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胡大一 主播 | 宋平
我得以认识希阿荣博堪布,并有机会读到他的拥有众多读者的新作《次第花开》缘于去年春季我为他做心血管健康与疾病预防方面谘询。
我很相信面由心生。我初次见到堪布,和他交谈,深感他十分善良。我们见面不多,每次相聚相逢都会热情拥抱。我去年国庆长假专程去了他主持的扎西持林寺。堪布当时外出,但精心安排了接待,还送给我十分珍贵的药师佛。
次第花开成书前就以不同版式和文本广为流传。读者既有在家出家皈依藏传佛教者,也有许多象我一样的众生。我读次第花开最重要的体会是作者在倡导引领人心向善,精神向上。堪布首先讲无常,人生无常,就拿疾病为例,不少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突然发生,毫无先兆,并且至少有25%的心肌梗死不能用已知的危险因素预测评估。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至今尚不能或很难近期预测。有很多事还难以用科学加以解释。
人生恨短,人生无常,要抓紧时间干正确的事,包括自我修养和做对社会和对他人有益的事。堪布特别讲了那些玉树无常大地震发生后人们自救互助的感人故事。人们说,只要别人会好,我们就会好。“我们每天都在面对无常”,“也让我迫切感受到修行的重要”。
藏传佛教讲因果,我年轻时听当时外交部长陈毅元帅答记者问时,斥责那些妄图发动战争的狂人时,义正辞严地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切报销!” 我相信因果。
尤其在价值观取向多样化的今天,应倡导人心向善。选择了医生职业,更应有一颗善良的心,人们常说从医需有菩提之心,医生最需要敬畏生命,富有同情心和责任心。
堪布通过自已患病的体验和众人分享如何正确面对烦恼与痛苦。解脱痛苦,不是逃避,而是学会正视与面对。“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接受痛苦的客观存在后,我们要进一步了解它。拿疾病来说,如果我们有一定的病理知识,就知道如何相应地调节生活习惯,防患于未然或减轻病情”。“在疾病与其他痛苦面前,我们其实完全可能保持尊严和从容”。
实际上,在物质匮乏时的苦远不如醉生梦死、精神空虚和信仰缺失的痛苦。我上初中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每天饿肚子;上世纪60年代,我先后在河北贫困山区、甘肃河西走廊和被称为高原的高原、屋脊的屋脊和雪域的雪域西藏阿里工作生活过。但只要人有精神信仰,勇于面对,不自暴自弃,人生中尤其年青时代的痛苦磨炼都会转化为人生财富和最美好的回忆。
既要承认正视人生痛苦的普遍性,又不能因此而悲观消极,不要消极地总把痛苦纯粹当作一种负面经历,而怨天尤人。面对挫折、失败或痛苦,你就会感到分外压抑、焦虑和不平。要学会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以正面积极的人生态度富有建设性地应对生活难题。
堪布在谈自律时,更使做为医生的我深受教育。他说:“修行不是去追求神秘的体验或为获得某种超常功能。修行是修养仁爱、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能给自已和他人带来安乐的精神品质。也就是要关注其他生命的福址,并且自觉调整自身行为,让其他众生感到安适快乐”。
所以修行一是替众生着想,二是为此而采取转化内心的实际行动。能对他人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医生每天面对的都是身心存有疾苦,希望得到我们帮助和救治的患者,我们应换位思考,处处为患者着想。我母亲当医生70年,她热爱医生职业,看病人情感投入,将心比心。她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她十分朴实表述自已的人生价值,认为人活着要对别人有用,多报效祖国。
我读次弟花开最深切的体会是医佛结缘,医佛同心。书中倡导的价值观与当今社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角度不同,但内涵高度一致。
胡大一
2017年元旦夜至1月2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