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9点接到医院党办王主任的电话,让我参加9点半在医院会议室召开的市卫健委关于举办“守护人民健康,决胜全面小康”主题宣讲活动预赛的会前会。由于我是被临时召集,去了会场其他人员都到齐了。有党委办公室的王主任、宣教中心的梁主任,还有那些选自各科准备参加比赛的候选医生和护士。这是市卫健委一年一度举办的活动,每次主题都不一样,会依据当时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目标,植入医疗所做的具体工作,弘扬和歌颂发生在医疗战线上的好人好事,当然今年少不了举国抗疫的故事。看着周围一张张年轻,富有睿智和充满活力的面孔,无疑演讲比赛的舞台是属于他们的。


每家医院只能报3个演讲题目,也就是说只有3个人可以代表医院参加这一年一度一展个人风采和为医院争光的演讲活动,对参与的每一个人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和荣誉。本来我心里想,自己的年龄没有任何优势,业绩也很平平,演讲更没有受过训练,所以完全是以绿叶的心态参加这次会前会。充其量提提建议,谈谈感受。但最后医院还是在演讲的内容、形式,当然还有年龄上权衡再三,把这个机会给了三个人其中之一的我。可想而知忐忑和压力,也随着机会一起纠缠在了我的心里。



医院演讲组的梁主任建议我讲的题目是:疫情下的医学人文。要有故事、有情感、有嘱托、有寄语,时间6分钟。这就意味着要组织一篇大约1200字左右的文章,既要有血有肉,饱含深情,又不能泛泛空洞,就事说事。最关键的还要在指定的时间内讲完,不能有任何拖延。虽然在疫情下写了40多篇随笔,但从来只会写长,不会删减。心里确实有个故事,可要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完整,还没有成熟的想法。后来得知,要脱稿演讲,又让压力无形增加了许多。说句老实话,从小到大,记忆力都是弱项,更不记得在大庭广众之下,背诵过什么诗词歌赋。6分钟,对于我这位喜欢讲课拖堂,说话絮絮叨叨的人,真是有些望而生畏。


这是演讲比赛,比赛就有规矩,谁也不能破,所以一切只能按着规矩走,让困难成为行动中的动力。第一件事,冥思苦想确定演讲题目:疫情下的责任与担当;第二件事,围绕题目组织不超过1500字的稿子,让文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第三件事,对着稿子朗读,要充满激情地在6分钟内顺畅地讲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会前会的第三天我把写完的第一遍稿子发给了宣教中心的梁主任,而此时正是北京疫情波动的6月11日。也正是北京疫情的波动,让演讲比赛无限期的推迟了,等接到梁主任修回来的第二遍稿子已经是6月30日了。所以,世事无常,困难处处都在,唯有抱有必胜的信念,勇于面对各方的挑战,才能在这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处变不惊。



后来稿子修改了6遍,虽然只是修修补补,但对于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段话也是倾注了思考和心血。幸亏有了这几年在文字上的涂涂写写,才避免了更多的慌慌张张和心里没底的尴尬。文章是7月1日最终敲定了下来,一共1295个字。想必在别人眼里这并不是一篇写的多么好的稿子,可我却是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不要怀疑自己的勇气和信心。进入7月北京的疫情日趋平稳,新发病例一天少似一天,归零时间指日可待。原预定7月份的演讲,因为这波疫情,也迟迟没有消息。我借此机会,笨鸟先飞,没事的时候就念念稿子,尝试的背一背。忽然发现,一直没有自信的记忆力,这次表现的也没有那么差。没有几天的功夫,也能断断续续,磕磕绊绊把整篇稿子背下来了。当然我也没有太大的欣喜,直觉告诉我这不是演讲,而是小学生在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还没到探囊取物的地步。


当7月10日接到演讲组的通知,演讲比赛要在7月16、17日两天在各个单位通过视频平台开始的时候,也没有感觉太突然。因为,此时已能做到脱稿背诵了,虽然还有忘词或时间超时,但心里渐渐有了底气。没人的时候还会按照自己对稿子的理解,声情并茂地表演一番。就是在时间的把控上,还不能做到游刃有余,拖时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演讲组13日组织了我们三个演讲者在4楼报告厅的第一次彩排。我被安排第一个出场,偌大的报告厅此时空空荡荡的,宣教中心的几位老师成了我们的点评专家。我并不怯场,可还是有些小紧张,第一次演讲超时了,第二次表现的还算中规中矩。被点评的意见:稿子没有太大的问题,时间的掌控上再下点功夫。第一次彩排,给了我小小的定心丸,也让我收获了更多的自信。15日同样地点,同样时间我们进行了第二次彩排,只能说一次比一次进入状态。后来得知比赛时间改在了7月23、24日。时间充裕对我们来说是件好事,这样在熟的基础上,还可以把演讲做的再细化。



17日上午演讲组请来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冉老师给我们做一对一的指导,这也是平生第一次接受演讲方面的专业辅导。冉老师是资深播音员,也是多个演讲团的指导老师。第一次在专业人士面前演讲,也许冉老师太过于和善,我感觉还是挺放松的。当然毛病不少,特别是在一些断句上把握的还不到位。我的演讲稿里有一组排比句,大家都认为它是整个稿子的精华,冉老师也是在这组排比句上千叮咛万嘱咐,每一句不要讲成一个调子,应该有所变化。虽然辅导的时间不长,受益不小,也应了那句话: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20日下午3点是比赛前的最后一次彩排,此次因为疫情的原因,预赛是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完成。虽然看不到陌生的评委,可能会没有那么紧张,但带入感和直播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当然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正好这次彩排时间赶上和预赛主场做视频连线的调试,所以我们就把它当成真实的比赛来对待,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经历了前面几次彩排和冉老师的辅导,我们三位演讲者也越来越有感觉,最后一次彩排大家都信心满满。



23日下午是我们演讲的比赛日,上午我按部就班上班,看病人,处理工作;另两位演讲者依然是常规手术。虽然比赛关乎着医院的荣誉,我们都很重视,也希望把最精彩的一面展示出来,但同时我们每一个人又保持着一个平和心态,重在参与。抽时间在办公室对着镜子,打开手机的计时表,又把演讲稿背了一遍,很顺利,没有任何差错。心里想,就把这个状态延续到下午吧。10点半接到演讲组的通知,因为上午比赛的网络效果不好,临时要求下午参赛的选手到远在黑龙潭的主会场参加现场比赛。这次疫情经历了太多的临时变故,已经如同打了疫苗,习以为常了。实际就我本人来说,更喜欢现场的效果。不是说我心有多大,而是演讲和做学术报告不一样,它需要演讲者的激情,而现场是最好调动和发挥激情的地方。


当23日下午2点多到了位于黑龙潭的市卫健委党校电教室的时候,演讲正在进行中,我们一行人找座位坐了下来,静静听着前面演讲者的演讲。3点15分被主持人叫到下一位该轮到我演讲了,我起身走到会场舞台的左侧等候。人生第一次演讲就要开始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心情不是紧张,反而有些莫名其妙的激动。年龄60岁了,是这次126位演讲选手中最年长的一位,竟还有那么多没有尝试过的事情,好像总有各种各样的第一次在等待。第一次就意味着是挑战,结果虽然只有两个选项,成功或失败,但挑战的过程富有了更多的意义——勇气、追求、完善、锻炼、成长。不能把年龄看做成长不可逾越的鸿沟,人生每个阶段都有成长的空间。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成就生命的意义,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



6分钟的演讲,既是对我这次疫情工作中的一个小结,更是对我40年医路生涯的一个反思。医学不是尽善尽美的学科,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对疾病的救治许多时候也是不可知的。所以,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就在临床医学中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担当首先要吃苦,贪图安逸不会有担当;担当需要包容,小肚鸡肠不会有担当;担当要有足够的勇敢,贪恋生死不会有担当;担当需要做到公私分明,只算计个人的蝇头小利不会有担当;担当要有缜密的思考,凭一时冲动不会有担当。也正是有了这份责任和担当,才使得我们取得了这次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


我承认演讲需要技巧,但我更相信演讲需要真实的生活,需要对生活饱含深情的感悟。这次之所以能把演讲稿背诵下来,能充满自信地站在演讲台,因为我在说的是一个发生在不久之前的一件事,是一个可以触动自己心灵思考的一件事。6分钟的演讲时间对讲者来说很短;可对于听者来说可以很长,枯燥无味,也可以很短,意犹未尽。在我看来,在演讲台上没有什么名次之分,只要讲出自己的经历,触及自己的心灵,他就是一个成功的演讲者。



又经历了一场人生第一次,虽不是什么轰轰烈烈,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人生从来没有白走的路,留下的脚印就是你的收获。借用演讲的结束语:为此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将义无反顾,老当益壮,不辱医学赋予我的初心和使命,向未来人文医学的高峰勇敢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