尾炎的这类疾病,如果选对了抗生素及时手术,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第三类就是类似急性胃炎的病人,如果症状不重,短期禁食,不治也好;第四类就是自己想出来的病,也可以说是“心”病,它因为心情的不顺或是身体某个部位的小病,想的过多,进而引发了全身的不适,药物很难奏效;第五类就是亚健康状态,说它不是病,但人整天身体处于疲惫不堪,食欲不佳,睡眠不良的状态中,说它是病,又很难寻到有效的治疗药物。这五类人都会因为各种不适到医院的急诊、门诊看病,但实际上有些病人对药物处方是无效的,甚至适得其反。


医生不能简单把来医院看病的病人,都“一视同仁”,错误的认为,药物处方能解决一切病人来院的需求。而要把病人分成“三六九等”,分门别类的对病人一一进行分析和处置处置。那种只关注躯体病,不关注病人心理状态,不关注社会压力、工作压力、生活方式对个体影响的看病思维方式,已经远远落伍了。语言、药物和手术刀,构成了对病人医疗干预的三个主要手段,而且语言在医疗干预的重要性,有时超越了我们赖以依存的药物。一次碰到了一位35岁的女患者,因为足后跟的脂肪瘤在外科做了手术,术后在家休息期间,突然感觉肚子涌上来一股气,呼吸困难,来到了急诊。检查时,血压比平常略高一些,但还正常,肺里听诊没有问题,心电图检查也没有异常,血气里的二氧化碳分压有些低,医生给了吸氧和输液处理。经过一夜的治疗,我在查房看病人时,病人仍然躺在床上,吸着氧。我问病人:好一些了吗?病人面无表情的说:没有觉得。我不再问她的病情了,开始与她母亲和病人本人了解病人的工作情况:婚姻情况、生活习惯、脾气秉性等。最后我判定病人这次完全是因她太在意做的这个手术了,进而引起的心理紧张。我最后对病人说:你这次心肺检查没有问题,你的年龄和你既往的情况也能证明你的心肺没有病。你做的手术也不大,而且很成功,它不会对你今后有任何影响,好好康复,不要想其他了,你可以回家了。病人一会坐了起来,把氧气管也不知什么时候给摘了。笑着跟我说:您在待一会,我想再问您几句话。


没有语言的医生,注定成为不了一名好医生。不知道说什么语言的医生,也不会成为一名成功的医生。医生的语言有沟通、有医嘱。药物对许多疾病是无能为力的,唯有医生的安慰、开导、正确的健康理念,包括了:运动的重要性、饮食的重要性、睡眠的重要性和心态平衡的重要性,才是解决这些疾病的根本。每位医生要知道,处方不仅仅是药物处方,它还包括了;语言处方、运功处方、饮食处方、心理调节处方等。只要是对病人治疗有帮助的任何非药物治疗方式,都可以成为医生的处方。不可否认,一个会开无药物处方的医生,一定是医德素养和医学知识水平都达到一定境界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