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一年多的疫情,反反复复,让人一会紧张,一会放松,一会麻木,一会大大咧咧。100多年来,人类还没有遇到像新冠病毒这样持续时间长,传播范围广,影响人数多,造成损失大的疫情。中国是这次抗疫取得巨大成功为数不多的国家,堪称典范。即使这样,这一年多,在中国的疫情也没有消停,只是局限在部分区域,区域外的人并不感同身受。
经历了2020年,中国的疫情防控体系得到了大大加强,在现代化信息数据的支撑下,对遏制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策略上有了更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但疫情控制需要同步性,也就是在地球上有新冠病毒存在的地方都要做好防疫,否则就是功亏一篑。恰恰是国外的疫情控制的过于随意,使得国内疫情从一个边境到另一个边境,从一个机场到另一个机场冒出,最后导致疫情在国内局部地区出现反复。
Emiel Molenaar © Unsplash
这次始于南京禄口机场的疫情,与之前只局限在部分区域的感染不同。德尔塔病毒株毒力强,传播速度快;加上南京是交通枢纽,暑期流动性人口多。一下子病毒犹如星星之火,随着地上、空中的交通工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使全国几十个城市受累。让人仿佛又看到了去年武汉封城前的情景。当然与去年刚接触新冠病毒时的遭遇战不同,此次全国各地都紧急启动了应急预案和防控措施,从政府到医疗机构第一时间积极行动起来,严查、严控,不疏漏一个可疑环节,力争把病毒扼杀在流行的初始阶段。
做好疫情防控,政府、医疗机构很重要。没有强有力的行政手段,隔离措施很难生效;没有院感工作、流调、医务人员,对神出鬼没的病毒就会束手无策。实际上除此之外,要想打好这场疫情阻击战,老百姓在这一环节上占据第二位,甚至超过了医疗机构的价值。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疫情的走向,与感染率高低直接相关,也就是感染的老百姓越多,说明疫情越严重。反之,没有人感染或者感染人数不多,就预示着疫情可防可控。所以,政府和医疗机构再努力,老百姓不配合或无动于衷,疫情也不会有好的走势。这不是说老百姓愿意心甘情愿被病毒感染,而是在疫情来了的时候,由于缺乏这样或那样的知识,不知如何应对。那么医生是否有万全之策,说句心里话,对于新冠病毒这种新发传染病,医生也只能拿概率说话。做概率大的事,不做概率小的事。
预防传染病,什么是老百姓要做的大概率事呢?
一、疫苗接种。自人类认识传染病以来,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最直接、最主动的手段。也确实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但疫苗总体来说,对传染病的效果是大概率有效,不是绝对有效。所以即使打了流感疫苗,也不一定不得流感。同理打了新冠疫苗,也不就是进了保险箱。道理不需要老百姓都知道,因为专业人员也没有搞的一清二楚。
二、不接触。呼吸道传染病是人传人,不接触不传染。疫情来了,少与陌生人接触。少去人多密闭的场所。不要去已经发生病例的地方。
三、保护好嘴和鼻。新冠病毒不管变异与否,大概率是从嘴和鼻吸进去的。用口罩护住好嘴和鼻,特别是在密闭的公共场所,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北京的公共交通做的很到位,从2020年疫情开始到今天,上车戴口罩是不二的法则。
四、运动提高免疫力。人人对新冠病毒易感,但却不是每一个接触新冠病毒的人都会得病,原因可能很多。免疫力强被感染的机会就低,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增强免疫力的途径不少,运动是性价比最好的方式。
五、听话不擅作主张。政府和医疗机构在这一次疫情防控中制定了很多流程,也规定了一些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流程也好,事情也好,不一定是完美无缺,但一定在概率上对疫情防控是可行的。所以不要因为不符合自己的胃口,就不配合,如上车不戴口罩,进公共场所不刷健康码。出了事,后悔来不及。
六、不恐惧、不焦虑。疫情一年多了,恐怕以后都要在疫情常态化下生活了。接受病毒的存在,科学理性的面对,人类终将会与新冠病毒,如同流感病毒一样不卑不亢地相处。
七、疫情期间不旅行。这次疫情的扩散,与人员的流动密切相关。许多无症状感染者,虽然自己没有疾病的感觉,但已经有了传染性。所以疫情期间旅行面临着巨大风险。
八、看新闻。疫情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对疫情的分析,政府的要求,医疗健康知识,都会每天在新闻中播放。这些新闻对于澄清各种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非常有帮助,指导老百姓客观地认识疫情的发生、发展,从而不盲从。
九、及时就医。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典型表现,加上有外出史,就一定要去正规医院的发热门诊去看病。专业的医生和方便快捷的核酸检测,第一时间就可以消除你的顾虑。
十、配合流调。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就是利用大数据的分析,锁定可疑的目标人群。所以去了高风险区,与高风险的人接触,都会被流调人员电话咨询。不要不耐烦,这样做为你好,也为别人好。
说了十条,不意味着十全十美。之前说了,在疫情防控上只有概率事件,谁也给不出真理性的预防准则。有些老百姓喜欢较真,什么事都要搞出个所以然;有些人热衷侥幸,总觉得疫情可以与自己擦肩而过。在我看来,在疫情下,较真、侥幸都不可取。老百姓只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不是搞愚民政策,因为对于新冠疫情的许多专业问题,包括新冠病毒来自哪里?疫苗效果孰优孰劣?疫情什么时间结束?科学家还没有搞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