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和天水见的最后一面,目送他上了去机场的大巴。我有了03年“非典”的经历,不觉得这是生离死别,只是觉得任务不轻,生活会有不习惯。好在大学本科天水在武汉待了几年,吃喝、气候应该适应的快。


天水刚走时武汉疫情形势并不乐观,从官媒上看,病人多,医院少,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数,直线上升,给救治带来多大难度,我在北京很难估测,想必一定很难。通电话不方便,只能通过微信了解天水的生活起居和工作进展的情况。住在宾馆,条件不错,只是空调不给力,武汉冬天的湿冷是很熬人的,不过这对天水是小事。吃的不错,吃的什么?没有再深究。但要是热干面,我就不恭维了。记得当初去武汉,第一口热干面就给噎住了,整个就是北京的麻酱拌面。天水的工作地点是在武汉协和医院的西院区,开工前,先是培训,主要是做好防护,毕竟新冠肺炎不是平常意义的病毒肺炎。


图\平时的饭菜


到武汉的第二天就进入了真刀实战的病房,天水和北京来的兄弟医院5个人组成一个组。管理这熟悉又陌生的肺炎,对于天水这样一名年资不低的呼吸科医生,在技术层面上似乎挑战不大。只是每天穿脱隔离衣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当年“非典”他还在上学,这道程序没有体验过,不过穿脱几次,也就熟悉了。话是这么说,不身临其境,我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图\穿好防护装备,准备进入病房,手里拿的是患者信息表


天水一进病房就被来了一个下马威,没想到病人如潮水般涌入。显然医生护士人力不够,由普通病房改造的感染病房呼吸机和监护设备也严重不足。


刚开始收治的病人有轻有重,计划先收三十个,稍作调整再扩充病房,要不然一下强度太大会出现各种问题。但病人很快就突破预计,30人,35人,40人,数量一直在增长。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本身对病毒肺炎就没有特效药物。


10天后工作量和压力更大了,病房开得越来越多,每个病房都收到了50人,值班的班次调整也越来越频繁。治了若干天,病人一点减少的趋势都没有,最多的时候一个班收14个病人。要是在平时一个医生收上2-3个病人就开始叫苦了,但在非常时期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两万五。所以,人还是要有随时吃苦的准备,不要把工作想得太安逸。好在天水不管是在做研究生时,还是当临床医生期间,从来不畏惧吃苦。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真是反映一个人好的品质。


自从武汉雷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建立后,轻病人都转走了。天水他们这里收的病人也换成了重病号,监护室的床位瞬间就满了。每个病房都收了插管的病人,呼吸机,经鼻高流量氧疗使用得非常多。即便医务人员的防护很到位,大家心里也不踏实,因为此次的新冠病毒,感染性是非常强的。但面对这样的传染病,面对这么多的病人,医务人员无论从良心,还是从自己的职业素养来说,都没有不冲上去的理由,所以,在他们的眼里,也就不顾忌有多少重病人了。我感觉,这是天水想的,他也是这么做的。好的品德一定是在非常时期,才能显现出它的货真价实。口号永远是说给别人听的。


由于重病人多了,天水在病房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危重症,有些刚才病情还稳定,一会病情就突然进展;有些病人心理状况极不稳定,心情抑郁低落,不吃不喝;还有些病人,治疗后肺CT越发加重。当然病毒肺炎一旦走向重症,严重的低氧导致病人什么状况都有可能发生,有炎症反应的问题,也有心理恐惧导致免疫失衡的问题。新冠肺炎是新发疾病,病毒本身和病毒侵入机体造成的伤害机制都是未知数,所以对临床医生来说,救治难度是巨大的。在危重症病人面前,没有任何医生有充分的胜算。


天水每天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下班后回宾馆休息。工作时数与北京相差不大,但感觉完全不一样。出门在外工作,与在家门口工作不是一码事。在北京,虽然有时工作也辛苦,但回到家里看到熟悉的环境,会有一种安全感;见到孩子和爱人还会有亲情的互动,所以情绪会很快放松,疲劳感也会消失,不存在孤独感。但在家之外工作,虽工作紧张会让你忘记一切,可一旦休息下来,就会有孤独感,工作的时间越久,这种感觉就越明显。当年在那曲援藏,我就有切身的体会,挥之不去的孤独。人嘛,离家久了,都会恋家。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家中的狗窝。时间一长,天水也会有孤独。人的七情六欲是天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法割舍。


我这些年没事的时候,愿意写一些随笔,消磨消磨时光,反思一下人生,感觉还挺有意思。我也跟天水说能不能在有时间的情况下,把每天看到的,见到的记一记,特别是在非常时期,带入感很强,会有很多触动心灵思考的人和事,这些都有可能成为一生不可复制的经历,也可以或多或少减轻孤独感。


我的话说的有些多余,天水其实早就有了准备,一到武汉就利用空闲时间,记录一些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有写在本子里的,也有敲在电脑里的。天水拿出部分内容与我做了分享。之前除了看论文,没有见过天水写的工作和生活随感。这次一读,文笔流畅,故事感很强。看样子我真是要彻底退休了。


下面是征得天水的同意,选了几段他在武汉这些日子里,身临其境的一些工作体会。同时,也让我们这些没有进到疫区一线的人,对疫区的工作有一个真实的了解。


2020年2月4日


一走进隔离病房,你就立刻感受到紧张的气氛。呼叫的铃声此起彼伏,穿着厚厚防护服的医护人员走来走去,紧张而忙碌。


在这里,你的周围有你看不见的敌人,而病床上,是被病毒折磨的患者,我们该怎么做?每进一次病房,每和患者说一句话,每一次抽血、输液,你都在和病毒亲密接触。虽然身上有防护,但心里还是有些紧张,总感觉哪个地方会不会有不妥。


病房里有两个特别的患者,是一对母女。两个人都很重,女儿很年轻,咳嗽、气短都很厉害,还有发热。医疗队里的好心人买了苹果给她,但放在桌子上没有吃,因为她没有食欲,不想吃东西。我给她倒了杯水,鼓励她喝一点,说你的化验指标好一点了,要加油啊!多喝点水喝点牛奶。后来她真的喝了,并说了谢谢!我那一刻真的很感动。


她缓了缓气又问我,某某某病情怎样?那是我妈妈。我心里酸酸的。我说,她的情况还算稳定,也吃东西了,有别的护士和大夫照顾她。是的,我的话解决不了她的根本问题。但我能体会到患病躺在病床上的无助,他们也许是女儿,也许是妈妈,也许是妻子或者丈夫。我们能做什么?是的,我们也担心害怕。但我们要做好科学的防护,我们要用我们的医术去救治这些患难中的人们,也要用爱去安慰那些无助的心灵。武汉加油,不仅仅是口号,应该是带着行动和使命的召唤!


2020年2月17日


查房是一生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医疗环节。可是,你知道在新冠肺炎的病房里我们怎么查房吗?


10楼病房里按照计划收50个患者,因为有两个房间被改造成临时的监护室,用来给危重患者插管上机抢救用的。每天的查房非常有挑战性。因为当你把所有的病人查完一圈,有可能已经好几个小时过去了,再来开医嘱调整治疗,将会是一个很漫长的时间。无论对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很不利,不仅会耽误治疗,还会增加在隔离病房逗留的时间,增加感染几率。


怎么办呢?现在的通讯手段真是方便快捷。我们采用了一种微信电话内外同步查房的办法,使整个查房过程方便了许多。


一组同时上班的大夫进行分工,两个大夫穿好隔离衣防护服进入病房,用病房里的移动电话和外面的医生视频或语音同时查房。我们事先打了一份患者情况简表,进入隔离病房的大夫按照顺序,询问患者病情变化,采集患者体温,心率,血氧,饮食等,外面大夫可以直接记录信息,以便记录病程;患者有时关心化验结果如何,复查的CT结果怎样,外面的大夫立即可以查看,告知患者。


当遇到好的结果,我们就给患者鼓励,说病情好转了;但患者如果指标没有好转,甚至加重,我们会告诉患者结果目前病情还算稳定,好好治疗,再做复查。如果有治疗调整,我们一起作出决定,外面的大夫直接改医嘱。完成了,大家一起进入下一个患者的查房······也是好几个小时过去了,护目镜的视线已经开始模糊,大家还是不由得一起欢呼:加油!


这真是别开生面的查房体验。疫情还是很严峻,但办法总比困难多,看看这疫情还能激发出怎样的智慧来吧。


2020年2月21日


这几天你看新闻媒体,好多患者治愈出院啦,全国上下一片欢欣鼓舞。可是对于这些出院的患者,他们回家后该怎么办?还有传染性吗?他们出院的过程和平时有何不同呢?


是的,在这样的疫情里,我们这些患者的出院流程肯定存在很大的不同。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和观察,连续两次,隔天的核酸检测阴性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好转了,一名患者才达到了出院标准。出院的流程启动后,病房的医护会通知患者和家属,告诉他们现在患者病情好转,已经达到了出院的标准。然后会出具相关的医疗文书,便于患者后续各种手续的办理,比如安排接送,复诊等。


该出病房了,这是很关键的步骤。患者会穿好衣服,在缓冲间里全身喷洒含氯消毒液,以减少病毒携带的可能。因为现有的条件无法做到完全消毒,更换衣物。再做手消毒后患者会乘坐专用电梯到达一楼,戴着口罩,走出这隔离病房。


有的患者走出隔离病房后,心情一下子得到释放,居然跳起了舞蹈,扭起了秧歌。我们的医护赶紧提醒,刚刚病情恢复,不适合剧烈运动啊。大家哈哈大笑,空气里都是高兴的味道。


有记者采访患者,医护人员会和患者合影留念,大家诉说着生病住院时的感受,表达着感谢和祝福的话语,传递着战胜病毒的信心和期待。


有一排早就等候在路边的救护车随时待命,接送出院患者。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会喊出院患者的名字,告诉他上哪一辆救护车。都安排妥当了,核查全部就位以后会通知救护车,按照事先通知的地址,依次把患者送回家去。


这些出院回家的患者,还要继续的隔离14天,并且安排了复诊,防止病情反复,做到万无一失。


当送患者的车启动了,陆续离开的时候,送行的人员会鼓掌,因为送的其实不是患者,而是战友!


图\等待出院病人的救护车


以上3篇日志,文字不多,却足以让我们体会了疫区病人和医务工作者的真实画面。处在得病之中的人是痛苦的,她们除了需要治疗,更需要关爱,需要抚慰,需要获得好的消息;作为医者,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也深知自己身处危险,但责任让他们无所畏惧,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这里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踏踏实实地为病人尽职尽责的守护。什么样的人是你心中最可爱的人?如果在平常时期,我很难回答,但今天最可爱人的称号,完全可以授予我们这些战斗在疫区的白衣战士和白衣天使。 


天水1月27日离京,到今天已经整整一个月了。31天在平常的日子里,可以不算长。可在疫情下的这31天,无论对每个病人,还是对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有不寻常的含义。病人在这31天里经历了生与死的抉择,医务人员在这31天里把职业的信仰发挥到淋漓尽致。


天水是好样的。在这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你表现的真实,表现的潇洒,表现的无所畏惧。


送你走,也会接你回。我想这一天不会太远,我们每一个人都期望着它的到来。


图\天水:前排左起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