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为止在积水潭医院已经工作了35个年头,59岁的年龄一半的时间都是在积水潭医院度过。实际这还不够,59年前第一眼见到这个世界,就是在积水潭医院的产房。不知母亲为什么当初家门口有同仁医院、北京医院、协和医院,却舍近求远到积水潭医院生下我。也许这就是天意,当然后来的一切都不是我能左右的。起初学医本不是我的意愿,受限于高考成绩,鬼使神差地就进入了医行。后来选见习和实习医院,按以往北医的规矩是跟着在校期间辅导员隶属哪家医院,他所带的班也去哪家医院见习和实习。在校本部学习基础课期间,带我们的辅导员李老师来自人民医院,理应我们班去人民医院见习。后来规矩又有了变化,就是前两届(77、78)都是3班去积水潭医院见习,以后不管辅导员来自哪个医院,都是3班到积水潭医院完成临床见习,我所在的班就是3班。不管是天意,还是机缘巧合,阔别22年,82年我又回到了出生地积水潭医院。但此时我已是一名医学院的学生了。
虽然学医不是我的初衷,可在医学院两年半的基础课学习,让我对医学有了那么一点兴趣,也产生了一些感情,当然还没有做医生的真切感受。初到积水潭医院,见到高高大大的建筑,雕梁画柱的庭院,小桥流水的湖泊,枝叶茂盛的林荫小道,和我想象的医院不大一样,这也难怪之前它是清朝时期的贝勒府。很快在病房见到了病人,嗅到了来苏水气味,遇到了穿梭忙碌的白衣天使,让我有了医院的真实体验。
两年半的实习让我对积水潭医院有了了解,也渐渐对它有了不舍。那时的积水潭医院虽然骨科和烧伤科实力很强,但内科、外科、妇产科,包括皮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也都有业内响当当的大家。在我的眼里它就是北京一家实力很牛的综合医院,来医院的病人络绎不绝,有名人也有官员,没有人把它当成一家骨伤科医院。那时人民医院还在旧址,不管从医院的规模,还是学生的住宿条件,我们都庆幸来积水潭医院实习来对了。
积水潭医院是北医最早的教学医院,当时我们的老师大部分都是来自北医的毕业生。教学是除临床之外医院的重头戏,许多知名专家亲自坐镇教研室,带教老师也是优中选优。我作为一名普通医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得益于积水潭医院的教学氛围,还是获益颇丰。不管在哪一科轮转,老师们都是亲力亲为,把我们都当成自己的学生,鼎力相助,既是我们的良师,许多老师也成了我们的益友。前不久我们检验科老主任徐纯芝,已经90多岁,身体有些问题,第一时间就打电话给了我的同学黄元华和我。从那个时期起,老师对我们的言传身教,在我的心里就有了积水潭医院文化的雏形:低调、谦虚、有亲和力、有能力、有涵养、有包容。这些都为我日后成为一名临床医生怎么做人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现在医学分科越来越细,医生的知识面也越来越窄,治糖尿病的,看不好甲状腺病;做心脏支架的,不会治心衰。但那时的积水潭医院医生知识面并不局限在自己的本专业。记得有一次听创伤骨科荣国威教授查房,除了把自己专业的知识讲的头头是道,还对内科疾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后来有一次在图书馆碰到了荣国威教授,发现他正在看内科学的杂志。由此看来,我们的前辈对医学的理解,早就给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当然像荣国威教授这样知识面广,临床思维缜密,处理临床问题独到的医生和老师不止一位。如普外科的刘彦复教授、胸外科的赵西茹教授、妇产科的张颖杰教授、皮肤科的龙振华教授等等,如果列下去还有一长串的名字。很有幸,作为学生都聆听过他们的讲课和教诲。如果说我在临床上还有一些成绩的话,这些老师当年品德和涵养对我的影响功不可没。
虽然医学的发展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对医学的探究永远在路上。在这一点上积水潭医院有着历史的传承。我临床实习转到了骨科,当时医生要给病人完成一例手术,可我们医生之前从没有做过,只是教科书有过介绍。贾佑民教授就把外国的教科书拿到了手术室,边看边研究,冒着风险,凭着艺高人胆大的勇气顺利地完成了手术。临床医学都有第一次,是保守?还是探索?它一再挑战着医生的底线。保守固然安全,病人和家属也无话可说,医生业内也会留个好名声。但对医学的追求就会由此止步,医学的进步也就不再出现,病人也就失去了临床的获益。正是积水潭医院的这种文化和传承,医生没有在技术上故步自封,没有在医学探究路上止步不前,所以,不论在大面积烧伤的治疗,还是十指断指再接成功都为当时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积水潭医院实习的耳濡目染,不管是老师们对病人的精心,还是老师们在医术上的精益,都让我这位初出茅庐的医学生对什么是医学、医学的关爱、医学的思维、医学的精益求精或多或少从心里领教了。积水潭医院也成了我毕业后第一选择的医院,不仅因为它的美丽环境,诱人的地理位置,更在于前辈老师们打造的积水潭医院文化,最后天遂人意,如愿以偿。
毕业35年,在积水潭医院经历了放射科、呼吸科、急诊科。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住院医到了头发斑白的老医生。期间有痛苦的磨练,有对疾病的困惑,也有对医学的迷茫。但实习期间在积水潭医院文化的熏陶下,给我的见识,给我的感动,给我的希望,让我有了与困难抗衡的勇气,有了对医学从骨子里的热爱。这一切是我能始终如一,在积水潭医院,在临床一线,坚守不退缩,并且一直走下去的动力。当然我也不否认这些年在从医的道路上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但饮水不忘挖井人,如果当初没有积水潭医院的平台,没有那些医德高尚老师的引领,没有与众不同的积水潭医院文化,我这颗刚出芽的小树不知会长成什么样子。
2020年是我的60岁生日,60年前积水潭医院把我接到这个世界上,给予了我的生命;在我人生最需要长知识和求发展的时候,积水潭医院又及时培养和接纳了我。人的一生无非就是生死和事业,可以说我这一辈子注定与积水潭医院结缘。虽然误打误撞进了医门,但从不后悔学医。学医让我更知人性,学医让我更会关爱,学医让我看透生死,学医让我更懂感恩。
30多年来我看积水潭医院进步,30多年来积水潭医院看我长大。几年以后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有了2期建设,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也会完成改造。我想虽然随着年龄的增加对积水潭医院的贡献会越来越少,但积水潭医院的发展是大有可为,不可限量。在这里感谢积水潭医院对我的培养,也衷心祝福积水潭医院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