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疫情不是一个人,一个专业,一个组织的事情,要上升到国家整体利益来看待。所以不能用某个局部的科学性,来制约整体的大趋势。
疫情是突发事件。拿这次新冠肺炎来说,疾病来的突然,病毒是谁用科技手段查到了,但病毒的来龙去脉却不清楚;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知道,但为什么有些人得病,有些人不得病不太明白;新冠肺炎有轻有重这事明白,但什么病人会变重了解的含含糊糊。所以,疫情是公共卫生事件,涉及的专业方方面面,有医学、环境、基础生态学、灵长生物学、昆虫学、寄生学、病毒学、细菌学、进化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等等。如果只从一个专业,一个角度看疫情,即使说的头头是道,讲的科学性十足,也只是说对了事情的一个点,未必对疫情的全貌有帮助。
© CDC
医生看病,如果眼睛光盯在病不看人,没有疾病的整体观,势必导致获益的只能是病,而不是人。现在医学的分科,把人拆散成系统、器官、组织,这样使得医学培养的人才也是分科人才。分科人才的优势体现在对疾病诊治上的精准,分科人才的劣势体现在对病人的整体评估存在含糊。此次疫情就会发现,在许多医生眼里,发热就要高度考虑新冠肺炎,忘记了发热的症状只占传染病的一小部分;见到有呼吸道症状,医生就担心自己的防护不到位,实际小小的咽炎都会咳嗽不止,它与传染没有关系。所以,疫情下的医务人员在诊病治病时,脑子里要有整体观这根弦。
整体观是个大概念,疫情的形势,每个人的心态,都会影响在工作中对整体观的考虑。疫情下,医务人员有整体观的思考,将会助力解决临床遇到的一些困境。下面结合03年“非典”的经验,整理一下如何把握整体观:
一、疫情下,不恐惧是把握整体观的前提。恐惧是思考的敌人,一旦恐惧看什么像什么,想什么是什么,这时人的思维处在停滞状态,考虑问题就是管状视野。这也是医务人员的大忌。
二、相信既往诊病治病积累的经验。传染病的诊断有其规律性可循,如流行病学史,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既往存在的病不会因为传染病来了,疾病的发病规律和性质就变了。前两天有一位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骨折后有些低热,但流行病学史,血常规,肺CT都不支持新冠肺炎,就是因为低热医生忐忑不安。实际在平时,老年髋部骨折出现低热的病人并不少见。
三、要坚持大概率的思考方式。医学不是一个纯科学的学科,突发的传染病更是许多事情搞不清楚。在平常的临床思考中,都是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后考虑少见病和疑难杂症。所以,在疫情下对似是而非的事情,还是坚持大概率的思考。否则,病就无法看了。
四、医学的获益程度与整体观密切相关。疫情下,有些疾病在明确是否传染之前,已经到了非救不可的程度,如果医务人员做好防护,病人就可能获救。所以在损失一些污染区域的情况下,救治病人是第一位的。斤斤计较传染不传染,还不如在科学的防护下,果断出手。
五、放下自己心中的小九九。人主观都为自己,疫情下会从自身的利益角度,提出一些问题或不做一些事情。比如身体不适或认为防护级别没有达到要求,不服从指挥。如果是事实,可以理解;如果不是事实,就应该以疫情为大。疫情下每一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不要因为个人,放弃了整体。
六、责任心。平时可以各自为战,自己对自己负责。疫情下事情牵扯面广,需要团队的配合,特别在一些模糊不清的灰区,在权衡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更需要有人拍板拿主意。所以,疫情下维护整体观,没有责任心是大忌。
七、包容心。新冠肺炎对于所有人都是不速之客,短时间内在诊断和治疗都不会很完善,出错误在所难免。疫情下以大局为重,包容一切可以包容的人和事是明智的选择。
今天在疫情下谈医务人员的整体观,就是因为发现,疫情下许多自顾自的工作策略过于理想,只考虑自己的合理性,不顾忌别人的可操作性,在现实工作中让人有苦难言,举步维艰。如果再掺杂一些个人的私利和目的,就会使疫情陷于僵局。
疫情是考验人的机会,特别对医务人员,能否在今天复杂的医疗背景环境下,不慌张,不拘泥于自己的专业,以整体观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确实是一场智商加情商的较量,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