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纵有千变万化,特性有多么唯一,最后的归宿却只有一个——死亡。活着的人不知道死亡的感受,逝去的人有没有感受是形而上的话题,看不见,摸不着。


作为一名医生,如果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待死亡,死亡是细胞各种电活动的消失,能量代谢停止,进而器官功能出现彻底瘫痪。器官功能的瘫痪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心脏失去了泵血和传导功能,肺脏完成不了气体交换功能,肾脏丧失了排除体内毒物的功能,大脑没有了记忆和思考的功能。从一般人的认识上,对死亡理解到这个程度也就可以了。总之人一旦被医学宣布死亡,就和现实社会彻底脱离了,所有活着时候的物化东西,不论好事、坏事都消失了。要是这么一看,死亡不是不可以接受,最起码每个人活着的时候都有好事,也有许多不如意的事,甚至不如意的事,要多于好事,既然死亡都可以把这些事一笔勾销,可以省去多大的烦恼。


Pexels © Vidal Balielo Jr


可话是这么说,让人在死亡面前缴械投降,还真没有那么容易。死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跨不过去的坎。临死的人不想死,临死人的亲属、朋友不接受死,救治临死人的医生不放弃死。临死人不想死,可以理解,是怕死,怕失去活着时候哪怕一点点美好的记忆。医生不放弃死,也可以理解,治病救人是医生的使命,人救不活,医生总会觉得要背负能力不够的负担。但临死人的亲属、朋友不接受死,原因好像就没有前两者那么单一,那么纯粹。我作为医生见过无数的死亡,作为家属也见过亲人的离去,死亡对谁都不是一件小事,特别作为死亡者的家属,它意味着永远地失去亲人,在感情的割舍上,对活着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然除了感情,还有其他。所以家属对待死亡的态度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了解它,让活着的人尽快走出亲人死亡的阴影,无疑对未来生活,心理纠结,日后面对自己生死观都是有益处的。


1、悲伤。亲人离世,由于情感的联系,家属出现悲伤是一种正常情感的表达。当然生前与亲人关系的紧密度、感情的密切性不一样,悲伤的度也不一样。所以悲伤是家属对死亡第一表达,一般也是共性表达。


2、不接受。家属对自己认知外的死亡一是在情感上不接受,二是在治疗上不接受。特别是年轻人的死亡,猝死,意外死。在一般人眼里,年轻人即使有病,也不会轻易死,特别是父母不愿接受自己年轻子女死亡的事实。对于猝死,总是觉得医疗会有办法,能起死回生。


3、愧疚。常常是许多家属的一种纠结,把生前与死亡没有关系的一些事情,如情感有磕碰、照护不到位、愿望没有实现、未及时督促就医等,作为导致死亡的诸多原因或者遗憾,不断地检讨自己的责任,甚至不能自拔。


4、恐惧。一般会产生两种恐惧,一是对死亡现象没有见过,对死人的恐惧,对死亡概念的恐惧;二是后怕的恐惧,亲人走了,留下孤独的家属,无依无靠的恐惧。


5、愤怒。大多数与利益相关,死者没有给家属留下丰厚的遗产,或者把遗产留给家属不认可的别人。


6、解脱。一种是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解脱方式;另一种是不治之症,痛苦煎熬,终于以死亡作为了解脱。前者家属心里想的是自己,后者家属心里想的是病人。


7、不知所措。死亡对多数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知道什么是死,陌生是自己没见过死。所以亲人死了本来应有的反应是悲伤,但家属却一时不知干什么好了,一脸茫然,忘记了悲伤。


8、淡漠。也许对死去的人,没有那么多感情;也许家属本身就不是感情丰富的人,甚至还可能有些压抑。对死亡不感到突然,对人之将死这个事实也能接受,对活与死的区别没有那么泾渭分明,似乎还有些模糊了。


9、窃喜。当然有这种态度的家属一定是少数,但还是存在。有情感的成分,也有利益的驱使。不管哪一种,对死者都不公平。


10、平静。心静如水的家属很难得,不是与死者没感情,也不表明家属很冷血。而是在生死面前看的开,想的远。更希望逝者早日安息,生者向死而生。


家属对死亡的态度可以说林林总总,有些是共性的,有些纯属个例。即使是共性,表现程度也不一样,落在每一个人身上也不一样。影响因素很多,有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家庭环境,学识修养以及对死亡的认知。在死亡面前,没有态度的家属是没有的。但人死了就是死了,所以家属在死亡的态度上,我个人认为,应该理性大于感性。面对大千世界,人无完人,对待死者,要记住他/她的好。人都是要死的,死后也会时常被人想起,无疑念死去人的好,比纠结于死去人的不好,对活着的人产生的是一个好的心理状态。反之,就会加剧活着的人对死亡的恐惧。


态度是心理的反映,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了什么样的心理。什么样的心理,决定了人活着的快乐与否。死亡对个人的生命是一个句号,在家属的心理也应该成为一个句号,一个休止符。家属要做的是延续已故亲人的美德,家属回忆的是与已故亲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人可以变的是心情,人改变不了的是宇宙间循环往复的生生死死。对待死亡,家属应该持什么态度?在我眼里,当然是让我们心情不被死亡所压抑的态度。


托马斯·曼说:“一个人的死,与其说是自己的事,不如说是他活着的亲友们的事。”所以不要在离世的人身上过多的纠结,而是让活着的人找到生命的意义,不枉世间给我们呈现的机会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