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的终极目标是——快乐。支撑快乐的两个因素是: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如果一定要把这两个因素排个座次,我把心理健康放在第一,把躯体健康放在第二。为什么这样说?躯体没病是件好事,可这种好事未必人人都意识到,有时躯体倒是没病,欲望没满足还是不开心。心理强大,即使躯体有问题,照样可以高高兴兴,但把心理状态调整得游刃有余需要下很大功夫。实际心理健康了,人生也就有了宽度,这就是我说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有时人拿寿命长短来衡量生命的意义,有时人拿活在当下来比量生命的价值。前者为躯体而活,后者活的是心理。多数医生喜欢把精力都放在躯体病的诊治上,把心理出现的问题看的可有可无。实际心理和疾病密切相关,有病心理就会惦记,病重心理就会恐惧,疾病迁延不愈,心理就会发生扭曲。所以,不管是医生,还是普通人都不能忽视心理问题。


Tiago Muraro © Unsplash


最近新冠肺炎的疫情,累及华夏各地,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感染者。没有人不怕得病,即使小病也不想沾。癌症是吓死人的病,不管能不能治,怀疑就让人寝食难安。传染病也是吓死人的病,不管厉害不厉害,成为怀疑对象就让人焦虑万分。03年的“非典”就吓坏了不少人,不是因为生病,是心理紧张,我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在今天的华夏大地,开心的人不多,郁闷的人不少。


不是心理专家,谈心理问题肯定会说一些外行话,我就从临床中积累的经验说说自己的思考——非常时期的心理问题。没有对错的标准,也无须对号入座。


在面对当下新冠肺炎的非常时期,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面对疫情,思考后对心理层面的影响也是因人而异,因地点而异。因人是与其现在的身份,如病人、家属、医务人员以及知识修养,家庭背景,年龄,心胸,对疫情的知晓度等有关;因地是在医院,疫情重灾区,隔离的社区等有关。


人的躯体和心理都有很强的应激、适应和调节能力,不是一打就倒,一碰就完。疫情突发让人措手不及,会有恐慌,但多数人不会一下子崩溃,经过调整心理的不适能够平复。但一旦疫情拉锯,超过自己的预判,心理的紧张会再被调动起来,作为病人来说这种情况更常见。所以疫情拉锯出现的心理问题,要比疫情突发出现的心理问题更常见


环境也是影响人的心理很重要原因之一。越重的疫区,人员心理越紧张,健康人甚至超过了病人的压力。整日担心自己会成为病人,一天都不能安宁。身处武汉的湖北作协主席李修文写道:前一天的恐惧和今天的恐惧是不一样的。老实说我前两天并没有觉得多么恐惧,但是现在我明显地感到了大家的恐惧在升温。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Hanson Lu © Unsplash


心理的问题也像传染病一样,会互相感染。非常时期越不好的信号传染性越强,受感染的人心理就越恐惧。怕到一定程度,躯体病真会找来,即使不来,感觉也跟得病差不多。


第一次遇到“非典”真是害怕,先是怕自己得病,后来又怕家人得病,对于人人都是局内人的传染病,有谁不怕死呢?一害怕,身体就感觉不舒服,乏力倦怠没有精神一股脑的都来了。好在体温表还不会说谎,暂时可以打下了第一波恐慌。但还会有第二波,第三波恐慌。


非常时期的心理问题,不是个案。从我的经验看,人人不能幸免,男女老少都存在。最后归根到底都是一个字惹的祸——怕。怕导致了焦虑、情绪波动、心烦意乱、寝食难安。怕导致了瞎指挥、不动脑、防护过当、想起一出是一出。在发热门诊,有位病人一周两次打120来看病;还有病人10天做了3个肺CT;有的病人核酸检测阴性,心理还是紧张。


由此看来,非常时期的心理问题,不能不关注。放任不管,比传染病还可怕,病人会情绪失控,不配合治疗;非病人会负面情绪蔓延,搞得生活和工作一团糟。


经过了03年的“非典”,情绪淡定了不少,心理虽然存有阴影,但乐观的情绪占了上风。既往的经验教训,给了更从容的思考空间,也让心态变得平和了许多。先用科学性,再用经验互补是在非常时期解决心理问题的基础。抱怨没有意义;不通过思考来随时纠偏没有意义。这些只能增加不必要的烦恼,乱了自己的心。


Zhipeng Ya © Unsplash


对于病人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发现;要分辨病情不稳定是疾病发展,还是心理负担重。非常时期因为有防护隔档,看不到医护人员的表情,没有家人陪护,对突发疾病陌生,即使轻症病人心里也会七上八下。所以医护的鼓励、语音的沟通、肢体的互动不能少。而且这个工作需要反反复复,既然对抗病毒没有特效药,医务人员的语言就成了良药。心理解释到位,病人的精神状态,吃喝,睡眠都会有反应。实际对病毒引发疾病的治疗,保证这三方面不出问题至关重要。


对于暂不是病人的“局外人”,心理问题更不能掉以轻心。这部分人员数量庞大,在非常时期,再乐观的人也会受累及,加上无心做事,在家隔离,心里想的只有“疫情”,没有激情。今年新冠肺炎的情景与03年的“非典”不一样,资讯太发达,是好事也是坏事,人人手机都可以收到大量的有帮助和无帮助的信息。没有专门人员解读,只能凭自己的能力判别。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往往都会带入自己固定思维的小圈圈。一旦失去了科学、客观、理智的思考,五花八门的信息都会把自己心理弄得颠三倒四。


疫情下的心理问题源于“恐惧”,这种恐惧有真实感的,有虚构的。真实感的恐惧与医患双方有关,他们真正与病毒短兵相见。所以做好科学的防护,保证医务人员的安全是关键。随着治疗效果的显现,也会缓解医务人员紧张的情绪。病人的情况刚才已经谈到,需要医护人员的鼓励。


当然虚构的恐惧也是有真实感的,可以让人烦躁,情绪低落,影响睡眠。所以走出虚构的恐惧也要刻不容缓。我自己的经验:


1、客观解读非常时期的疫情。懂就是懂,不要自己添油加醋,人为给自己增加负担。如果自己不懂,不要人云也云,相信官媒的解读。


2、非常时期,不要一门心思老想非常时期的话题,既然自己不是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也不是病人和家属,可以转移一下话题,想想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情。


3、心理不强大,微信的文章不要篇篇看。什么人都可以写微信,写的东西也就一个人一个样。03年“非典”没有微信,疫情也结束了。人的心理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正能量的鼓励。


4、新冠肺炎是遭遇战,了解它有一个过程。埃博拉病毒那么厉害,死亡率那么高,全世界也下了很大功夫去认识它,几十年过去了,还不能确定病毒的宿主在哪里。所以对好多事情,要有耐心。过早下结论,议论来议论去,会平添烦恼,让心理难受。


5、防呼吸道传染病就一个最好的办法——不接触。病毒没有宿主了,自然传染病也就没了。好好在自己的小环境里生活,你就是安全的,想开心的事,做开心的事,病毒会跟你拜拜的。


6、非常时期,就要适应非常时期的生活。管住自己不安定的心,不要把生活的标准定得太高,想玩、想吃、想团聚等病毒走了再说。现在惦记就是烦恼。


7、看看有思想内涵的书,可以在非常时期与你产生共鸣。平时没有时间看书,平时看书缺乏思考,在非常时期看书会有不一样的心境,会理解书中的点点滴滴,帮你走出困境。


8、与正能量的人一起聊天,感染的就是正能量,与牢骚满腹的人说话,传染的就是负能量。非常时期如果想找人说话,就找一个能给你信心的人去说。


9、传染病流行也是一种自然现象,从古至今一直没有断过,不是有人故意跟你为难。不要怪自己的命不好,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有传染病来打扰,谁也跑不掉,还是选择坦然面对。


10、新冠肺炎和死亡不划等号。埃博拉这个病毒确实可怕,当年的西班牙流感也确实可怕,所谓可怕是牵扯面广,关键是死亡率高。从现在的疫情看,新冠肺炎的死亡率远没有那么高。摆脱了死亡人的心情也会好多了。


11、运动可以调节心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能动就说明身体不错,动在兴头上也会忘记心理的压力,实际运动产生的内啡肽本身就可以拮抗心理的抑郁。根据房间大小,可以选择适宜的活动,如果不是隔离小区,也可以到人少的地方走动走动,空气是干净的。


非常时期,心理的压抑、紧张最难调整,比治病还困难,有时比得病还难受。但如果能听得进大道理,有意去从恐惧的小巷里抽身,也不是那么不可救药。像治病一样,躯体病要靠自身的抵抗力和自愈力,药物是辅助;心理有问题也需要自己主观去调整,其他也是辅助。


记住:病毒传播是有规律的,不会打持久战,疫情不会成为常态。所以每个人要放平自己的心态,在非常时期,要看到光明,要有自信,不盲从。放松、放宽、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