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很奇怪吧!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刹车、油门和母乳喂养有什么关系呢?
别急!容我慢慢道来。
人类作为哺乳动物母乳喂养本应是件非常自然的事情,而当今全球只有37%的0-6月龄婴儿得到纯母乳喂养,这是为什么呢?更多的人会说:产后三天才下奶,下奶之前总不能让孩子饿着吧?再说奶粉也不错,喂点儿奶粉也没什么不好的呀!何必那么较真呢?
这里有三个谎言 谨防上当!
谎言一:乳房还是软的没有奶
真相:乳房软不等于没有奶
从怀孕开始,体内的雌激素、孕激素、胎盘催乳素和催产素就开始直接调节乳腺的功能状态,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也间接作用于乳腺。从怀孕中期(16-26周)开始,乳房就开始分泌初乳了,但由于孕期体内大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作用,就像“刹车”一样抑制了泌乳素的作用(因为此时宝宝还没有出生),所以初乳量很少。从这时开始到产后48-72小时被称为泌乳启动Ⅰ期。
宝宝出生后孕酮水平急剧下降,“刹车”被解除,生产乳汁的马达就开始运转起来了,催产素使乳腺导管收缩使乳汁排出。而促进泌乳素和催产素分泌的“油门”是来自婴儿对乳房频繁吸吮,吸吮刺激从乳头传输到下丘脑,刺激垂体释放催产素和泌乳素通过血液循环传送到乳房,使乳房泌乳量逐渐增加。
到产后48-72小时后进入乳腺活化期,也叫泌乳启动Ⅱ期,乳房开始肿胀,乳汁开始增多,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下奶”。“下奶”之前乳房里已经储备初乳。初乳虽然量不多,但其中含有更高浓度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生长因子、细胞因子、乳铁蛋白、抗炎细胞因子、抗氧化剂和其他保护成分。初乳是妈妈专为新生宝宝准备的无可替代的特别礼物,也被誉为宝宝出生后的“第一针疫苗”,这针疫苗产生的非特异性免疫对宝宝免疫系统功能的建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以后注射的所有疫苗无法替代的。
宝宝离开妈妈的子宫,从通过胎盘获取能量的模式转变到通过乳房获取能量的模式,母乳喂养的过程开始启动,产后孕激素水平下降乳房泌乳的 “刹车”解除后,宝宝频繁的吸吮踩下乳房泌乳的“油门”。
母乳喂养的过程就像一辆汽车,由慢到快,逐渐运行平稳,宝宝的需求多就会踩下“油门”,宝宝需求的少就抬起“油门”,如果“下奶”之前不让宝宝吸吮乳房,泌乳二期就容易延迟!等开始“下奶”了乳房肿胀起来,宝宝还没有学会正确的吸吮乳房,很难顺利的把乳汁吸出,如果乳房里面的乳汁不能被及时移出,就会给下丘脑发出错误的信号,垂体就会减少催乳素和催产素的分泌,等于再一次踩下“刹车”,减少乳汁分泌。母乳喂养能否顺利有三个要素,就是宝宝、乳房和大脑三者不断协调磨合,最终达到供需平衡的过程,宝宝应该是司机,由他来决定什么时候踩“油门”?什么时候踩“刹车”。我们应该相信宝宝,让他来掌控母乳喂养的过程,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谎言二:初乳量太少宝宝饿的哭闹不止!
真相:频繁有效的吸吮宝宝不会饿,宝宝哭闹的主要原因是害怕,而不是饿!
首先,宝宝出生时,体内具有一定的能量储备,可满足至少3天的代谢需求,不用担心宝宝饿着。
第二,宝宝出生时的胃容量只有樱桃大小(约5-7ml),此时宝宝的吸吮一方面是为了获得初乳的保护(接受第一针疫苗),获得乳汁和乳腺管中的益生菌,促进肠道菌群建立,形成肠黏膜生物学屏障,并进一步促进黏液屏障形成,母乳中高浓度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还为肠粘膜起到免疫学屏障作用,三种屏障可以有效降低宝宝肠粘膜的通透性,从而预防肠道感染和过敏的发生。
第三,宝宝频繁的吸吮乳房可以起到疏通乳腺管和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频繁的吸吮动作还可以促进肠蠕动和胎便排出,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轻生理性黄疸;宝宝通过频繁吸吮练习正确的含乳、吸吮和吞咽的技能,为泌乳Ⅱ期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吸吮能促进妈妈催产素分泌,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第四,频繁吸吮乳房的同时和妈妈进行肌肤对肌肤的接触,可以满足宝宝的心理需要,促进乳汁分泌。如果我们总是认为出生前三天乳房没奶,不让宝宝充分吸吮乳房,就等于在给母乳喂养过程踩“刹车”!
谎言三:加点儿配方奶没什么坏处
真相:配方奶喂养存在远期健康风险,添加需谨慎!
在宝宝出生早期添加奶粉,哪怕只有1毫升,如果父母一方有过敏,宝宝的过敏风险为37%,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过敏,则62%-85%的宝宝可能罹患过敏性疾病。
添加配方粉的宝宝吸吮乳房的次数减少,会影响泌乳Ⅱ期的启动,还会由于奶瓶的干预造成乳头混淆,导致宝宝不能正确的含接和吸吮乳房,不能有效的将乳汁吸出,是造成乳汁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宝宝日后的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家长的好心,却在不知不觉中再一次给母乳喂养踩了“刹车”!
配方奶是不能母乳喂养时的无奈之选。母乳喂养早期是否需要添加配方奶是需要有医学指征的,这个问题将在后续给大家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