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是一个干到老,学到老的职业。人的身体太复杂,有的器官看得见,有的器官看不见;有的器官功能说的清楚,有的器官功能说不清楚;器官与器官的联系有些是生理的关系,这说明没有病;有些是病理的关系,就代表有病了。所以当医生先是要有一个好的记忆力,各个器官的解剖位置不要记错;每个器官行使的生理功能不要记错;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生理机制不能记错;每个药物的药理特点不能记错。当然医生要记忆的东西还有很多,记得当医学生的时候,对解剖书、病理书、生化书、生理书、免疫书的知识点如果不下点功夫背下来,还真考不出好成绩。不仅医学基础知识要记,临床内容也需要记,如不同的临床症状对应的是什么疾病,病人讲的病史,上级医生的查房意见等,所以有一个好的记忆力,先天就占有了学医的优势。


EVG Culture © Pexels


除了记忆力外,就是临床的思维能力。简单地说,临床思维就是把记忆的内容再提取,加工分析,融会贯通。在病人眼里身体出现了与平常不一样的感觉,也就是医学所说的症状,就认为是病了,但病人感觉的病,与医生想象的疾病还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医生要通过记忆中的症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经过分析、归纳、鉴别、排除,也就是临床思维,来确认病人的症状和医生脑子里储备的疾病有没有对应关系。有,就是医生眼里的疾病,没有,就是病人眼里的疾病。好的记忆力有先天的成分,有些人能做到过目不忘,听了就记得住,有些人即使花了大力气,能留在记忆里的只是只言片语。而临床思维应该与先天关系不大,全在后天不断地学习,只要不钻牛犄角尖,临床思维是有一定之规的。这个规是与病史、查体、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和时间的线索密切相关。只要把上述内容梳理清楚,做到不主观思维、片面思维、静止思维、习惯思维、唯仪器论思维,大部分的疾病都可以得到诊断,在治疗方向上也少有出现偏差。不难看出,只要医生不惜动脑,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经验,虽然人与人在记忆力上有差异,但主导临床医学实践的大头是临床思维,临床思维搞定了,医生与医生之间的水平很难分出伯仲。所以医生对用脑学知识都心领神会,不需要点拨的。


对于一般职业,有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工作也就四平八稳了。可医生这个职业有些特殊,明明有知识,但有些病治不了,治不好;有些病倒是治好了,但被治疗的人,或陪着治疗的家属心理不满意,就医体验也差强人意。所以,医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治病不能划等号,晚期癌症,即使医生使出浑身解数也是治不了的病,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虽然对它们有很多治疗方法,但就是治不好,去不了根,不难看出医学是存在许多局限的,当然这也是符合逻辑的,否则医院就不会人满为患了。可病治好了,人却不满意,这就不符合逻辑了。这样看来,不能简单用知识来概括医学,这样既不全面,也不实际。不全面是因为在疾病面前,知识和技术永远没有绝对的胜算,人总是要死的,人死的最大概率是因病,没有知识和技术让人长命百岁;不实际是因为医学的主角是人,人的心理不同决定了人是千变万化的。如果用医学一成不变的知识和技术去碰撞不同心思的人,不可能会尽人意。一句话总结下来:医生这个职业仅仅用脑是不够的。


医学是人学,疾病相同,人却不同,医生要想立足这个以人为本的职业,除了用脑,还要用心。用脑解决的是知识,用心成就的是智慧。智慧可以看作是知识的升华,是在知识的基础上融入了大的格局,大的视角。当然知识和智慧一个是有形的,一个是无形的。有形的就有框架,只要努力,就可以习得;无形的光努力是不够的,需要潜移默化的体验和感悟,它们更多与心理相关。每一个人都时时刻刻生活在自己的心理空间,没有人能离开心理的支配。健康的时候有健康的心理,患病的时候有患病的心理。与其说医生开始是从躯体病下手,最后无一例外地都会与病人的心理发生关系,而且每个病人的心理决定了躯体病的走向,决定了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对医生的满意度。所以,医生看病要树立一个大前提,先赢得病人的心,读懂病人的心,取得病人的信任。如何做到?将心比心是第一要素。医生常常以为病人都是大心脏,以为把技术发挥到极致病人就会皆大欢喜。实际对于任何一个病人没有比第一时间能得到医生在心理上的呵护、温暖、关心更重要的,更开心的。


用心比的不是知识,不是有形的大脑,比的是医生在亲历了那么多病人饱受的躯体的苦,死亡的恐惧,进而对病人保有的同理心。说到同理心,就是设身处地理解,它是心理活动,也就是刚才谈到的将心比心。医生只会用脑,不一定会让知识越来越丰富,也不一定会让技术越来越精进,人一旦没有了情感,没有感同身受的心理反应,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麻木,越来越激发不出救死扶伤的进取心。医学是围绕人展开的,不管是医生,还是病人,所以人一定是推动医学发展的最终动力。脑实实在在,代表的是医生看病的本领,心不是实实在在的心脏,它是精神、是心理、是情感、是人性,它代表的是对病人全身心的关注,对病人的体贴入微,对病人痛苦的回应。正是后者让医学进入了人的世界,走进了人的心理,让理性的思维、科学的数字,融入了感性的温度。


医生的用脑考量的是医生的资质,也是医生的入门门槛;医生的用心是让看病这个职业富有了人情味,让医患之间的关系由理性的公事公办提升到感性的自觉自愿。两者谁重要?这是一个毫无疑问,没有争议的答案:两者都重要。它们是医生的两条腿,如果想在充满荆棘的医路生涯中不留遗憾,不问心无愧,一步一个脚印走向胜利的彼岸,这两条腿缺一不可。医学的价值不仅治好病,更要医好人。躯体的健康不是完整意义的健康,身心健康才是人的幸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