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那三届》是我北医同学张起东主任,通过回忆、采访多位北京大学医学部77、78、79级同学的故事和成长经历,用诙谐、生动的文字呈现出的系列人物小记,将一个时代群体的集体记忆跃然纸上,和我们及当代医学生们共勉,探究中国医学高等学府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和时代意义。
——渔歌医疗创始人 陈卫党
● ● ●
一对北京的夫妇,刘先生和魏女士,算是商界名人,多年以来买卖做的不错。可是困扰二位的是他们一起生活了十几年,却没有自己的孩子,经过多家医院检查,刘先生存在不育症,魏女士存在不孕症,二人想自己生个孩子难如登天。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两次试管婴儿,可惜两次都发生了流产。经多方打听和业内人士推荐,他们夫妇专程飞往海口,投奔海南医学院副院长黄元华教授。一对北京夫妇,成功人士,为什么要远离京城?去海南做试管婴儿?黄元华教授是何许人也?故事还要从头开始。
▎我和黄元华
▌01 逆风千里
1984年,北医79级学生大学毕业,一般情况下作为男生,都是选择外科、骨科、内科作为自己的专业,只有黄元华选择了妇产科作为自己的职业。同学们知道之后,无不惊叹,他为什么要从事妇产科呢?一时间成为大家谈话的焦点。有同学问,你一个男医生干妇产科,患者都是女性,你认为会有人愿意找你看病吗?他却信心满满地回答:“要看到更多的女性患者愿意找男医生看病,我觉得妇产科更需要男医生。”
▎北医79级同学
从左到右依次为孙丽芳、赵景明、陈卫党、黄元华
毕业分配消息传来,黄元华被分配到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他收拾行装,孤身一人登上南去的列车,北京站汽笛一声长鸣,他满怀对未来的憧憬离开了祖国的首都,赶往南京。
六朝古都,虎踞龙盘,山川锦绣,人杰地灵。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学科齐全,在黄元华主动要求下,院方同意了他的要求,他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一开始他确实也遇到了不少冷嘲热讽,但是他对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逐渐赢得了病人的认可。
时间一长,英俊帅气的他整天泡在女人堆里,身边的追求者不计其数,但是他一概拒绝,全身心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中。
慢慢他发现,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存在大量不孕不育的病人,当时整个医学界对于不孕不育的认知水平还很低,治疗手段更是非常有限,甚至主要靠口服中草药来治疗。虽然没有什么明显效果,但是前来就诊的人群还是络绎不绝。从那时起,他就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利用晚上时间,开始查阅资料,寻找世界范围内治疗不孕不育的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
两年多的时间里,黄元华取得了很大长进,他不断地向医院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医院大力发展不孕不育专业,可是他的意见基本上都是石沉大海。
受到五年北医文化熏陶的他渐渐对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文化产生了质疑,他认为这不是他应该长期工作的地方。终于到了研究生考试的时间了,他一鼓作气,经过三个月努力复习,参加了研究生考试。
在此期间,一个漂亮的姑娘出现在他的身边,她是一位英语老师,帮助黄元华复习英语,渐渐二人发生了感情,近水楼台先得月,黄元华因此英语水平突飞猛进,居然在研究生考试中英语考出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Johannes Plenio © Pexels
1987年真是一个难忘的岁月,黄元华考取了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研究生,同年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即将离开南京之前,他们夫妻二人来到了秦淮河畔,手拉手游览了夫子庙,在朱雀桥头黄元华吟诵到:“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然后转身问妻子:“你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妻子笑的前仰后合回答:“你以为我们学英语的只会背哈姆雷特呀?中国古诗词我比你会的多,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最得意的诗歌之一,我不但会背诵中文版,我还会英文版的,不信我给你背一遍。”
二人说说笑笑来到了贡院门口,夫人问:“你说你考上的硕士研究生,如果放在古代,算举人呢?还是算秀才?”
黄元华思考片刻答到:“反正不是状元,顶多算是探花,也许算个榜眼。”夫人笑着说:“你想的美,博士也到不了榜眼吧?”
“管他呢,爱算啥就算啥,走咱去状元楼吃一顿大餐去。”黄元华拉着媳妇赶奔状元楼。
▌02 人生转折
上海医科大学是一所对外交流十分繁忙的地方,随时都有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专家、教授、学者来学校进行交流讲学,国外最先进的思想、理论、技术成果很快就会传播到这里。血管介入技术、肿瘤靶向治疗、内窥镜、腹腔镜等技术在上海医科大学的几所附属医院迅速得到普及应用。
深受北医文化熏陶,又接受了上海医科大学倡导的学术开放、包容思想,黄元华心里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他把辅助生殖技术作为自己今生主攻目标,利用一切机会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辅助生殖理论和技术,蓄积能量,蓄势待发。
当时澳大利亚辅助生殖技术比较先进,经常有澳大利亚生育协会的人员来中国访问交流,黄元华利用一次外宾接待的机会,认识了墨尔本一家生殖中心的主任,史蒂芬先生,从此开始了几十年与史蒂芬的交流合作。
▎MarcTutorials © Pexels
夫人在南京,黄元华在上海,二人见面机会很少,即便是夫人临产,黄元华只是在床边陪了三天。这一年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取名黄红蓝。
黄元华患有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在北京上大学时,每年冬天都非常难受,晚上由于鼻子不通气,他就坐起来看书,经常坐着进入梦乡。同宿舍里,他总是最后一个入睡,第一个起床。别的同学问他:“你每天那么早就起床去操场跑步,你不困吗?”
他幽默地回答:“饱汉子不知道饿汉子饥,你也闹几天鼻炎试试?”
到了江浙一带,鼻子比在北方舒服多了,只有在冬季最寒冷的时候鼻炎会犯,但是症状却逐年加重。
1989年,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推广大会在海南岛召开,黄元华有幸在大会上发言,他第一次来到了海南岛。
12月份的上海已经是寒风刺骨、风雪交加了,黄元华的鼻炎又犯了,天天睡不好觉。当飞机在三亚机场着陆,他走出机舱的一刹那,鼻子通气啦,那个舒服,那个痛快,无以言表。他深深地吸着海南洁净的空气,感慨到:“真舒服呀!”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海南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百废待兴。内地的各种人物怀揣着梦想来到海南创业,海南成为年轻人创业的乐园。
大会结束后,黄元华回到南京与妻子商量,等他毕业后一起去海南。
妻子得知他的鼻炎到海南就痊愈了的情况之后,回答:“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猴子满山走。只要你说去,那咱们就一起去。”
终于研究生毕业了,与自己的研究生导师道别之后,黄元华协同夫人一起来到海口,女儿黄红蓝送回湖北荆州松滋县老家由父母抚养,由此开始了他们艰苦的创业。
▌03 创业艰难
海南医学院学校前身是1947年林筱海先生创立并担任首任校长的私立海强高级医事技术学校和1948年创建以宋子文先生为首任董事长的私立海南大学医学院,两校于1951年合并为海南医学专门学校,后更名为海南医学专科学校,1983年并入海南大学成为海南大学医学部。1993年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正式建立海南医学院。
1990年黄元华来到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妇产科工作,当时的医院规模很小,学科也不健全,但是产科还是比较忙碌的。他作为北医本科毕业,上海医科大硕士毕业,在海南医学院也算是绝无仅有的宝贝了。但是事业的发展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谁也难以预料。
几年下来,他天天出门诊、管病房、做手术,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忙于事务性工作。真是忙的头昏眼花。他曾经几次提出要开展辅助生殖工作,建立科室、培养人才,都得不到上级的支持。而且当时某些领导对妇产科和生殖医学业务也不懂,管理上只重视经济效益,用人上也有亲有疏,这一切让黄元华很是不适应。
▎Matthis Volquardsen © Pexels
九十年代最流行的词汇是下海创业,一天黄元华来到海口一家奶牛饲养场参观,奶牛场科研人员介绍,饲养场有上千头母牛,但只有一头公牛,母牛又能产奶又能吃肉,公牛只能吃肉,所以养公牛是赔钱的买卖。可是要想多产小牛和让母牛产奶,都需要公牛配种。
黄元华一下子脑洞大开,如果能使用辅助生殖的技术,那么一头公牛就能够供应成千上万头母牛精子,这就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就在北医三院的张丽珠教授,湘雅医学院的夏家辉教授等一批专家已经开始创办试管婴儿实验室的时候,黄元华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离开了海口医学院,钻进牛棚,开始了奶牛的试管婴儿实验研究。
牛总是比人简单,经过黄元华不懈的努力,短短半年,就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伴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一家人在海口安家乐业,女儿在海口也上了小学,双方父母也定居到海南。黄元华也买了房,买了汽车。
医学专家给牛做试管婴儿的事情成为爆炸性新闻,海南医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是务实、干事的领导班子,他们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落实人才战略,院长亲自出面,请回了试管婴牛专家黄元华。
▎Kaboompics .com © Pexels
在海口医学院新领导班子的带领和支持下,黄元华组建了生殖医学专科,建立了试管婴儿实验室。为了能高标准发展,他亲自远渡重洋,来到澳大利亚,在史蒂芬教授的帮助下,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进入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夏惠泉是黄元华北医的大学同学,眼下他已经是澳大利亚华侨投资商,得知黄元华来澳大利亚,夏惠泉召集旅澳的北医同学为黄元华接风洗尘。张南妮、林红等多位老同学在悉尼相逢,愉悦的心情无以言表,大家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夏惠泉没有忘记,黄元华大学期间最爱吃红烧肉,他还专门制作了澳洲版的红烧肉,黄元华品尝后赞不绝口。
澳大利亚不但试管婴儿技术先进,有关的法律法规也很健全,黄元华把有关资料都搜集起来,为日后在国内开展工作做准备。
在澳大利亚学习的半年时间一晃就过去了,黄元华回到海口,一头扎进实验室,为了观察细胞生长的全过程,他一进实验室就是一个多星期,吃住都在里面。他认为这几年耽误的时间太多了,一定要全力以赴,争取早日完成实验,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
海南医学院的院长得知此事,感动的留下了热泪。院长让食堂大师傅专门做了一碗香喷喷的红烧肉,他亲自把红烧肉送到实验室,隔着玻璃看见黄元华已经伏案睡着了,就没有打扰他,轻轻把红烧肉放在走廊桌子上,告诉值班员,等黄主任醒了给他热热吃。后来此事在海口医学院被传为佳话。
▌04 一流企业做标准
有试管婴牛的经验,有澳大利亚学来的第一手资料,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一亮相就震惊全国。
进入21世纪,中国辅助生殖专科已经遍地开花,甚至一些私人医院利用这一技术坑蒙拐骗,市场亟待治理和规范。卫生部召集有关专家成立专家组,当时黄元华手里有澳大利亚有关法律资料,他自然被认定为专家组成员。
黄元华参与起草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等文件。
同时对社会上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建立了准入门槛制度。黄元华与国内几位著名专家一起肩负起了验收审批这一重要责任。
▎Pixabay © Pexels
海南医学院的辅助生殖业务越来越繁忙,黄元华被提拔为海口医学院副院长,九三学社副主任委员。
女儿黄红蓝也从上海研究生毕业,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黄元华副院长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外孙。
一天黄元华副院长来北京开会,积水潭医院急诊科主任赵斌,特意在烤鸭店准备好了丰盛的晚宴。黄元华心想平时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哪有时间坐下来共进晚餐呢?不过老同学邀请,那是必须要到的。
其实这是故事开头刘先生和魏女士专门请赵斌主任帮忙安排的。魏女士曾经做过2次试管婴儿,都以失败而告终。万般无奈之下,有业内人士推荐,建议他们去海口,找黄元华。
刘先生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赵斌主任,当得知赵斌主任和黄元华是同班同学时,喜出望外。功夫不负有心人,也是天赐良机,正好黄元华来北京开会。才有了这一场饭局。
烤鸭店里灯火辉煌,人头攒动,香气扑鼻。赵斌和黄元华走进包间,刘先生和魏女士已经等候多时了,坐陪的还有几个同学,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
黄元华仔细看了魏女士和刘先生的检查结果,又询问了两次试管婴儿失败的原因,然后建议他们放松精神,去海南来一次旅游度假,把能否成功怀孕的事情不要放在心上,不要期盼,只管在海南好好玩。
故事回到开头,海口美兰机场,黄元华与刘先生和魏女士再次见面。刘先生说:“这次来海南顺便进行一下考察,如果可以的话,准备在海南投资开发现代农业。”
黄元华说:“好呀,海南发改委的主任、副主任都是我的朋友,你如果投资,我可以帮助引荐。”
刘先生听了说:“这下好了,海南也许会成为我们下一个投资的主体。”
一路欢声笑语,轿车来到一家五星级酒店。
▌05 PGD的诞生
两天后,黄元华把刘先生和魏女士请进他的办公室,然后听他们全面地介绍病情。
黄元华:“魏女士两次试管婴儿流产的直接原因已经找到,你们看两次流出物染色体检测结果。第一次,胎儿是22三体,也就是说胎儿第22号染色体多了一条,这个胎儿是先天遗传基因疾病,必然会死亡流产。第二次是21三体综合症,按说是有可能生下来存活的,但是,这是一个唐氏综合征患儿,也就是说是先天愚型,当然属于致残性遗传病。幸好没有出生,不然你们的家庭就会出现一个先天愚型患儿。”
刘先生和魏女士听得毛骨悚然。魏女士问:“那我们还有可能再生一个健康孩子吗?”
黄元华点点头:“有可能,这就要借助于一种新的技术,名字叫PGD,翻译过来就是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简单地讲就是要在体外培养受精卵,等受精卵发育成熟植入子宫前,进行染色体基因检测诊断,如果发现异常就不能植入,如果染色体基因正常再植入子宫。这样就可以保证胎儿生下来是一个健康孩子。我说明白没有?”
“明白,明白。”刘先生赶紧回答。
PGD项目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已经开展起来,国内起步很晚。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几年前全国生殖医学大会在郑州召开,作为东道主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孙莹璞教授热情地款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北医三院、湘雅医学院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学术带头人云集郑州,黄元华副院长自然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上黄元华副院长做了发展PGD技术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报告,受到大会代表们的一致认可。可是建立这一实验室最重要的是专业人才,而医学院毕业的博士生对于分子生物学知之甚少,而国内分子生物学人才本来就十分匮乏。一时间人才问题成为PGD发展的关键。 会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孙莹璞教授,她也是医院副院长,他们医院很快从复旦大学招来了一名分子生物学博士研究生,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项目在郑州落地生根。这一项目在全国几所著名医院也先后开展起来。
几个月后魏女士在海口成功怀孕。PGD检测到健康胚胎细胞,然后植入。她怀孕后一直住在海南,第二年初魏女士成功产下一个健康的小宝贝。
同一年刘先生在海南租赁了六千亩土地,种植红心火龙果。当人们问起他为什么要种火龙果时,他回答:“火龙果多子多福。”
三年后郑州大学PGD项目组负责人许教授在《科学》期刊上发表文章,中国的PGD项目站到了世界前沿。黄元华副院长也在郑州大学招收研究生达到十个年头,为生殖医学领域培养了大批人才。
春去春回,转眼黄元华副院长距离退休只有2年时间了,他这些年来获得的奖杯、奖章、奖状堆满了他的房间,经他手的通过辅助生殖而成功怀孕的已经有几千人,通过试管婴儿成功怀孕的已经上千人,热情的海南人民送给他“海南试管婴儿之父”的光荣称号。
2020年,武汉封城,海南医学院接到上级指示,24小时内组建医疗队驰援武汉。黄元华副院长身先士卒,亲自率领海南医学院医疗队,搭乘海南航空专机抵达武汉。
▎黄元华
谨以此文献给海南试管婴儿之父黄元华副院长。
黄元华,湖北松滋人,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学位,妇产科学教授,主任医师。现任海南医学院副院长,临床学院妇产科教研室主任,九三学社海南省委员会副主委。
参与起草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等文件,并积极协助卫生部推动对该项技术的管理和规范,为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挥了较大作用。
立项并完成各项科研课题多项,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2项,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
◬ 点击封面图查看《北医那三届》文集
《北医那三届》征文启事
《北医那三届》自面世以来,收到校友、同学及读者们的支持与好评,我们诚挚地邀请北医77、78、79级校友,分享您的经历、故事与回忆。欢迎您的来稿,我们将单独开辟“同学手记”收录在《北医那三届》文集中,唤起北医人共同的情感记忆,延续北医精神。
欢迎您投出您的原创稿件,并提供与稿件内容相关的照片。请附作者简介、近照及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ncui@y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