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还有十几天就要过去了,想一想从开始跑步到今天已经过去了12个年头,最初跑个几十米都会让我气喘吁吁,因为天生不具备运动员的天赋,慢慢地几年下来虽然还是跑不出运动员的成绩,但也能一口气跑上几十公里了。20几年前我就特别喜欢看马拉松的实况转播,所以每每有北马比赛我都会抽时间打开电视机,除了欣赏运动员的矫健步伐和你追我赶的场面,最关键的就是享受运动员冲过终点那一刻的坚持。当时42公里195米在我看来这就是跑步的天文数字,虽然看了那么多马拉松比赛,但从来没有想过这个数字跟我有任何关系,直到有一天我连跑带走地在6小时之内征服了这个数字后,我也悄悄在心里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现在我也能面对42公里195米跑进4小时30分了。
Photo by Ben Stern on Unsplash
人的一生并不长,能被自己左右的事情也不是太多。但在有限的时间里能活出带有自己烙印的精彩,又是每个人的期盼。来世一场,不管活长活短,活的快乐是不二法则。人的一切活法,都是为了找寻快乐。但快乐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爱情的快乐,有多子多福的快乐,有事业有成的快乐,有出人头地的快乐,有金榜题名的快乐,有腰缠万贯的快乐,可不管哪一种形式的快乐都是以苦相伴作为前提。苦是什么?苦说白了就是一种坚持。毛主席讲: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最初跑步也是这样,虽然跑的也艰难,但跑上一两次,跑上一两天都不是什么难事,也都容易做到。所谓不是难事,一般就不是苦事。人对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兴趣阈和忍耐力,在此范围内所做的事情都不能算苦事,既然不算苦事,从中得到的乐趣也就不会太多,获益也就不会太大。我从来不相信什么速成班,捷径班,因为吃过它的苦头。在当年出国热的时候,我也参加过中关村最牛的速成TOEFL班,GRE班,结果国没出成,英语也落得了个半瓶子醋。当然给我触动最大的还是这12年来的跑步,它告诉了我人生苦与乐的全过程,从12年前跑一个100米都上气不接下气的我,到了今天也可以轻松接受几十公里跑的挑战。它还不是全部,这些年在思想的成熟度,对新知识的渴望,头脑的领悟力,人的精气神,学习的积极性,思维习惯的培养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这12年跑步给我带来的可能还有其他,但结果都归功在两个字上——坚持。
有人说跑步会上瘾,但这种上瘾和吸烟、饮酒上瘾不是一回事,这种瘾最初是没有快感的。每天下班回到家,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与马上换上衣服去跑步选择,前者的舒适度、诱惑力对我更大。即使跑了12年,每周至少能跑上3-4次,但在跑步的初期让我感受的还是痛苦,虽然少了撕心裂肺的难受,可我还要与疲劳感做斗争。特别到了夏季的三伏天,冬季的三九天,我不仅要挑战的是身体,我还要与大自然抗争。跑步自始至终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确有内啡肽的释放,它可以让跑者身心愉悦,但它不会轻易跑出来,有时使尽了浑身的解数也看不到它的出现。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游戏,像我这样大的人还乐此不疲的参与,确实让外人看的有些不正常。开始我也以为跑步就是锻炼身体,当时跑步的目的也仅此而已。在身体状况慢慢有了改善后,在跑的距离越来越长后,在跑的配速越来越稳定后,我突然发现跑步给予我的不仅仅是这些量化的指标。我从一次一次跑步的受苦中,发现苦给我身体带来的承受力起了变化,小苦我接受了,中苦我适应了,大苦我挑战了,一句话:人没有受不了的苦。当我一步步征服跑的距离的时候,我发现人缺的不是目标,人少的是自信心。第一次完成全马,又使我想起来了一句话: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我的职业是一名急诊医生,急诊工作不可能不面对苦的选择。在处理急诊各种危重症抢救的不确定性时,急诊医生怎可能轻易言败,所以职业需求急诊医生的吃苦和自信心。这些年的跑步成就了我的吃苦,也给了我工作中的自信。
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事业成功不成功也都不是听天由命,坚持一定是人生的底线。跑马拉松需要跑者的坚持,与疾病的博弈也需要医患的坚持,人生中想成事者只有坚持才是必由之路。现在的每一次跑都是为了心中的理念——坚持,坚持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坚持又激发了我对新事物的渴望,坚持又让我对人生有了不一样的感悟。正是跑步的坚持,使我有了更大的忍耐力,有了更大的包容心和平常心。跑步对身体的获益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而跑步养成的坚持更可使心灵得到重塑。不管别人怎么理解坚持这两个字,但我会把它作为一种习惯融入到骨髓中。因为它是苦的代名词,而恰恰是苦中才能有乐,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