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0 中国人的健康就坏在一个“等”字,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冠心病

作者:胡大一  主播:小宋


在我的很多讲座和著作中,都对胆固醇这个东西给予了高度关注,就是因为胆固醇和冠心病的关系太密切了。可以这么说,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冠心病。胆固醇每升高1%,冠心病危险就增加2%。


100年来的“富贵病”


胆固醇与生俱来,但它被发现却只有短短的102年。1908年,科学家观察到,用肉、全脂牛奶和蛋作为食物喂养兔子,会使脂质在兔子的动脉管壁中逐渐沉积下来,使血管变窄,血流不畅,患上动脉粥样硬化症。1913年,这种沉积在血管中的脂质被确定为胆固醇。


同年,两位学者将兔子分成两组,一组为高胆固醇组;另一组为素食组,喂养的饲料为青草或青菜。


喂养12个星期后,发现高胆固醇组兔子的冠状动脉狭窄均大于50%,证实该组兔子个个得了冠心病;而素食组兔子的血胆固醇浓度正常,血管壁非常光滑,没有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两位学者仅采用了一个很简单的试验方案,就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高胆固醇饮食对血管的危害。从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也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生活非常贫困,肉蛋类食品的供应匮乏,所以20世纪30~40年代欧洲冠心病的发病率极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欧洲各国生活水平的提高,战后一代人大量摄入肉蛋类、油脂等,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欧洲明显增加,流行病学资料发现,在74岁前死亡的欧洲人中有40%被冠心病夺去了生命。


“提高降低”对待胆固醇的基本态度


胆固醇只是血脂的一种成分,血脂的成分另外还有甘油三酯(TG)。化验单上表示胆固醇的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俗称“好”胆固醇),这3个指标均可以预测你未来得冠心病的风险有多大。


将这3个指标控制到正常范围,你未来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就会下降30%。


低密度“坏的胆固醇”


血清中的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是1:2。两者都有重要任务:低密度脂蛋白把胆固醇从肝脏运送到全身组织,高密度脂蛋白将各组织的胆固醇送回肝脏代谢。当低密度脂蛋白过量时,它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久了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坏的胆固醇”。


高密度“血管清道夫”


高密度脂蛋白扮演清道夫角色,它将周围组织多余的胆固醇送回肝脏,排出体外,达到抗血管硬化的目的。它还能维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保护血管免于血栓的形成。高密度脂蛋白增加,动脉壁被胆固醇囤积的机会就减少,因此它是“好的胆固醇”。


对于普通读者,你可以记住“低坏高好”,还有一个最简单的记法就是“提高降低”,“提高”是指提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就是把低密度脂蛋白降下去,“提高降低”是我们对待胆固醇的基本态度。


中国人的健康就坏在一个“等”字


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1984~1999年北京市心肌梗死死亡病例增加迅猛,其中35~44岁男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增加了11%。我国目前心肌梗死的患病率与死亡率在急剧增长并快速年轻化,这其中77%可归因于胆固醇水平的增高。


在这15年间,高血压和吸烟这些也与冠心病发病显著相关的因素变化不大,变化最大的是饮食结构:当人们终于告别吃鸡蛋、吃肉需凭票供应的年代后,开始放开吃喝,加上缺乏运动,血胆固醇水平急剧增加,心肌梗死发病率和病死率也随之持续攀升,二者有着明显的因果关系。


可见,应对胆固醇问题,首先不是靠医生,也不是靠药,而是要求我们自己“管好嘴,迈开腿”!不要因为血脂异常没有什么症状就置之不理。我曾在多个场合说过,中国人的健康,坏就坏在一个“等”字。


等什么?等不舒服,有了症状,出现不舒服才上医院看病,其实这个时候身体已经受到了严重损害。这不单单是血脂、胆固醇的问题,希望广大读者在对待健康的问题上要赶早:早一步学习健康科普知识,早一步发现问题,早一步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