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作为一名医生不研究看病的学问,老谈医学科普是不是不务正业?老实说,对于医生,看病是他的职业,如果把全部心思用在看病上,会省去医生很多麻烦。现代医学的进步让检查方法和治疗手段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给医生提供了很多治病的便利条件。只要医生待在医院里,等着病人上门,用先进的检查设备和治病的新方法,就可以把本职工作做得中规中矩。当然前提条件是,社会进入到高度文明阶段,人人对医学知识都不陌生,人们能八九不离十地知道什么时候到医院找医生。


Luis Melendez © Unsplash


可现在的情况不是这样,要说社会不文明,谁都会反对。看到社会秩序井然有序,人们有文化、懂礼貌,吃喝不愁,怎么会说社会不文明呢?实际社会文明包括多层含义,我这里要说的是有关身体健康的文明。为什么身体健康也与社会文明有关系?不仅是有关系,而且关系重大。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何谈秩序井然,何谈吃喝不愁。一句话,身体健康是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标志。旧中国之所以被人家看不起,民不聊生,处处落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别人眼里是东亚病夫。


做到身体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光有想法不行,光有物质基础也不行。身体虽然是自己的,但人骨子里都喜欢满足内心的舒适性,所以身体常常为这个舒适性付出巨大代价。我的一个病人43岁,做IT业务,有知识,但没有医学知识。一个脂源性胰腺炎,反反复复得了6-7次,原因就是管不住嘴,懒得运动。因此,要打理好身体,没有医学知识、不愿吃苦是不行的。先不说吃苦,今天只谈医学知识。可能在许多人眼里,医学知识太专业,搞不明白,当然那是指专业看病和治病的知识。如果是跟打理身体健康相关的医学知识,就没有那么专业,与听故事,看小说差不多。


Bongkarn Thanyakij © Pexels


做好身体健康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医学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让老百姓也要像追电视剧那样,追医学科普知识。我不好说追电视剧是一种文明,但追医学科普知识一定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高低。医学科普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有了身体健康,才会使整个社会文明有更进一步发展。如何理解科普?科是科学性,严谨求实;普是普及性,大众接受程度。所以非专业人员做科普会失去科学性;不能娴熟驾驭医学知识的人,很难具备把专业知识通俗化的能力。由此看来,做医学科普的人不能随随便便,信口开河。首先要把本专业的知识,修炼得炉火纯青。继而掌握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通俗化的本领。这也就是说,医生工作任重而道远,不仅要医学技术精,还要科普能力强。


当然普及也是医学科普的重头戏。如果仅指着专业人员来推动普及率,真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国13亿人口,如果几百万人的医疗队伍都出动,在这么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也不知道哪年哪月能做到医学知识的家喻户晓。依靠现在的科技手段能否完成靠人海战术解决不了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多媒体、微信、抖音、电视、报刊、书籍等等众多传媒工具,实际都可以胜任医学知识的快速普及。只是有多少传媒工具能认识到人的健康重要,还是找一些吸引眼球的花边新闻更有价值。这在一个侧面衡量了整个社会的文化修养和价值观的孰轻孰重。


Ekrulila © Pexels


医学知识普及的受益者,一定是所有的大众百姓。所以身处在文明社会的每一个人,要在第一时间认识到,谁健康,谁获益。而不是把自己的健康,寄托于别人身上,把它看成与己无关。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及时行乐,不计后果,常常落得一个不撞南墙不回头;一种是奉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办事三思而后行。这两种人的多与少,也决定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我作为一名急诊医生见到了太多的病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得的病也是名目繁多;病的程度也是轻重不一;有的病可以治好,有的病使出浑身解数也治不好;从专业角度解读得病的原因,让大众听起来太繁琐,也不容易闹明白。我用通俗的话把它们做一个归纳,人为什么会得病?


一是天生身体就不好,在娘胎里就把得病的基因带上了,这些人确实有些倒霉;


二是天灾惹的祸,如瘟疫、地震、车祸等等,虽然几率不大,可赶上了也是有苦说不出;


三是人祸,如战争、饥荒、贫穷等,这是更高层次的社会文明问题,当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地域,发生的机会并不多;


四是不按规矩出牌的疾病,虽然人类对它们谨小慎微,但依然会摊上。如癌症、部分疑难杂症等,这类病人不算少数,感觉挺冤枉,可目前的医学能力也就到此了;


五是对医学无知,又不想学习,就成了无病找病的人。


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这类病人与其他几类病人的绝对数,但一定是社会文明程度越低,这类病人的比例就越高。


列举了五类得病的原因,有客观的,有主观的。但不管哪一类,如果真得了病,没有病人会说得病好。因为得什么病都是痛苦的,得什么病都会有死亡的恐惧,得什么病都会付出经济的代价。而恰恰痛苦是人人所要回避的,每个人也不愿意前半生挣钱,后半生为疾病买单。所以要想不得病,要想把钱花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就要从得病的五类原因找突破口。其中一眼就能看出破绽的,花销成本最低的,即刻就能获益的是第五条。也就是让自己变得对医学不无知。


Martin Brosy © Unsplash


上面谈了医学科普的三要素,做科普的人是第一要素,也就是专业的医务工作者;接受科普的人的是第二要素,也就是那些不了解医学常识,还做那些有悖于健康行为的人;第三要素是传播科普的媒介,也就是之前说到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说到要素,就是缺了谁都不行,那也就是在医学科普中,三个要素都重要。如果一定要排列个顺序,也就是我上面写的顺序。一旦没有做科普的人,就等于科普没有了根基。所以,这也是我今天作为一名医生,呼吁把医学科普工作与社会文明程度挂钩的原因。


2020年人类经历了这场百年未见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多数人来说,都不应该再执迷于非疫情状态下的那种随心所欲地生活。而是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就是要明白人类的幸福,首先取决于人人的健康。就像在瘟疫来临,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一样,健康的话题涉及到每一个人。它跨过专业,跨过民族,跨过国家。希望每一个人各谋其位,各尽其职,把医学科普做实、做广。而不是走过场,风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


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永远不会有机会。为了我们的健康,大家都来关心医学科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