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病历记载的流行病学史越来越详细,不知道是问出来的?还是照抄上去的?当然这无可厚非,让非传染病医院的医生有传染病的意识非常好。可流行病学史有了,真正病历的现病史就写的越来越少,有时就一句话,要想从病历上了解病情,基本是不可能了。所以查房的时候,很少看病历,就是在床前和病人交流,问这问那。这样病史有了,病史之外的方方面面也清楚了。唯一缺点,就是时间长,耽误好多住院医手中急于要干的活。但我是乐在其中,病人和家属感觉也不错。下面是4月12日上午对3个病人的查房记录。


●         ●         


第一位病人,59岁,与我年龄相仿,是位妇产科医生。有肺腺癌病史6年,有骨转移,一直口服靶向化疗药,最近因为脑转移做了9次全脑放疗,实际还有一次,但因为身体实在承受不住,放弃了。放疗后病人情况就不好,精神萎靡,食欲差。后来因为咳痰费力,还有了喘息来到了急诊。看病人的时候,她带着储氧面罩,处在嗜睡状态,呼叫半天,睁睁眼,瞬间又闭上了。我在床旁静观了一会,病人呼吸有些急促,不时会有些呛咳的动作,虽说生命体征还稳定,但直觉告诉我,病人的时日不会太长了。守在边上的女儿,因为陪床休息不好,有些疲倦,一直揉着眼睛。但仍然没有失去乐观的想法,问能不能回家,或喂一些食物。


当然从病人和家属的角度去理解,病人不到60岁,还算年轻。之前病人还能坐起来,吃点东西,是不是这种希望还在?病人是位医务工作者,对医疗救治的办法想的更多,态度也许会更积极,说不定会碰到一线生机。作为医生我也能读懂家属的心思,毕竟医学也不是没有奇迹发生。既往肺腺癌失去了手术机会,存活期只有1年左右,可眼前这位病人已活了6年。所以现代的医学技术确实在疾病的治疗上,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和福利。可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想到,肿瘤得不到根治,它就是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全身转移,就预示着一切治疗手段都是徒劳的。显然在了解了这位病人的治疗情况后,对医疗在病人身上的获益我已经不抱有任何侥幸。我对病人的女儿说;病人回家不是不可以,因为从治疗的价值,此时此刻,病人在医院和在家里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如果想让病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有家人的陪伴,未免不是一件好事。对于临终的病人,医生的关注点不在治疗,而在于如何让病人安详的离去,少留遗憾。


●         ●         


第二位病人是个36岁的年轻人,刚做完B超回到抢救室。我到了他的床旁,他马上坐了起来,我让他躺下,他说躺着有些头晕,还不如坐起来舒服,其实他是一种礼貌。确实病人看上去斯斯文文,回答问题也是彬彬有礼。10天前病人出现了口干、口渴的症状没有在意,后来又感觉头晕,全身无力去了医院门诊看病。做完化验检查一看,白细胞2万多,血糖20多,肝功能也有些异常,门诊医生就让病人赶紧来急诊再看一下。急诊医生又加做了腹部CT,血气分析,尿常规等检查项目。结果出来后,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脓肿不除外收到了抢救室。


我摸了摸病人的皮肤还是有些发热,但精神状况挺好。病人6年前从河南老家来到北京,从事信息系统的研发工作,加班是常态,饮食也不规律,平常也没有时间运动,基本就是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我问病人平常检查身体吗?病人说也做过检查,其中有一次血糖13,过了一段时间再查就正常了,也没有太当回事。病人的经济压力很大,爱人在老家带着2个儿子,所以一家的生活重担都在病人一个人身上。病人叹气说:这一病,把之前挣得一点钱都花了。病人接着说:我做人太不成功了,感觉有一种负罪感。说罢表情一脸的凝重。我赶紧安慰他:你凭自己的劳动挣钱,怎么是负罪呢?感觉病人心理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对疾病的关注,我接着说:你还年轻,这次病经治疗后你会很快好起来。挣钱不在这一时一晌,以后调养好身体,还可以继续工作。只要人想开了,我们不一定要大富大贵,按自己的标准不攀比,养活自己的小家是没有问题的。病人似乎听进去了,表情也放松了一些。


当医生要了解病人的所思所想,懂得他关注什么?在意什么?如果只是一门心思地治病,并不一定会给病人带来好的就医感受,许多时候事与愿违。躯体的病治疗有章法,心理的病治疗需要有一颗真诚的同理心。


●         ●         


第三位病人是个老北京,68岁,他主动把我叫到他的跟前,开门见山地问我:您看我这个病能治好吗?我说:是去根吗?他说:是。其实病人得的什么病我还真不知道。仔细端详了一下病人,病人瘦瘦的,个子不高,坐在床上,穿了一件红秋衣,嘴唇发绀,但说话底气十足,不像一个急性缺氧的人。一张嘴,牙齿也是黄黄的,是烟熏的痕迹。看到这,我对病人的诊断已经心里有数了。我说:抽烟吧?病人用力地点点头。我又问:每天抽多少?他说:两包。我接着对病人说:就冲着您每天抽两包烟,您的病是去不了根了。能不能戒掉?病人立刻回答;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让我把50年的习惯改掉?不行。我换了一个说法:如果不戒烟,病是去不了根的,但少抽一包,可以让病减轻,您就可以少来医院,怎么样?他说:这可以。我说:您这个病叫老慢支,肺气肿,都是抽烟惹的祸。以后要少抽烟,另外还要把气雾剂规律的吸上。他说之前用过扩张气管的气雾剂。我说:不是光扩张气管,我给您的这个气雾剂还能从根上治老慢支。病人高兴了,跟我唠起了家常。


●         ●         


医生治病有时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对那些不是很顺从的病人。如果态度强硬,没有回旋余地,病人就会破罐破摔。退一步,缓一下,给病人一个接受的空间,医患就会找到彼此都能认可的点,进而结成统一战线。


看病也好,查房也好,形式不重要,关键是找到问题的症结。这里既有病的问题,也有人的问题。医生要把人当回事,人的问题不解决,病的问题也不会解决的顺顺利利。我当医生的体会是:病人第一,疾病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