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对每一个个体都是唯一的,世上很少有人不害怕生命的逝去。因为有了生命,人们才知道宇宙的千变万化和丰富多彩,才有了能站在世界这个大舞台展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但生命又是短暂的,有了生,也就意味着进入到了死亡的倒计时。承认也好,回避也罢,宇宙的规律是无人能打破的。


医生这个职业很特殊,虽收入不是最高的,但要做的事却与生命息息相关,重之又重。除了天灾人祸意外离世,人的轨迹遵从:出生-疾病-死亡。也就是得病和衰老是死亡的大概率事件。医院是疾病的聚集地,疾病引发人的痛苦,对死亡的恐惧,它们充满在医院每一个角落里。有人说:人怕得病,一旦得病太痛苦。我部分认同这个观点。我更倾向:人是怕得病后,死亡带来的威胁。如果有不死的灵丹妙药,即使有躯体的难受,人们也会趋之若鹜。所以在大多数病人的眼里,活着就好。有句老话:好死不如赖活着。


可医学没有那么乐观,医生也不是神仙,治得了病救不了命像一道拦路虎把医生的本领和病人的初衷彼此分隔开来。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别》写道:医学的存在是为了抗击死亡和疾病,这当然是医学最基本的任务。死亡是我们的敌人,但是这个敌人拥有优势力量,注定是最后的赢家。也就是说即使在医学发展的今天,高大上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多,仍然不能阻挡死亡的到来。这就给医生提出一个命题:医生眼中的生命。


Johann Siemens © Unsplash


从医30多年,经历了呼吸科,急诊科,见识了形形色色的疾病,有治好的病,也有僵持的病,更有那些治不好的病。有很长一个时期我常常想,治不好病人的病,是自己的能力不够,深感愧疚。也确实是这样,记得刚毕业的时候,遇到一位急性左心衰的病人,看到病人症状很重,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处理,慌忙之中去找上级医生。可当我把上级医生叫来的时候,已经错过了病人治疗的时间窗。后来遇到病人多了,临床经验也渐渐丰富了,但仍会对许多疾病束手无策。特别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病人越来越多,明明诊断清楚的病,可临床治疗效果并不好。如果一味的坚持,不仅医疗负担增加,还会给病人带来无法表述的痛苦。著名作家巴金在晚年的时候被各种治疗后,说了这样的话:长寿是对我的折磨。看来医生在生命面前不能只会冲锋陷阵,还应该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


疾病有许多分类方法,那些都是让专业人员看的,讲起来复杂。简单明了,一般人也可以看明白的就是把疾病分为三类:一类是不治也好的病,如急性胃炎、普通感冒等;一类是可治疗的病,如细菌感染,急性骨折等;一类是目前医学没有行之有效治疗办法的病,如老年器官衰竭、晚期肿瘤等。当年医生培养的方式是因病成医,医生的看家本事就是治病,所以对于医生能治的病理所当然要治,不能治的病也要全力以赴不能放弃。也就是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而在病人眼里医生就是活菩萨,不管什么病只要见到医生就等于生命有救了。在临床这几十年的忙忙碌碌,在生与死的对决中屡遭失败,虽打击了我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信念,但也使我从医者的角度思考了人为什么而活。它的价值,它的意义。


急诊科比起其他科室应该是医院见到生离死别最多的地方,一方面急危重症病人多,医学在急危重症的救治上,永远是概率事件;另一方面老年多器官衰竭的病人多,器官衰老是自然规律,医学还没有发达到想换什么器官就换什么器官的地步;最后一方面终末期和癌症晚期病人多,医学在这两类疾病前基本上是束手无策。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贵无比,即使重病缠身,每一个人都不会情愿失去。但作为一名医者我们要理智地面对生命的有限性,要客观地承认医学的局限性。有人说:急诊人是生命的守护神。我是这么理解:人活着是为了快乐,是为了心情的愉悦,病人也是一样。人之将死这个事实,人人都不会无动于衷。所以我们的工作除了用精湛的技术与疾病博弈,更重要的是不论病人处在何种情况下,医者都要用自己的善良、关爱、责任、陪伴,让病人感受到人世间的真情、温度和体贴。人都惧怕死亡之前的恐惧,这种恐惧是凄凉、是孤独、是爱的缺失。


Bibhukalyan Acharya © Pexels


我虽是一名医者,也是一名普通人,死亡时时刻刻就在我的身边,随着年岁一年一年的增长,更会感受到这样一种压力越来越近。生命有长短,但它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诗人臧克家写到:有些人活着,但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却还活着。生命的意义是质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急诊我愿意和那些癌症晚期的病人一起聊天,虽然有些病人很年轻,美好的生活刚刚向他们开启,可无情的疾病使他们没有机会再去享受曾经憧憬的未来。让我感动的是,病人对现实坦然地接受,语调中没有那种惊慌失措,也不怨天尤人,对周边的人以礼相待。与这些病人聊天让你感受的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力量,是一种对生命的崇拜。也激发起你对病人施与最大的尊重;尽其所能地对病人予关爱、帮助;小心翼翼地不让病人在生命的最后留下一丝一毫的遗憾。


医院是治病的场所,也是探讨生死的课堂。没有任何一个地方,也没有任何一本书籍,能让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死亡的真实。这种真实让医者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思考生命真正的意义,真正的价值。真心的讲活着是美好的,但活着只建立在享受、安逸、贪婪、碌碌无为、无所事事,也许就是:有些人活着,但已经死了。而如泰戈尔所描述的: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人生,无疑是生是死,都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生命之路。


医生的着眼点不要仅在病与死之间徘徊,医生的着眼点应该把爱融入到临床每个细节,让病人无处不感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爱的疗愈。进而死而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