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市发改委了解到,目前已开启北京市《“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全市已经建成58个综合医联体,20余个专科医联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以来,北京加快构建以医联体为抓手的分级诊疗体系。2017年4月,北京实施了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同时,通过提高基层卫生机构医事服务费报销水平等医保措施,促进分级诊疗实施,并推动15家公立医疗机构向康复机构转型。
15家社会医院加入专科医联体
2013年开始,北京以医联体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陆续出台了10余份相关制度文件。截至今年5月底,北京已建成58个综合医联体,20余个专科医联体。
综合医联体也叫纵向医联体,目前北京所有综合医联体合作医疗机构528家,覆盖了北京市16个区。医联体医疗机构通过病床、设备、人员的综合统筹、调整,优化配置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最大程度保障辖区居民健康权益。2017年,下级医院医师到大医院进修约3700人次,大医院派出专家约2.3万人次。
专科医联体也叫横向医联体,共有8个专业20余个医联体,其中核心医院18家,包括委属委管医院8家、市属医院8家、部队医院2家;合作医院200余家,均为二、三级医院,其中社会办医院15家。
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专科医联体与综合医联体建设,逐步实现辖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和专科病的分级诊疗。已经在市属医院开展分级诊疗绩效考核的试点工作。将推进分级诊疗实施情况及取得成效,纳入市属医院绩效考核范围,与院长考核、奖惩挂钩,增强公立医院推进分级诊疗的责任感。
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近1600万
截至今年5月底,北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88.77万人,较2015年末增加113.11万人。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医保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分级诊疗。
“比如,统一了社区和大医院用药医保报销范围,凡在大医院能报销的慢病药品,在社区也都能报销;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4种慢性病患者长处方药品费用,按规定给予报销。”该负责人表示,在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中,提高基层卫生机构医事服务费报销水平,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医保报销后,三、二、一级医院个人负担分别是10元、2元、1元,社区明显低于大医院。
北京已将国家2017年版药品目录新增药品及36种谈判药品全部纳入北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报销范围,北京医保药品品种从2510种增加到2986种。该负责人举例说,“赫赛汀”等近20种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贵重靶向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使恶性肿瘤等大病患者每年医药费负担由20余万元降低到1万余元,每年为大病患者减轻医疗费用负担约3.5亿元。
公立医疗机构转型康复机构将获补贴
早在2016年,《关于加强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提出到2020年,实现每千常住人口0.5张康复护理床位,每张康复床位至少配备医师0.15名、康复治疗师0.3名和护士0.3名的建设目标。为此,北京积极推动部分公立医疗机构向康复功能转型。从2016年至2018年,分三批推动15家公立医疗机构向康复机构转型。市财政为每家转型机构补助1500万元。
遴选25家三级医院为北京市康复治疗师培训医院。2012年以来,持续开展康复治疗师培训。2017年,完成全市康复治疗师一次性转岗考试。积极推进康复治疗师转岗培训。
北京目前正分类推进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区工作,确定东城、朝阳、海淀三个区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区,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同时,已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该负责人表示,通过试点,探索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服务体系和运行管理机制等内容,为在全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累经验。(记者 李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