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医师节马上就要到了,一直想写点什么,好大喜功的话说的没有意思,委屈牢骚的事自己消化就可以了。恰巧今天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一篇《如有下辈子,坚决不做医生》的文章,虽然此前类似的话题也被人写了不少,但今天突然间燃起了我写《从不后悔当医生》的冲动。不是想跟人家对着干,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都有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主见,只要不超出大原则,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医生这个行当干了三十多年,明年就到了退休年龄,所以在即将来临的医师节表达一位老医生的真实感受,也是一件不为过的事情。
当初进入医门,确实没有准备,可以说是误打误撞。但从79年考入医学院到今年已经整整四十年,四十年在个人的生命长河中不算短,几乎占据了一半的时光。如果从人的身体可以保持六十八年无疾病状态来看,我的从医经历应该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四十年,也是精力最旺盛的四十年。我不相信基督教的来世,也不关注佛教的轮回,更不在意道教的长生不老,我只在乎人生走的每一步是否不枉在世上走的这一遭。人生起起伏伏,磕磕碰碰,酸甜苦辣在所难免。不回避对苦难的追问,对困难的解读,对死亡的思考,是生命真正意义的所在。像所谓的后悔,下辈子重来,在我看来都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对自身价值的懈怠,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我从医的过程也不是顺风顺水,有青涩时的无知,更有成长中的烦恼。经历了放射科的彷徨、呼吸科的犹豫、急诊科的挑战;遇到过研究生屡考不中的尴尬;面对疾病时感束手无策的困惑;曾被家属曝粗口的愤怒;以及在事业走到瓶颈期的挣扎。但这一切都不能成为我后悔干医生这个职业的借口。医生这个职业直面的是人,这个人既有痛苦之人,也有游离于死亡边缘之人。人排斥痛苦,人恐惧死亡。而医生恰恰可以用它的智慧解除人的痛苦,将人从死亡一线拉回。所以医生这个职业较其他职业多了一份神圣,增加了一份崇高。
医生是职业,需要专长和技术与疾病博弈;医生也被赋予了牧师称号,需要用善良抚爱人的心灵。这些年来每一步走都感受到医生责任的重大,这些年来每一个思考都围绕着生与死的追问,这些年来每一个进步都是技术和爱的交融。人是世间最宝贵的财富,不管他是谁,生命只有一次,对任何人无一例外。对健康的呵护,就是对生命的敬畏。由此看来,医生的工作就是在积德行善。虽然我学医有些唐突,但四十年走下来,还是感谢老天给了这么一个天赐良机。医学锻炼了我的能力,修炼了我的智慧,培养了我的悟性,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Photo by Luis Melendez on Unsplash
并不是我这个人悟性强、觉悟高。而是在与病人的摸爬滚打中,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但同时又见到了人性闪光的一面,也就是病人面对疾病之苦的坚强,面对死亡即临的淡定。人烦恼的苦莫过于疾病之苦,人恐惧的事不会超过死亡之事。医生在与疾病的较量中,时而胜利,时而失败,可在与死亡的对决中从来没有稳操胜卷的把握。所以在医患之间,在痛苦与解除痛苦之间,从来就不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更应是一种心灵对另一种心灵之间的碰撞。只有从人的整体看待疾病,只有从人的感情需求认识疾病,医生才能摆脱技术的局限。从医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修行。
医学是什么?医学不是疾病学,医学是人学。它要求医生不仅要术有专攻,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哲学、会思考,这也就给了医生一个无限广阔的视野,从多角度涉猎和学习知识。博学的医生,一定有着更大的格局。医学是人学,它要求医生对人的精神层面和情感诉求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医生骨子里的善良,促成了医生在爱的世界中尽情的遨游。医学是人学,它要求医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今天的病人,就是明天的自己。这就使得医生心胸不再狭窄,站的更高,看的更远。医学是人学,它要求医生明白生活的主旋律是对苦与乐的思考。没有苦中苦,难做人上人。苦中有乐,其乐无穷。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Photo by Rafael De Nadai on Unsplash
人们希望医生知识渊博、能力卓越、心地善良、善待病人,全心全意地帮助病人。尤其重要的是要值得病人信赖。为什么对于医生这么苛刻,缘于医生这个职业肩负着救人于水火的使命,同时缘于医生在人们心目中的伟大。四十年的从医生涯,始终以做医生为自豪。累也好,委屈也罢,都不足以撼动我对病人的善良,对细节的关注,对以病人为中心的思考。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赢得病人信任的医生也不是好医生。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不会一帆风顺,做医生也是如此。医生这个职业不仅仅是谋生,更是一种使命,一种情怀,一种骨子里油然而生的关爱。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当医生。但若你已经准备好要为医学奉献终身,你将得到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医师节一年只有一次,医生的信仰,医生的情操,医生的努力,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