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调整了疫情防控政策,不需要全民天天查核酸,这是一项非常正确的举措。随着新冠病毒致病力的下降,重症病人,死亡病例越来越少,大多数都是无症状感染者或者症状轻微的病人。实际疫情的防控级别是与病毒的致病强度密切相关,如同传染病的分级管理,在初期新冠病毒导致重症病人多,死亡率高,就需要对病毒严加管理。疫情3年后的今天,新冠病毒失去了往日的嚣张,虽然感染力还很强,但感染后的临床症状轻微,这时在利与弊的考量下,也就没必要大张旗鼓地做核酸检测了。
© Pexels
当然不做核酸不是新冠病毒没有了,甚至现在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比之前更强了。所以,如果个人忽视了防护还是很容易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以前被新冠病毒感染,因为临床症状表现重,需要收到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由专业的医护人员管理,避免出现不良的后果。而现在即使被新冠病毒感染,病情都很轻微,只需要居家就可以安全地度过病毒感染期。
这是一个真实的病例,病人女性,30多岁,爱人在单位打乒乓球的时候,被新冠病毒阳性的同事传染了。刚开始大家谁也不知道,1天后他的爱人出现了高热,体温在39度,当时没有去医院,烧了两天自觉症状好多了。期间每天都在家测抗原,一直都是阴性,以为是虚惊一场。当然这位女病人还是很谨慎,在她爱人发烧的时候,就让他一个人住在家里单间。其他人包括两个孩子,保姆和她本人都戴上了N95口罩。后来两个孩子前后脚也发烧了,体温也是39度多,不过烧了一天都退烧了。女病人一直也都是在家做抗原,连续3天都是阴性,第四天做核酸的时候阳性了,出现了高烧,嗓子和全身疼痛,交替吃芬必得和泰诺,再口服连花清瘟,烧没有超过两天也退了。最后是保姆,连续4天抗原都是阴性,第五天出现了高热。病人家住一个60平米的两居室,一共5个人,虽说房间小一点,但病人本人有医学背景,很注意防护,全家戴口罩,一次性饭筷,定时开窗通风。
Eduard Militaru © Unsplash
这是一个典型轻症新冠病毒感染的案例,第一个发病人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之后出现发热,虽说注意了防护,先是两个小孩,接着女主人,最后保姆都无一幸免,均出现了类似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症状,之后很快经过对症治疗好转。相信这不会是一个个案,由于这波新冠病毒感染力强,还会有更多的人或家庭受累。但不要紧张,更不要惊慌失措,从这个案例就会验证了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和低致病性,犹如得了一个不是很厉害的小流感。下面结合这个病例,回答一下如果被新冠病毒感染,有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应对。
这个问题是女病人比较困惑的,在她爱人刚发烧的时候,就意识到了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在防护上也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结果不尽如人意,最后还是全军覆没。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女病人不要纠结,她做的非常对。但许多事不是以我们主观意识为转移的,这次新冠病毒感染力就是强,在病人出现发热才意识到防护,可能病毒已先防护一步污染了空间。再加上女病人家的房间不大,人员较多,虽做了通风,可通风的时间,通风的力度都会影响病毒在室内的停留。但让病人独居一室,所有的人戴上N95口罩,勤洗手,保持合适的距离,对房间勤通风,处理好病人的垃圾,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同住人的感染。即使感染,因为有了防护,也不会太厉害,因为这次病毒的致病力本身就低。
从目前的情况看,对于没有慢行器质性疾病的人,患轻症的可能很大,这是从概率上说。想必大家都得过感冒,感冒的常见症状;如发热、咽痛、咳嗽、流涕,以及乏力,食欲不好都是轻症的表现。但如果持续高体温,超过38.5度以上,连续3天,吃退烧药也效果不好,还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心慌,精神状态差,以及用自己常见的感冒症状不能解释的表现,就有可能是重症了。这时就需要与120联系,及时就医。
新冠病毒感染,如果没有症状不用吃药,多饮水,适当休息就足够了。如果出现症状,就对症治疗,发烧,体温超过38.5度以上,可以口服退烧药;单纯咳嗽比较厉害,就服用止咳药,如果有痰,可以用一些有化痰作用的止咳化痰药。目前对新冠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对没有感染的家人,任何药都不需要用,是药三分毒,做好防护是第一位的。
新冠病毒感染是一个自限性疾病,时间7天左右,症状不重,不治也好。当然身体的抵抗力决定了,病轻,病重和好的快,好的慢,这需要平时打好基础。拿这个女病人一家患病的时间顺序,也可以大概看出来抵抗力决定了疾病的走向,小孩,老人一般抵抗力弱,容易得病,女病人的两个孩子最先出现症状,家里的保姆应该是平常劳动多,身体状况不错,4个人里最后感染。此外乐观的情绪,从心理上对新冠病毒感染不恐惧;能吃则吃,保证好的睡眠,这些对疾病的恢复都会大有好处。
从现有的统计数据看,无症状和本文这样的轻型病例占了新冠病毒感染人群的90%以上,虽说今后一个时期新冠病毒感染的阳性比例还会增加,但绝大多数只需要居家观察和治疗就可以。虽然新冠病毒感染不是流感,但其临床表现和居家的治疗基本与流感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清楚了居家治疗的这些基本知识,就会面临感染新冠病毒感染时,不急不慌,科学理性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