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9 胡大一:中年危机

作者 | 胡大一    主播 | 宋平


上周末与赵冬、李建军和孙艺红去韩国首尔参加长城会与韩国心血管代谢学会一年一度的联合学术活动。这次旅途中读的是2017年1月23日出刊的《中国新闻周刊》。刊物在每年春节都有一期精心策划“致XX”主题。今年的选题很吸引我眼球,即“致中年”,谈“中年危机”。


开场有一段话是如此说“中年不止是一个年龄的概念,更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无限可解释的空间,充满歧义,甚至尴尬,让许多人觉得无法直视。正如于丹所说,人到中年,会清醒地意识到衰老和死亡的存在与不可回避性,这种恐惧,会动摇自我意识和生命信念。如35岁的但丁在《神曲》开头所写:在人生的中途,我在一座幽暗的森林里迷了路。”1982年收视率极高的电影,潘红和达式常主演的《人到中年》写的是一位医生,尤其女医生在生活和事业中人生的艰辛。


“但人到中年,一种新的,只有在这样的年龄才有资格拥有的力量也在凝聚。这是一种超越青春与荷尔蒙的力量,一种继续成长的力量,平静地迎接暴风雨的力量。拥有这种力量,就能穿越幽暗,抵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而美妙的花园”。


心理学研究显示,人生幸福感呈U字型规律,早期与末期一般感觉良好,中间过程却充满艰难苦涊。44岁左右达到最低点,是感觉最坏的时候。巧合的是,去年国庆长假与今年春节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春雨医生”创业者张锐和途牛旅游网高管李波都是44岁突然倒下。当然不能绝对化,这只是一种概率。我在车上讲这事儿时,孙艺红说“我今年正好44岁!”我说你就不在这概率内呀。她有了心爱的儿子,树挪死,人挪活,离开人民去中日,博导也解决了。留在人民医院,44岁可就不好受了。因此44岁左右需要积极面对,敢于改变,从幽暗走向光眀。可有的人却总是不敢舍,怕挪动,死守厄运,只好老了悔恨自已。


“致中年”,首先要界定“中年”的年龄段。孔子说:“30而立,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中年始于而立之年?还是不惑之年。如起于而立之年,写《神曲》时36岁但丁仍为青年。在本期被约稿的闾丘露薇还认真引经据典,《牛津字典》上将中年定义为40-65岁。


提出“中年危机”概念的是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著名心理学家William Osler爵士,他认为人一生最有效工作时间只有15年,25-40岁,过了40岁的男性就是无用之人了。但实际上,他后来在牛津应聘工作到70岁。我从仁川登机返京途中,在国航航班上看到近期的《生命时报》,其首页的大字标题是“75岁才算老年人”。文中讲相比十年前,日本老人普遍年轻5-10岁。因此,日本老年学学会建议将老年定义从现行的65岁提高到75岁。90岁以上称“高龄老年人”。


2014 年北京CDC数据显示首都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已超80岁,但平均健康期望寿命仅60岁,这意味着20年带病生存,自已的痛苦,家庭的拖累,社会的富担。日本无需他人照料的平均“健康寿命”男性71.19岁,女性74.21岁,比中国首都居民长十多岁。很多日本老人,老有所为,退而不休,继续当老师、教授、出租司机、服务行业就业。在韩国老人开的杂货店、咖啡馆、洗浴店随处可见。中国过去有句古话叫“人生七十,古来稀”。


今天世界卫生组织把70岁以前的死亡定义为“过早死亡”。我读了这期杂志后想补充并特别强调的是,整期文章忽略了“中年危机”内涵中一个重要内容,即中年面临的“健康危机”。英年猝死,英年致残,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撕心裂肺的痛苦。从健康危机角度,我把“中年”在男性定在35-55岁,女性45-65岁。从小养成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历经数十年,人到中年,累积形成了“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肥胖,这些危险因素会诱发心肌梗死、心脏猝死、肺栓塞、还有更凶恶的夺命急症-主动脉夹层和癌症。实际上,不少人的血管壁上己开始形成向血管腔突出,逐渐引起血管狭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80%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在原来血管上不足70%狭窄的斑块基础之上突发的血栓,完全闭堵了血管。至少一半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在毫无先兆的患者身上,很多为中年男性。第一次发病的结果就致残致命,无论怎样强调预防,防患于未然都不为过分。


2月15日我从朋友微信中得知我正牵挂手术最终效果,能不能救活的一条年富力强的中年企业家的生命的结局:大禹节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栋先生因突发心脏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2月15日晚逝世,享年52岁。正月十五元宵节,学生们想让我放松一下,买好了票,晚上一起看音乐会。下午3点左右突然接电话,兰州一位企业家突发心脏病,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请我立即飞兰州。


当时没有任何详细病情资料,病情就是命令,我当晚5点半起飞,7点半到达兰州机场。去机场途中才逐渐收到兰州军区总院发来的信息,从胸部加强CT明确显示,为主动脉弓夹层,一个比急性心肌梗死更凶险,更难处理的疾病。我紧急连系汤楚中主任,他正在承德手术。


到达兰州机场时得知恰巧有一位能做这种大血管手术的北京医生,他已到机场,准备返京时,被“拦截”,回兰州军区总医院为王栋做了手术,我从机场赶到医院时,提出可马上去看下病人。当地的同志讲手术顺利,没有心脏问题,可回酒店待命。第二天上午,我得到的信息是病情稳定,我等手术医生回京后,中午定机票返京。我一直牵挂期盼王栋先生能躲过这一劫,2月14日我听说兰州从北京紧急调用重症监护专家,预感术后出了严重问题。2月16日凌晨从郭超荣先生在朋友圈里发的微信得知,王栋先生不幸辞世。这次春节期间还有一位36岁男性文艺界名星因急性心肌梗死辞世。


英年早逝,英年致残显然是悲剧,对自已,对家人是巨大痛苦,对社会和国家,对企业是巨大损失,但我要强调的是遗憾!因为这些悲剧大多本可避免。如果我们的医学模式和机制不是被动地“没病的等得病,得病的等复发”,坐堂行医,满足于、忙于等人得心肌梗死,放支架,只卖汽车,不办预防康复的4S店。你问为什么?答案是预防康复不挣钱。要想富,干介入!同时,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乏力,全民,尤其中年人缺乏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特别缺乏紧迫感,总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身强力壮,精力充沛,离疾病还遥远。现在忙事业,退休了再说健康。这是十分荒谬的人生设计。实际上,健康风险最集中地发在人到中年。


不要天天找借口太忙,没时间运动。你可以找借口说太忙,没时间游泳,没时间爬山。任何人都不应有借口忙的没时间走路。路在脚下,走向健康。管住嘴,迈开腿。善用碎片时间,日行万步路。吸烟、不运动、熬夜过劳、应酬大量喝酒胡吃海喝就是中年健康危机过早死亡的四重奏。珍爱生命,珍视健康。


请大家记住Cooper健康箴言:有狗的天天蹓狗,每天不少于两次,没狗的蹓自已;人的一生从任何时候开始运动都不为晚,越早开始,获益越大;运动是没有终点的人生历程;你今天不用碎片时间运动,你就在积攒时间将来躺在医院病床上受折磨;你要健康长寿,快点库珀化吧(Cooperized)!”


记住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长寿的贡献权重60%,得病后的医疗卫生花钱最多,越来越贵,对人的健康寿命贡献最小,仅8%。即使父母有高血压、糖尿病、早发冠心病或癌症,只要自已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及时发现危险因素,这些病的风险仍可降低40%。


中年人还有一个误区是有了高血压,糖尿病不愿用药,怕终身离不开药。大可不必——离不离得开药物是疾病决定的。但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可能减少药物,甚至不再需要药物。行为决定健康,行为决定命运!“管住嘴、还开腿;零吸烟、八杯水;心态好、茣贪杯;睡眠足、不过累;乐助人、心灵美;家和睦、寿百岁。祝全国的中年朋友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鸡(吉)年,身体健康,事业发展,生活幸福,走出U字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