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房看了一位30岁的急性胰腺炎病人,病情刚稳定就急着要出院,问他为什么?说陪孩子来医院做手术,放心不下孩子。难怪,他先是一位病人家属,因为急和累,自己又成为了病人。之前收了一位从安定医院转来的肺炎病人,病人精神状况不好,对家属大吵大嚷,丈夫又得24小时陪护,还得好言相劝,既劳心又疲倦。类似上面病人家属的情况,在临床会碰到很多。按理说作为医生只管看病就好了,旁的事情不要太操心。最初我也是这么想,后来在临床待久了,习惯了换位思考问题,假如有一天我也成为病人家属的时候,是何感觉?如何做?


话被说中了,两次成为病人家属,但感受都不好。第一次岳父突发心脏病,送到医院抢救,因为我的家属和医生的双重身份,既体验了做家属的焦虑,还要代表家里人配合医生决定治疗方案。特别是在导管室看到又除颤,又进行气管插管的抢救,早就没有了医生的淡定,留下的只是不知所措的慌张和心烦意乱的思绪。最后岳父还是因为病情太重,在医院救治了3天,人走了。留给家属的是悲伤、遗憾、无奈和疲倦。第二次是父亲被查出晚期肿瘤在医院治疗,我又一次成为了家属。这次不是3天,而是3个月,但同样是一次非常不好的感受。父亲既往身体不错,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出现肿瘤多发转移这个诊断,真是犹如晴空霹雳。如何把这个坏消息告诉父亲?下一步选择什么治疗?以什么方式可以减缓父亲的痛苦?日常工作和床旁守护如何尽量减少冲突?一下子搞得我理不出头绪,纠结、烦恼、困惑、担心、焦躁五味俱全,但没有一味是我喜欢的。


Photo by Elien Dumon on Unsplash


得病不是好的体验,人人皆知,俗话说:有什么别有病。病人既要承受疾病带来躯体的苦,还要忍受恐惧、孤独产生精神的压力。病人受的是双重罪,哪一个罪压在病人身上都不好受。所以,在医院病人是主角,病人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关注,或好或坏,无不牵动着病人自己、医务人员和家属的心。但是医院犹如一个大舞台,有主角,一定有配角。一场戏唱的好不好,光有主角还不行,配角一定不可或缺。每一届奥斯卡电影奖都少不了最佳配角奖,我想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在医院里家属无疑是除了医护人员之外,承担着非常重要的配角地位。为什么这么说?刚才谈到病人受到了两个苦的侵扰,精神和躯体,而家属也何尝不是被两个苦包围呢?只是性质略有不同。家属第一个苦来自精神的压力,虽然与病人那种设身处地感知的苦不一样,但紧张、担心、焦虑一点都不比当事人少。有时医生对病人不敢说的话,第一时间会告知家属,这样家属的恐惧在许多时候会要超过不知情的病人,同时家属还要在病人面前表现出克制和若无其事的感觉。医院里的家属真就是一位本色出演的演员。家属第二个苦来自体力,陪护病人就是一个体力活,翻身、拍背、喂饭、陪着做各种检查。到了晚上是最考验家属体力的时候,病人有床可以休息,可家属只有一张椅子坐的份了,睁眼不睡到天明是许多家属的常态。吃不好、睡不好、精神也不好,这样看来家属受的苦,并不亚于病人遭的罪。 


当医生这么多年,接触最多的是病人,其次就是病人家属了,前面也谈到我有两次不堪回首当家属的经历,也深知当病人家属的不易。所以,每次查房看完病人,不可少的就是与家属沟通交流。特别对那些不分白天黑夜守在病人床前的家属,我都会为他们竖起大拇指,赞叹他们为病人表现出的吃苦耐劳。医院在我看来,既是医生的工作场所,也是一个受教育的地方。有时看到病人在疾病面前表现出的坚强,常常很受感动,同样家属对病人的尽心尽责、无怨无悔也为自己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作为医生治好病人是己任,但与家属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将会为治愈患者增加胜算。这些年来在与家属相处的过程中有了一些感悟,今天写出来跟大家做个分享。


Photo by Ali Yahya on Unsplash


◆ 病人和家属同样重要   医生要知道在得病这件事上,既要重视病人的感受,更要知道家属的需求,两者忽视了谁都万万不可。


◆ 对病人和家属不要用同一套话  得病的人和得病之外的家属对疾病的理解不同,所以医生说的话不应该用同一个模板。病人有病人的话,家属有家属的话。


◆ 尊重每一位家属  病人只有一位,但家属可以有若干位,有主事的,有不主事的。既然家属能来到病人前,心里就需要别人认可,所以对家属要一视同仁。


◆ 识别家属的焦躁情绪  老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陪护是心里上的烦加上体力上的累。脾气再好的家属,时间一长,也会有起急的时候。医生发现苗头赶快化解,否则会引火烧身。


◆ 家属的背景和习性要知道  医学知识太专业,外行人理解起来,一个人一个样。所以,跟家属的解释工作要看人下菜碟,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


◆ 要听明白家属的话外音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有的话可以直接讲,有的话需要转弯抹角的说,还有的话只能猜测。医生不要一根筋,在非原则的事上不要太较真,有时家属的心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 钱在看病中的花费是绕不过去的坎  花钱看病天经地义,有的病钱太少没法看,有的病花钱多治不好。医疗上的许多不愉快,都是与钱有关。所以,医生要主动与家属聊医疗费用这些事,不管治得好,还是治不好,先下手比找后账好。


◆ 家属比病人的眼睛亮  病人在患病的时候关注不到许多医疗的细节,但床旁的家属眼睛是雪亮的,除了照顾病人没有其他分心的事,所以,医疗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家属的眼睛。医生在家属面前做事、说话一定要谨慎,注意每一个细节。


◆ 对病区所有的家属要一碗水端平  家属之间会有交流,对甲病人的家属和乙病人的家属不要有远近之分,否则会被家属误读。


◆ 要有足够的气场  医生要有自信,而不是虚张声势,特别是在家属面前,眼神不要漂移,说话底气要足。有气场的医生,家属依从性好。


◆ 要从骨子里对病人关心  与病人打招呼,语言要亲切,给病人查体,动作要轻柔。这一切家属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对医生的好感,就从对病人的关心开始。


◆ 有时间别忘了跟家属聊会天  陪护是个单调,烦心的事,一般家属都愿意找个人说说话,放松一下,调整调整心态。无疑医生是最好的聊天对象,既可以弄明白家属的想法,也容易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何乐而不为呢。


医生的工作有时轰轰烈烈,如在抢救病人的时候,十八般武艺都要用上;医生的工作有时润物细无声,如在与家属相处的时候,既要眼观六路,还要耳听八方,当然用心用脑也是必不可少的。家属的作用,对于病人可不是可有可无,细致认真的家属是病人的福报;家属的作用,对于医生更不是可有可无,积极配合医生的家属,可以创造许多治病的奇迹。医学不是纯科学,治病也缺少一致的科学性,因人而异是医生掌握的治病法则。我想,在与疾病的博弈中,赢得家属的信任将会增加医生探索科学的勇气,反之,医生将会失去在与疾病对决中获胜的筹码。与病人相处不易,与家属相处更难,但如果医生与家属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帮扶,就一定能为病人争取到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