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不是件容易的事,既锻炼医生的情商,又考验医生的智商。但就是这样,还是有许多病弄不明白,治不彻底。医生无奈,病人痛苦,家属着急。所以,看病必须是医生、病人、家属同仇敌忾、互相配合、并肩作战,否则,疾病就会趁虚而入、乱中取胜。这个道理医生清楚,多数病人和家属也心知肚明。可临床工作中被少数病人或家属“挖坑”的事情还不少,既搞乱了医生治疗的方寸,病人或家属也没有从中受益,得不偿失,鸡飞蛋打。为此,结合自己的经验教训罗列一些在临床工作中医生要注意的这些“坑”。


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1、病人故意隐瞒病史。


此类情况在临床工作中碰到的不是少数,病人出于各种原因不和医生说实话,包括发病的原因、临床症状、既往史、治疗经过。病人心知肚明他说的话水分多多,但他不知道这些话有可能会给他带来灾难。病史对医生给病人做诊断、治疗至关重要,医生没有测谎仪判断病史的真假,所以医生认为病人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病人没有如实道出病史,切记这是看病的大忌。


2、家属不了解疾病的实情。


在临床许多时候,病人的生杀大权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家属说了算。当然家属主要是从自己的出发点考虑,而不是从病人的病情方面着想,擅自为病人拿主意。本来谁得病谁难受,病人最有发言权,最后搞得医生不知听谁的好,进退两难,导致病人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3、病人自作主张治病。


靠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半吊子医学知识,或拿着百度的信息,对医生看病指手画脚,说是聪明,其实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既耽误了自己,也让医生失去了信心。到头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4、没有症状就认为身体好。


不顾及生活方式的好与坏,只凭自己的感受判断疾病的有无。实际许多老百姓并不知道什么是患病的症状,如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夜间起夜多,不明原因的消瘦等。虽然身体不是纸糊的,但也不要认为身体是铁打的。生活习惯不好的,年岁大的,体质弱的人不要对自己的身体太自信,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5、“小”病不是病。


在老百姓的眼里,小病不是治好的,是扛好的。我也认同这个道理,因为疾病可以分为三类,需要药物、手术治好的病;药物、手术治不好的病;不治也好的病。但关键谁能一眼就会断定什么是不治也好的病,就是老百姓说的小病,医生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许多小病是大病的苗头,在这件事上最好不要撞大运,后悔药不是好吃的。


Photo by Ali Yahya on Unsplash


6、迷信毁了人。


中医也好,西医也好,都有其优势,也有其短板。在医学治疗中就没有颠扑不破的真理,因人而异是最明智的。但确有一部分人头脑顽固不化,先入为主,迷信道听途说的治病手段,或中医或西医或保健品。不可否认有些治疗手段会有些功效,但医学不是纯科学,一时的见效,不代表永远的好用,更有时是机缘的巧合。在看病这件事上,如果一根筋会出大事的,明白人就要听人劝。


7、没有依从性。


既然来看病,还不听医生的,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中途自己加药、减药、停药,不按时间复查,还不如不来看病。像糖尿病的病人,药吃多了就会出现低血糖,很危险;感染的病人随意停药,就会导致耐药菌的产生,以后再用药就会失灵;高血压的病人不按医嘱吃药,并发症就在所难免,由可控制的病变成了不可治的病。医生不怕难治的病,就怕不听医嘱的病人。


8、割舍不掉的坏习惯。


生活习性决定了健康状况,养病治病也是如此,光把治疗赌在药物、手术上,有时会是一场空欢喜。烟不戒,酒还饮,大吃贪睡还照旧,这时医生真帮不了你的忙了。因为多数疾病没有免疫力,好了还会再来,再来的原因跟坏习惯有关。当然对那些80-90岁的老人,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态度和方法改掉坏习惯,不惹恼、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9、找熟人弄巧成拙。


当下看病都喜欢找关系,托熟人。不大点的病今天找李医生打招呼,明天让王医生来帮忙,把主管医生弄得晕头转向,不知该听谁的好。本来预先订好的治疗方案,让熟人给搞得远离了规矩,简化了流程。到头来忙没帮上,却帮了倒忙。我不是说找熟人不好,但乱找就会出乱子。八竿子打不着的熟人,就乖乖的听主管医生的罢了,没有医生敢拿病人的命当儿戏。


10、人多嘴杂众口难调。


医生看病要心静,要冷静的思考,人多嘴杂和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不是一回事。医生要了解的只是病人,跟七大姑八大姨一点关系也没有,有的只是添乱。人多势众在看病这件事上,恐怕没有什么市场。所以,把病人交给医生,其他与病人有关的亲属、朋友就不用外行话管理内行人做事了一定是聪明的选择。


Photo by Luis Melendez on Unsplash


以上这十条都不是我凭空想象出来的,在几十年的临床工作中没少遇到这些事,更有血淋淋的教训。我在这里不是责怪病人或家属,毕竟病人不想得病,家属也盼望病人早日康复。但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不用说外行人,就是医生自己还有许多事情望尘莫及,所以在治病这件事情上,医生一定是主导,没有例外。当然病人和家属的配合会使治疗如虎添翼,反之就是自毁长城。今天提出这十条,可能还不止,就是让医生在诊病治病的时候,要考虑到来自病人或家属的人为因素的影响,我把它说的重一点,称之为“陷阱”,医生要坚持在医疗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不能退让。同时也让病人或家属明白这样一个事实,没有医生愿意在医疗行为中掉链子的,疾病的打赢也是医患双方互相配合出来的。在治病这件事上从来没有一厢情愿,虽然主导是医生,配合是病人,可只要一方出差错,失败一定是全局,两败俱伤,没有侥幸。所以,规避谈到的这些“陷阱”,就需要医生和病人之间建立起高度的信任感和彼此的真诚心。


医疗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更是医患双方共赢的“游戏”,让医患双方以开放的心态和谐相处,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定是医患治病不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