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0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使许许多多原来不知道的疾病得到诊断,原来束手无策的疾病得到治愈,人类的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在医生眼里医学变得渐渐无所不能,大有踏平疾病之势。但疾病不是孤家寡人,助力疾病的因素很多,有方方面面的天灾,更有变换花样的人祸,所以看似有些病是退出了历史舞台,如某些传染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可更多的慢性病、肿瘤却像潮水般涌来,病人越治越多,医院越建越不够用,医务人员越培养越满足不了现实的需求。
EVG Culture © Pexels
这样看来医生光满足治病,是不能将疾病彻底清空的。就如同一个传染病,如果不从源头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只会造成传染病人越来越多,国外新冠病毒的感染就是一个例子。所以医生除了在医院治病,它还有一个责任就是帮助民众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它与治病的本职工作一样重要,甚至超过了治病的意义。预防做好了,人可以不得病或得小病,得能治疗的病,这样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全民健康。王辰院士讲:预防是临床医生天然的职责,是不可或缺的份内工作,要有思想、有计划、有行动,而且必须取得成效。
为什么说预防是临床医生的天然职责,因为医生有专业的背景知识,比民众更了解致病的危险因素,更熟知借助于何种方法和手段可以让疾病远离民众,并且通过预防让病人身体健康远比治疗让病人身体获益更能体现出医生的责任和情怀。这样的医生会有更开阔的视角,更深谋远虑的思想,更缜密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具有良医的品行。
Karolina Grabowska © Pexels
当然完成疾病的预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好疾病的预防需要个人方方面面的自律,自律就意味着改掉不良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但任何健康的生活方式,都需要吃苦、坚持。可人在没有得病的时候,很难适应那些“吃苦”的生活细节。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再者让医生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再增加在许多医生看来是额外工作的疾病预防,又会有太多的不情愿。如果医生不主动做,病人不配合做,那就只能是医院人满为患,医生在病人堆里永没有出头之日,我们践行的全民大健康就会变得遥遥无期。所以,在疾病预防这件事上,医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下面我就谈一谈在在沟通和叙事的背景下开展疾病预防的几点思考。
1、医生要明白这个道理,治好病是概率事件。
医生的本领在治病,但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家能治好的病,你不一定能治好。你今天能治好的病,未必明天也能治好。特别对于治重病,过了时间窗的病,转为了慢性病,更是概率事件。医生的把握在治早发病,治小病,单一病种的病。所以医生不管本事有多大,还是选择成功率大的病治疗,这就要求医生拿出治病的时间,跟病人聊疾病的预防。
2、做疾病的预防,先要在沟通和叙事上下功夫。
病人得病一般会听医生的话,病人没得病会听自己的话。但在疾病的预防上也要让病人听医生的话,需要医生提高叙事的能力。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要光讲大道理,说病人听不懂的术语。特别是要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谈,充分理解病人的境遇,也就是同理心,不要让病人感觉“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所以,做疾病预防医生说的多。
3、赢得病人的信任是关键。
在疾病的痛苦中,病人是弱者,只要医生能解除痛苦就可以。但在疾病没有发生时,病人对谁信任,他就亲近谁。有名气的医生,既往赢得病人好感的医生,善良温柔的医生,说话严谨的医生,容易被病人接受。所以疾病预防工作,有时比临床治病还要有难度。
4、医生要强化疾病的预防知识。
医生要对疾病的起因、发生、发展、转归全过程要有同质化的认知,不能当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也不要侧重在某个部分。实际疾病的出现,早期是最关键的,一旦疾病进入到发展的快车道,医疗措施很难施救。现在医生往往把浑身解数都用在了晚期没有把握的阶段,耗时耗力耗金钱,是否获益还未知。黄帝内经说:大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5、医生的科普能力是个人整体实力的体现。
如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通俗化是一种实力的体现。科普不是把医学术语翻译成让老百姓能听懂的话,科普一定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归纳总结易于落地的医学实用方法。看病和科普是有距离的,如果不在临床实践下功夫,不在沟通和叙事多体验,医生是做不好科普的,那也就会对疾病的预防产生不良的后果。
6、疾病预防要从吃喝拉撒睡说起。
人的健康跟吃喝拉撒睡密切相关,人要健康第一条就是从这5个字做起。俗话说,病从口入。如果管不好嘴,许多疾病都会从这里开始,如肥胖、脂肪肝、高血脂、高尿酸等。当然吃喝有问题了,伴随着拉撒睡也会出现情况。所以不管哪科的医生,都要知道什么是健康的饮食,都有义务向病人讲述健康的饮食在各自疾病领域中的意义。
7、愉快的心情和规律的运动对疾病预防必不可少。
疾病受心理因素影响很大,有些是致病因素,有些加重疾病的进展。所以医生不能只会看躯体病,不关心心理病。医生要随时关注病人的心理动态,通过叙事、沟通缓解病人的紧张、猜疑和恐惧。生命在于运动,人是动物,不动就会生病,医生要时时给病人灌输运动与健康的理念。医生也要熟知什么样的运动适合什么样的病人,要给病人提供科学合理化的建议。
8、医生要在健康行为上以身作则。
很难想象一位吸烟喝酒,不爱运动的医生,怎么给病人进行疾病预防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医生既是看病的人,也应该是健康达人。而且医生能在健康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他也可以感同身受地为病人谈健康的体会。这样的示范作用,会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口舌。
9、要把药物处方过渡到运动和饮食处方。
医生不要老把注意力只关注到药物上,有时病人每天吃很多药,不说这些药物是否有作用,就说药物之间的副作用就有可能抵消了全部的治疗作用。所以医生要了解这些药物对病人获益的情况,不需要用的药就要当机立断停用,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或者饮食的调整来恢复身体的情况,预防疾病的反复。
10、给病人制定周密的康复方案,定期随访。
疾病的预防不是一锤定音的事。临床工作中,许多时候医生与病人就失去了联系,谁也没有谁的音信。这样病人就不能保持始终如一按照正确的医嘱去做。所以医患之间要有定期随访、交流。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问题。
11、医生要主动走出去开展疾病预防。
现在医生都习惯坐在医院等病人,这样对开展疾病的预防是没有多大帮助的。有些慢性病只要给予健康的指导,让民众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或者在发生什么样的问题时及时就医,就可以较好地做到疾病的预防或者及时发现疾病的萌芽。所以医生在疾病预防这个问题上,要像王辰院士说的那样:要有思想、有计划、有行动,而且必须取得成效。
12、开展疾病预防要耐得住寂寞。
开展疾病预防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但初期看不到效果,有时与在医院抢救病人和做手术比,会显得默默无闻。所以开展疾病预防需要医生要有一种情怀,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全民的健康。
以上跟大家谈了我在叙事和沟通的背景下开展疾病预防的几点思考。它既有技术层面的问题,因为不是医生很难完成这项工作,更是考量医生的沟通和叙事能力。说服没有得病的人,为了避免得病去吃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都是有惰性的,而且不管什么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更改。作为医生如不从心里为病人着想,如不把自己的职业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去看待,要把这项工作开展好也是举步维艰。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