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熟人给我推荐了一个记者的访谈,让我聊聊有关健步走的几个话题:


第一,一般成年人走多少步适宜?走路到底伤不伤膝盖?

第二,健步走基本原则是什么?怎么走路有利于身体健康?

第三,健步走能预防哪些疾病?

第四,健步走与爬山、游泳相比,各有哪些优劣?

第五,介绍一些人体骨骼的基本知识,平时应注意活动的身体部位有哪些?


看似问题不多,但要把每个问题说好、讲明白,让大家都满意,几率几乎为零。为什么这样说?


首先我不是健步走的专家,对于走路只要四肢没有残疾,脑子还算灵活,人人都会走。走的长就是健步走还是走的美就是健步走?我也不知道。至于健步走的专家是怎么评出来的,我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其二,要把这个访谈上升到科学角度去说,恐怕这五个问题要写成一本小册子。当然这种类型的小书市面可以找到不少。其三,本来是一件生活中的常识,却要把它放在一个不可及的地方,是不是有一天健步走要加入奥林匹克大家庭呢?其四,事情一旦形式化、数据化,我就心里忐忑,有负担。因为我的知识面总是很局限,从宏观到微观,视野不够大,一眼也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所以随便写写有感而发,万万登不上大雅之堂。这也是一直以来,不敢涉猎媒体的原因。其五,作为医生,保大众健康,是职业的使命。但这个职业离科学还有距离,许多时候是用经验说话。既然是经验,就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是因人而异。


没有回答问题,自己先提出了5个问题,实际还可以再提。一句话,这个访谈让我去谈,我只能按自己的一厢情愿去说,不代表别人。外人看看而已,听听罢了。本来世上的路都是自己走的,走的多了,就成就了自己,或好或不好。别人的话只能参考。


话归正转,先谈第一个问题吧。


一般成年人走多少步适宜?走路到底伤不伤膝盖?


按理这是一个神回答的问题,就跟问人能活多久差不多。所以在生活习性这件事上,拿出科学的数据反而显得不科学了,真是一个人一个样。如果强迫我说数据,我就拿自己为例,每天跑10公里,配速6分前后,我感觉身体能承受。如果折合成有一定速度的走步,大概是1万步左右。只要心肺没有大毛病,不衰老,大多数人都可以胜任这个步数。当然人的潜力很大,人随心动,自我感觉良好,就很难定出条条框框了。走路伤不伤膝盖是个伪命题,就跟吃饭呛一下怎么办似的。人自从成为直立行走的人后,对膝盖的负荷就比祖先爬行的时候重了许多。所以人只要站立、只要行走,理论上都会加重膝盖的负担和磨损。但人在进化过程中,膝盖和机体其他部分之间达成了默契,有了关节液的分泌,有了骨质的修复。进化为人的直立行走提供了必备的保证。记住,人不是纸糊的,人也不是铁板一块。不要等人都没了,还感叹膝盖仍然完好如初。



健步走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怎样走路有利于健康?


我总是喜欢对病人说,走比站着优,站比坐着好,坐比躺着强。走路是天生的,人不活动新陈代谢就会很慢,吃的东西也不好消化,四肢容易酸懒,心肺储备功能差,人的精神欲望也低。走路对多数人没有门槛,只要身体近期没有急病、大病,都可以走。我理解的健步走,不是散步,不是溜达,而是有一定的步频;健步走不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只要有时间,每天都要走;健步走的强度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口吃出一个胖子;健步走要有好的心情,不要赌气走,更不要觉得是被逼无奈走。谁走路,谁获益。在原则上不谈数据,有时数据也说谎。既然健步走是成年人的事,搞清原则,比弄懂数字更重要。走路对健康就有帮助,走一天就有一天的好处,走一个月就有一个月的好处,走一辈子就有一辈子好处,所以怎样走路不重要,关键是坚持走路最要紧。


健步走能预防哪些疾病?


人一辈子最大的幸福是身体健康。但健康并不是说身体的各个部件都没有毛病。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如果把健步走当成一种不得病的工具,恐怕神仙附体都不行。得病不意味着就失去了健康。拿许多老人来讲,器官功能老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些并不影响他们享受健康的晚年。所以走路更多的是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强化全身的免疫功能,只有身体这些宏观的功能运转正常,就可以防止疾病的侵害,或者延迟疾病的侵害,并且与已有的疾病和平共处,彼此相安无事。虽然不能告诉健步走具体能预防哪些疾病,但可以百分之百告知健步走对每个人的健康或多或少都有裨益。如果把健步走说成灵丹妙药,不是作为医生的风格,但13年不间断的跑步,告诉我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健步走与爬山、游泳相比各有哪些优劣?


只要是手腿并用的活动,对身体都有好处。人是从爬行动物进化来的,所以四肢运动使身体协调,使全身各个部件得到了有氧和无氧的锻炼。健步走、爬山和游泳都是手腿并用的活动,至于哪个好,犹如萝卜白菜各有所好。就我的理解,健步走通用任何成年人,只要周边有合适的平路,备上一双运动鞋,它是一项说走就走的运动。对于游泳和爬山,一是受场地的限制,二是爬山显然对于年岁大的人,体胖的人,膝关节功能不太好的人,勉为其难,三是游泳对于一些有心肺疾病的人,在选择上要考虑再三。所以游泳适合那些年龄不是太大,体型偏胖,膝关节,腰椎有问题,而心肺功能基本健康的人。爬山在三种运动中要求最高,年龄、体重、基础病、四肢关节等因素都不能忽视。从运动量上,爬山和健步走也不在一个量级。能爬山的人,一定可以胜任健步走。能健步走的人,是否能爬山这就不是一个等号了。健步走可以成为全民健身的项目,而爬山还是留给有条件的爱好者吧。


介绍一些人体骨骼的基本知识,平时应注意活动的部位有哪些?


人体骨骼的发展和人体的其他部件一样,都有一定的生理顺序。早期不成熟,晚期就退化了,最好的时期就那么十多年左右,也就是30岁前后。随着年龄增长,人的骨量开始下降,产不敷出。如果再患一些慢性病,女性受激素、内分泌的影响,骨质疏松就开始出现了。身体活动量越少的地方,骨质疏松就越明显,这就是常说的不用则退,临床把它称为退行性骨关节病。和衰老一样,这是每一个人的必然结局。越是想从药方上找到解决问题答案的人,骨质退化的程度反而越严重,因为它们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退其优,而求其次,在这里唯一能找到与现实衰老抗衡的办法就是经常运动。运动可以刺激关节液的分泌,运动有利于骨量的增加,运动可以使四肢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组织加强。能够走一年,人的生活质量就会有保证一年,人生活的幸福指数就不会持续走低。关节靠活动,不管是大关节,还是小关节,活动都不能少。这里有主动的活动,也有被动的屈伸,每一个人每一天势必要对四肢关节,脊柱都要做上一遍全方位的拉伸,时间几十分钟。时间不长,动作不大,可受益匪浅。与其做一名健康的宣传员,不如做一名健康的践行者。


以上是自己就健步走这个采访提纲谈了一些一己之见。这些年来一直都不敢停下运动的脚步,不是想长命百岁,也不是想出人头地,更不是想成为运动达人,就是想以自己这把肉身,看看是顺从大自然的天意好,还是以追求享乐为优。世上本无对错,做的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没有那么多标准。符合自己的内心,就是自己认为的好。对于健步走,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什么事不强求,看开了,一笑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