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的中小学开学了,北京交通也恢复了单双号,大街小巷除了人就是车,三年没有见过的人气终于回来了。虽说新冠病毒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但叱咤风云的时代不会再来了。三年在宇宙的长河中,转瞬即逝;可三年在每一个人的履历中,却弥足珍贵。三年可以成就学业,三年可以在创业中渐入佳境,三年可以积累丰富的人生阅历,三年可以使二人世界的感情生活得到升华。所以人生的每一步走都是历史,每一步走从不是虚无,每一步走终留有故事,每一步走均有沉甸甸的反思。
Giammarco Boscaro © Unsplash
随着2022年底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2023年新冠病毒感染纳入“乙类乙管”传染病,可以说新冠疫情到了后疫情时期。今天在京城看到的车水马龙,又给我们带到了疫情前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也正是有了这三年的疫情,才使我们知道自然界不总是平平安安,人生也不一定是歌舞升平。所以,经历了这三年的疫情,每一个人都应该花时间做一下反思,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人生的追求应该是什么?当然新冠病毒感染是个技术话题,怎么防?怎么治?可以有答案,也可以暂时没有答案,对于大多数人不要过于纠结,特别是不要把自己当专家,点评新冠病毒变异株,讨论病毒药物治疗机制,那是少数专业人的事,不要把时间用在为别人操心上。
在这三年疫情中,我想每一个人都有感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学习、工作;到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精神和心灵。前者可以量化,而后者更多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但恰恰是这一部分,给人带来的影响更大,也许正面,也许负面。所以在后疫情时期,通过人文反思消除疫情阴影,重新振作自己,充分认知世界的无常,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不要把疫情只看做一种传染病。
确实疫情是由传染病引发,但与一般疾病不同,传染病可以波及每一个人,它是公共卫生事件,所以疫情下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人既要有身体的健康来抵御疫情,又要有心理的强大来面对疫情,还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疫情下,人的因素大于病的因素。
二、要养成对未知因素的承受力。
疫情都是突如其来,导致疫情的病毒是微生物,为了生存它也和人一样会想出各种办法适应自然界,也就是不断的变异,所以人类永远是与先斩后奏的病毒打交道,处于被动。人习惯主动的选择,准备充分,游刃有余;遇到被动,会有手忙脚乱,心态失衡,特别是时间久了,就失去了承受力。人的承受力不仅是指躯体,更多讲的是心理。理智、自信、有格局,站得高看得远,都是对承受力最好的支撑。
三、遇事要有主见。
疫情是动态发展的,病毒也是神出鬼没,人的脑子未必都能判断正确,不能人云亦云。这次疫情也是如此,今天张三这么说,明天李四那么讲,如果个人没有自己的一定之规,就会变得六神无主。把该做的事置之不理;不该做的事起劲的干。
四、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
三年的疫情使大多数人都知道了对于呼吸道传染病戴口罩的重要性。面对传染病,防最重要,而不是治,防护到位就可以远离传染病。戴口罩不是人的习惯,但在疫情期间却是有效的防护手段。人做事要权衡利弊,人做事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既然在疫情期间领教了戴口罩和不戴口罩的利与弊,在后疫情时期,就不要把口罩当成可有可无的样子货。
五、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疫情这三年,生活不自在,工作不方便,完全不在人的舒适区间。老是盼望疫情早点过去,可病毒老是耍滑头,一次又一次让人失望。有信心的人变成了信心不足,没信心的人早早患上了焦虑症。确实人生会遇到很多不如意,沟沟坎坎的事一个接着一个,越在这个时候越不能让信念丢掉,只要生命还在,就没有走不去的泥潭。活着不仅需要能力,更需要信念。
六、随遇而安。
人的生存环境,有时自己说了算,有时自己说了不算,疫情下的生存环境就不是自己能左右的。孟子认为,一个人要能做到在贫贱时候能安于生活,在富贵的时候也能知足常乐,这才算是真正有福气的人。虽然疫情不是贫贱或富贵的生活,但也不是人们向往的生存环境。随遇而安是一种境界和气度,知道人力不能改变的时候,就不如面对现实。
七、不被负面情绪所困扰。
情绪决定了人的成功,也决定了人的幸福指数,所以人对情绪不能小觑。忐忑不安、愤怒、焦躁等都是负面情绪的表现,疫情这三年有不少人被这样的情绪所缠绕。而且负面情绪就像传染病一样也会传染,一个负面情绪变成两个、三个,最后成了一个小团体。这样的人看不到未来,找不到希望,除了抱怨,还是抱怨,最后只能在痛苦中挣扎。负面情绪是疫情的大忌,摆脱负面情绪要培养阳光的心态,与正面情绪的人为伍。
八、用心思考。
疫情是公共卫生事件,人人都会受累于它。这三年方方面面的事情都会牵扯到疫情,全球的,国家的,集体的等等,所以要想让自己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纠缠,只有用心思考。思考是人的本能,但只有用心思考才能把自己的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用心思考就是做靠谱的事,说靠谱的话。
九、把吃苦当动力。
疫情导致了诸多不便,包括工作、生活、学习等等。不便就意味着要吃苦,如果这时不情愿的吃苦,怨声载道的吃苦,即使吃很小的苦,很少的苦,也是有天塌下来的感觉,也是有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感觉。反之,把吃苦当成一种锻炼,一种乐在其中,吃苦就成了催人奋发的兴奋剂。吃再大的苦,再多的苦,都是理所应当,苦尽甘来。
十、成长的阶梯。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顺风顺水怎能让人成长。疫情这三年考验的不是人的体力,也不是对死亡的困惑。可以说疫情这三年让人在等待中强大了内心;在各种纠结中慢慢释然;在冷静思考中走向成熟;在与病毒的对决中看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在不断的学习中积攒了生命的能量和勇气。所以不要把三年的疫情说的一无是处,它可以看到人的成长。
为什么要写这篇人文的思考,就是不想让这三年疫情中的自己变得碌碌无为,也不想当有一天躺在病榻的时候,回想这段经历没有留下任何心灵的触动。人文思考从根基处说是一种对存在的抽象玄思。实际上,它的根本性观念是从人类的角度来思考人,思考人的存在根基。这话听起来有些哲学,但人类科学的启蒙就是始于哲学。传染病的防治是科学的,而我们从这次疫情真正要得到的就是从哲学的角度反思人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这一切都要以人文本,而不仅是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