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病人进行体格检查,也就是常说的查体,是医生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也是医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功。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有了越来越多的辅助检查设备,如B超、CT、核磁共振、胃镜、气管镜、宫腔镜等等,使得医生在查体之外,还可以借助这些辅助设备来明确疾病的诊断,甚至许多时候在查体还没有出现阳性发现的时候,这些辅助设备已经可以看到问题了。所以在一些医生眼里,就开始淡化查体这项基本功,或者查体只是走过场。诊病全寄希望于仪器设备,仪器设备说什么就是什么,医生没有了主心骨,仪器设备成了代言人。


Tima Miroshnichenko © Pexels


这样在病人和医生之间人为地加上了一张隔板,病人轻易见不到医生,每天只是奔波于各种仪器设备的检查中;医生也不需要看病人,从电脑的辅助检查报告中就可以解读病人的诊断。本来从临床医学诞生起,发生在每天医生给病人的查体,就成了一种稀缺事件。甚至有的需要手术的病人,在手术结束了,都没有见过手术医生。


查体是一种以人为主导的基本功,经验成分很大,与那些通过数字来说话的仪器设备相比,看似少了科学性,所以西方医学无所不能的科学性,把辅助检查带入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在医生的培养上查体在慢慢被边缘化,医生都赌注于数字给疾病诊断带来的获益。结果医生的思考少了,动手能力弱了,与病人的沟通没了,更谈不上通过叙事,体验病人得病的感受,除了疾病,已想象不到病人是个有情感需求的整体了。


Pavel Danilyuk © Pexels


科学并不是那样尽善尽美,在临床医学这件事上,既要有西方医学的疾病科学性,又要有东方医学病人的整体观。传统中医学的望闻问切,不仅是经验的结晶,更是融入了自然、人的本质、疾病的特点、人文关怀等诸多以病人为第一要素的诊病治病理念。所以任何概念、方法的偏颇,都会使医生的培养有失均衡。特别会把年轻医生、基层医生的成长带入狭窄的天地。


下面跟基层医生谈一谈不可偏废的查体和沟通、叙事的结合。


1

知道查体的隐喻是情感的交流


医生要始终站在病人这个角度,看待疾病。既然是人,医患双方先要认知、熟悉、接纳。通过查体的一举一动反映的是医生的关怀、细腻、严谨和温暖。所以不要把查体只当成一个任务,要把查体作为医生树立形象的一种方式。


2

查体是病史的补充


查体是问诊的延伸,可以通过查体,补充问诊遗漏的问题,确认模糊不清的问题,纠正存在的错误。特别在边查,边交流中,弥补了只在交流中不能看到病人的另一面,包括性格特点。


3

查体是临床思维的再思考


年轻医生,基层医生的经验不足,考虑问题不够全面,查体是个缓冲剂,让医生更有所思,有所想。


4

查体检验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


如果说语言会说谎,表面上说信任,心里上并不由衷是常有的事。但在查体这件事上,很难说谎。如果病人对医生信任,在查体时,一定不会躲躲闪闪,别别扭扭。反之,如果病人对医生不满意,查体的不配合就会一眼看出来,如左顾右盼,行动迟缓等。这时医生要反思,病人的不信任来自哪里?


5

病史、查体可以使临床70%的疾病水落石出


虽说查体不能与病理结果去比,但是许多查体的阳性结果与疾病密切相关,可以说对疾病的诊断八九不离十。如脑膜刺激征、心脏瓣膜的病理性杂音、腹膜刺激征、贫血貌、面部紫绀等等。张孝骞曾经讲过:病史、查体可以使临床70%的疾病水落石出。


6

查体短平快,可避免盲目的辅助检查


虽然临床开展了越来越多的辅助检查,但还是查体来的最快、最直接。它可以为医生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为下一步辅助检查准确定位,减少那种撒网式的辅助检查,既增添病人的不方便,又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


7

查体可以反复操作,动态观察病情


疾病有发展时间,查体的便捷性可以允许反复多次。既给了医生与病人相处的时间,可以展开叙事,陪伴病人,也可以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全貌了如指掌。


8

查体是技能工具,也是关爱手段


查体如同手术,是医生的一种技能手段,训练有素的查体手法,是成熟医生的标志。查体也需要熟能生巧。在查体中帮助病人脱衣服,用手捂一下冰冷的听诊器,都会给病人如沐春风的温暖。


9

查体是进入医疗实践第一关口


查体中既有语言的交流,又有技能的展示,还有医生爱心的流露。可以说查体给了医生全方位的医疗实践机会,忽视了查体,也就动了医生成长的根基。失去了根基,也就失去了成才的机会。


10

查体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


中医的望闻问切,西医的望触叩听,都不是说说而已,每一个字都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历练。从医生的查体,可以看出医生的品行,是兢兢业业,还是马马虎虎。


11

中医和西医都注重查体的望,这是大学问


望眼睛、望面色、望步态,就可以看出是躯体上的病,还是精神上的病;是重病,还是轻病;是急病,还是慢病。看病,不看人,是医生的大忌。查体首先要研究好望的学问。


12

中医的切脉、西医的触叩,练的是手法


医生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但医生的动手不是使蛮力,查体中的触叩是熟和巧。熟需要多练,巧需要用心。两个都不可偏废。当然听诊也很重要,排空杂念,静下心来,避免心急。


Karolina Grabowska © Pexels


谈了12条,也许不全面,但说的太多,面面俱到,就没有了重点。这里想强调的是,查体对于医生之重要,如同演员掌握台词,说不出台词,当不了演员,不会查体,不是医生,不管以后有多么先进的检查设备。


再一个要强调的是查体的前提是沟通和叙事,这是医生走进病人心里,被病人接受的重要一环,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虽然病人被疾病缠身,但病人眼睛、脑子、心里知道什么是好医生的定义。在病人眼里,技术一定不是唯一,那种善良、温柔体贴、和声细语、注重细节,善沟通的医生一定是首选,当然医生有了这种素养,他的医术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医学是人的医学,医学技术的方方面面都少不了语言的引导,更多的时候语言是临床医学的开路先锋。在查体这件事上,没有了语言的铺垫,就是一种蛮干,甚至被理解为一种野蛮。而有了语言,医患之间就会瞬间被粘合在一起,成为同一战壕共同面对疾病的战友。语言是一种有声的魅力,查体是一种无声的魅力,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展示的是医生高情商,大智慧,让疾病无处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