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亚州医院精益管理峰会在中国无锡举行。拥有世界115个国际会员的国际医院联合会CEO卢登贝克先生,专门讲述了国家医疗体制政策的创新与走向。他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至今让人思索。那就是一个国家的医生集团是否兴旺,标志着这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事业是否完备或者兴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医疗的医生集团应当还是大有可为的。

Cr:pexels

第一,医生集团在中国不是多,而是太少。需要重点维护和加大培育与支持力度。

在中国现在只有六百多个医生集团。这还是这一年来迅猛发展的结果。而在美国拥有医生集团的数量超过了十几万个。其中,80%以上的医生都拥有在医生集团工作的经历。因此。医生集团已经成为美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主要业态以及国家医疗体制兴旺的一种主要表现。

医生集团,顾名思义,应当主要定位于为医生的医疗活动及领域服务的组织。同时,它也是医生的一种现代化的自我管理与组织的新主体,并且可以有效的实现:医生与医院、医生与患者、医生与医保、医生与社会等的多种形式的对接。这种管理主体可以使医生的医疗市场更趋健康,稳定,充分和完备,是一种新型的医疗组织与业态,必须重新认识,重新赋能。

第二,医生集团应当厘清各自的发展思路。

从四个方面来发展各自的领域:

一是走出体制的,市场化医生们,可以组建体制外的医生集团。这种医生集团,可以运用现代管理制度来组织和运营。如:张强医生集团等,这是24小时制的医生集团。他们可以更多的发展与各种医疗主体之间平等的医疗合作关系,以及建立自身独立的医疗服务新体系、新平台。这可能是未来中国医生集团的一个主战场。

二是体制内的医生可以通过多点执业的政策运用医生集团的平台和载体来开展有效的医疗服务。医生集团显然可以作为许多中国体制内的医生多点执业与第二执业的一个主要选择项目。这种医生集团的服务形式上,可能并不是24小时制的医生集团,他们更多地是一种医疗补充与余热的发挥。当然,中国体制内医生众多,这块市场也是非常庞大的。因此,在未来的中国医生集团的发展方向上,它虽然可能不是主流,但也是一个拥有较大市场的主要存在形式。

三是互联网医生集团模式。互联网医生集团是互联网思维在医疗领域的积极尝试,其核心内容在于弱化医院的角色,搭建医生和患者直接沟通的平台,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跨地域、跨医院、跨科室协同合作,随时为全国的患者提供服务。医生通过提供服务获得收入,集团则通过管理收取费用。典型的有挂号网旗下的微医集团,杏香园医生集团,健康微能量等。在平台模式中,集团担任的角色是一个信息的发布整合平台。医生在平台上发布信息,患者在平台上寻找资源,尽可能的通过信息的公开透明促使资源合理分配,应用互联网O2O模式,提供挂号、加号以及转诊服务。对于患者,可就近就医,减少异地就医带来的诸多不便;对于医生,借助平台对多学科的整合,有效的分诊,可使医疗资源得到最有效的运用。

四是医院管理医生模式。医生集团作为一个企业或是社团,终究离不开运营和管理。而医生集团的核心领导者多为科班出身的医生,在医生集团的管理上,多少有些吃力,于是这样一个“医生集团的集团”就应运而生了。其核心在于不涉足具体医疗事务,负责医生集团的运营管理,法务支持等,能提供专业管理技术的收费性服务组织,具有专业化的服务和成本管控能力。通过收取加盟费和管理费营利。医师可与管理服务组织签约,中欧医生集团是其中的典型。但是,他们目前的存在模式还略显单一,未完全体现医院管理的特色与重要性。

第三,中国院长医生集团的形式呼之欲出。

近几个月来中国院长医生集团的研究者们,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创新突破。在院长医生集团发挥独特作用的领域又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认为这是中国医改的需要,也是中国医生集团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公立医院改革和民营医院发展的需要。院长医生集团作为一个医院管理的组织和架构,具有重要的改革意义。

院长医生集团,一方面肯定了院长的医生属性。在医生的多点政策的指引下,让更多的院长和医院管理者可以通过多点执业,发挥医院管理效能。同时,院长医生集团也可以配合更多的医生集团,更好地做好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的组织创新。另外,院长医生集团也为中国的公立医院改革和民营医院的改革与管理创新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资源和宝库。因此,中国院长医生集团,这个改革的前景与发展是充满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