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圈子很小,对于冯唐有些人熟悉,有些人陌生。熟悉的人想得到他签名的书,或直言说不喜欢,不熟悉的人,会问我:冯唐是谁?是干什么的?我对冯唐的了解介乎于两者之间,读过他的一些文章,知道他的一些背景,虽然都有学医的经历,但未曾有过交集。我知道世上有冯唐,他不知道世上还有赵斌。
想跟冯唐熟悉起来,还是源于我正在写的《当急诊医生跑马拉松时,想些什么?》这本书。我知道冯唐和我一样从小在北京长大,高中毕业后都进入了医科大学,虽然一个是协和,一个是北医,但结果都是奔着当医生去的;冯唐工作后有了跑步的习惯,10公里,马拉松都跑过,既是为了释放,也是为了解压,不跑就难受,我这十几年也是这么过来的;冯唐写了不少书,是名不虚传的作家,我现在也开始动动笔,爬爬格子,还不知天高地厚地想出本书。有了以上三个理由,虽然哪个理由都很勉强,还是萌发了想找冯唐为我第一本拙著打打气的想法。
人真是很奇怪,不管到了什么年纪,都有自尊心,有时自尊心强的自己都脸红,我就是其中的一位。尽管平常老安慰自己,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生带不来死带不去,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就可以了。但关键时刻,还是掉了链子,表现的没有那么淡定了。加了冯唐的微信,留了冯唐的电话,有一天两个人又坐在了一起吃饭。估计冯唐对我的内心想法略知一二,人性嘛,对于冯唐这样的聪明人,不会不明白。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虽然我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想法,但见面的流程走的自然、顺畅。赴约时间准时准点,谁也没有丝毫拖延。冯唐一见面就送给了我他近期出版的《成事》,我也把研究生小高想让冯唐签名的书交给了他。字写得熟练、漂亮、有功底。落座,先喝茶。
1
老北京
我是60后,冯唐是70后,年龄有差异,可对于那时北京城的环境,北京的风土人情,在我们的记忆中偏差不大。话匣子一打开,就没有了停顿的时间,好像是儿时的玩伴多年未见,有说不完的话一样。谈论老北京的地点、场景、氛围彼此都不陌生,我呼应他,他顺应我。一时间,我想要说的正事都没有了表达的时机。当然正事还是说了,不过是一带而过。
2
学医
与医学有关的事情还是我们两个人聊的主题,为什么学医?为什么毕业又没有选择医生这个职业,一出国就学工商管理?这些是我好奇的点。冯唐的聪明是天生的,小学学了三年的临帖,现在能把字写得成为了冯唐的一个符号,不能光用刻苦来解释。这样看来,我的口笨手拙也不要怨天尤人。记得小时候也学了学临帖,五十年来字没少写,可直到今天还是不伦不类。学医是得有点小天赋,也需要有点小悟性,冯唐看来是具备的。毕业之前在实验室的三年临床研究,写出了在那时还不太被看中的研究论文,发表在中华期刊上,这是需要点先见之明的。冯唐没有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很是可惜,依我的观察和直觉,不论智商还是情商,特别是在沟通上,他都是做临床医生的好材料。
3
跑步
跑步这个话题我们聊的也很多,他说自己没有跑步的天赋,只是军训的一年让他有了跑步的基础。这话我信也不信,确实跑步没有什么门槛,稍微练一练,跑个几公里没有问题,对年轻人更是如此。但是要跑出速度,跑出长度,而且跟着专业跑者一起跑,就不是随便跑跑就行了。我跑了13年,长短距离也都尝试过,可真要是在跑的距离不减基础上,还要把配速提上去,不是人人都能胜任。冯唐开始规律跑步比我晚了许多年,可跑的专业程度即使拿出我最鼎盛时期的记录,也是不及他。当然在跑步的一件事情上我们是统一了,开心地跑,不设目标地跑,不追求成绩地跑,听从身体的声音去跑。跑步不但是一项竞技运动,我还把跑者分为知性跑者和非理性跑者。前者为自己而跑,感受大自然,随心而欲;后者为别人而跑,爱慕虚荣,力不自胜。
知性跑者之间聊天不会跑题,出发点一致,感悟一致,目标一致。知性跑者的跑超过了锻炼意义本身,放下包袱,放飞思想,融入自然。知性跑者能在奔跑中获取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内心,它可以激发热情,焕发精神。冯唐是知性跑者,每周跑上两次10公里,对他来说是件很惬意的事。让紧张的神经放松下来,让不安的心情平静下来,已足矣。虽然42公里195米,对他来说不在话下,但现在已渐行渐远。我把自己也列入到知性跑者行列中,但远还没达到冯唐那种潇洒、那种随意。还在为每年10个马拉松而争强好胜,还在为没有报上19年的北马而纠结。不要小看跑步这件事,它带来智慧的思考,理性的挑战和成熟的考量。
4
写作
写书不能说是冯唐的副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冯唐再聪明,时间对他也是公平的。所以我认为冯唐写书占了他很大的时间,当然这也成就了他的作家身份。坦率地讲,我没有完整地看过冯唐写的书,文章倒是看了一些,真是冯唐的风格。他的真实,他的率真都可以在他的文章中看到。以前总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后来我发现能真正反映一个人思想的还是他写的文章。这几年我也写了几十万字的随笔,虽然一看就是入门边缘徘徊的写作新兵,但也有了一些赵氏风格。这个风格就是真凭实感,从随笔中容易让人解读我的所思所想,没有虚伪,没有做作,没有华而不实。冯唐从小喜爱读书,兴趣广泛,涉猎书籍种类也很多。这些儿时的积淀,都会在日后派上大用场。我小时候不记得有读书的爱好,当然那时能被阅读的书籍寥寥无几,所以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追追打打、玩玩乐乐上了。这些儿时的欠缺,也都会在日后让你吞下后悔的苦果。
好在这些年的跑步,让我对自己有了重新的认识,让我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让我对医学有了不一样的感悟,让我对生死有了哲学的定位。虽然写作对我来讲,不会像冯唐那样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但在贫乏的词语中记载真实的自我,讲述生活的故事,也多多少少会给自己带来一份感动。
书写不仅仅是记录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反思。在书写中我们发现了真实的自己,看到了思想的升华。书写让我们找到了自己的短板,见到了自身的不足。书写给了我们勤于学习的动力,也充实了人生的乐趣。
不写不知道对写作的喜欢;不写不知道人人都有资格记录自己的人生;不写不知道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经历,不可替代;不写不知道写的好与坏其实不重要,真实人生的故事才是最精彩。
Unsplash © Jessica Ruscello
与冯唐一坐就是两个小时,不胜酒力的我,也不知不觉中和他把一瓶红酒平分了。虽然两个人片刻都没有停止说话,但我还是感觉意犹未尽。现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了与冯唐见面最初的功利性。我想冯唐之所以是现在的冯唐,与家庭的背景没有关系,与坐享其成靠机会没有关系。8年制的协和医学院一定是为优秀考生准备的,海外留学也是凭本事才会被录用,马拉松的42公里195米对任何人都是一个意志力的考验,小说的思想不是按公式输进去的,小说的销量也不是读者的一时冲动促上去的。人要成就自己,就要吃苦、就要努力、就要付出。没有捷径、没有侥幸、更没有不劳而获。
每个人都不会保证人生的第一本书,一定会成功。当然成功的含义,解读起来也不一样。不管如何,丑媳妇都要见公婆。唯有活的真实,不懈地坚持,虚心地面对,在我眼里,就已走在成功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