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ICU看了2位女病人,年龄都在50岁左右,一位病人是高中语文教师,曾带毕业班,来自南方,3年前被检查出胰腺肿瘤,做了手术,也经历了化疗,之后肿瘤复发,这次因胰腺肿瘤合并消化道出血住院;另一位病人是帮助弟弟在北京做食品批发,每天凌晨1点半起床开始工作,一天下来14个小时都在忙碌,来自北方,3天前汽车撞到了电动车,肋骨,肱骨,胸腰脊柱,骨盆都有骨折,加上肝脾肾挫伤,ISS评分到了50住到了ICU。两个人患的病不一样,一个急,一个貌似没有那么急,但不管是让专业的人看,还是外行人看都不是轻病。
Alicia Petresc © Unsplash
我先看的是这位多发伤的病人,病人带着监护,输着液,腹部已做了手术,骨盆也做了一些处理,病人合着眼,表情看似没有那样痛苦。我轻轻把病人叫醒,问了一下病人此刻的感觉,疼不疼?难受不难受?她说不很疼,也不是太难受。我说这个姿势躺久了会感觉不舒服吗?她说现在这个姿势就是她最舒服的姿势了。我让她深吸气,咳嗽几下,看看胸部疼不疼,还好确实没有那么疼。我又让她动动腿,只有左脚能动动,右下肢既不能动,连痛觉都没有,可能与胸腰椎的骨折有关。看着病人和我交流没有太大的痛苦,我就与她多聊了几句,病人也愿意跟我多说说。病人既往没有什么病,我让她用两只手握了握我的手,能感到病人的力量。最后病人问我能不能完全康复,像她之前的那个样子。我说任何病不会一点毛病都不留下,但像您这样的好心态,平常的身体又挺棒,应该恢复的不错。病人听了我的话,也很欣慰。
虽说病人的病情在我看来并不轻,可我们之间的沟通却没有那样沉重,彼此聊的也挺随意。我很佩服病人有这样强的心理素质,整个谈话期间没有任何抱怨,说话心平气和,看不出灰心丧气。本以为ISS评分都到50了,病人会是什么样子,结果病人的淡定,病人的乐观,病人抗病的能力,让我开始怀疑当初对病人的评估是否准确。所以每一个人可以得同一个病,可病在每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结果,特别是心理的承受力太千差万别了,让我这个做了几十年的医生都难于想象。
Arvin Chingcuangco © Unsplash
见第二个病人挺巧合,她的邻床是一位车祸伤的病人,胸腔有积液,医生在给病人做胸部超声定位,准备抽液,我正好站在第二个病人的床边来看超声。这时病人坐在床上目光炯炯,带着微笑和我打招呼。我赶紧问管床的医生这位病人的情况,当知道是位胰腺肿瘤的病人,一下子让我对病人有了好奇心。病人对自己的病情很清楚,我也就没有什么忌惮地与病人聊了起来。问病人这个病是怎么发现的?在哪里做的手术?为什么又来北京治疗?病人好像不是自己得的病,话讲的像一位专业的医务人员把发病的前后娓娓道来。手术,靶向化疗,化疗耐药,肿瘤标记物增高,当地的医院说再观察,病人50多岁,还没有退休,为了再给自己一些机会,来到北京。看到病人说话有条不紊,我赶紧问病人做什么职业的?病人说是老师,我说难怪呢。
我看病人心态是这样不急不躁,就问了一句平素对病人很少说的话:怕死吗?病人不假思索地答复我:不怕。我和我周围的医生不约而同地给她竖起了大拇指。我接着问:不怕为什么还来北京再看,您之前看的医院已经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医院了。病人回答:如果有机会,我还是不愿意放弃机会,这与怕死不怕死没有关系。我心想好强大的心理呀。今天遇到的两位女病人对疾病的态度,我碰到的并不多,在这点我可以定义她们是女中的强者了。如果人能对痛苦的疾病和死亡的恐惧泰然自若,那是怎么练成的?我又问病人平常吃饭怎么样?她说没有消化道出血的时候,吃饭挺好的,什么都可以吃。她紧接着问我:医生您对忌口这事怎么看?我说:我的观点,只有喜欢,吃了不难受,什么都可以吃,只是不要过量。病人很快接着我的话说:我同意您的观点,如果吃的不服就应该出现一些症状,过敏呀,难受呀,否则就不要这个不让吃那个不让吃。我说我也同意您说的话。晚期胰腺肿瘤不是一个好病,病人能够有3年的病史,而且精神状况,营养状况还不错,应该是很好的结局了。假如病人不是这个心态,会不会有这样的结果真的很难说。
Engin Akyurt © Pexels
当医生40多年有了这样一个体会,如果单从治病的角度讲,不管是能治的病,还是不能治的病,医生都能想出一些办法,但真正左右疾病的结局不是医生的技术,是病人的心理,落脚点就是情绪的掌控。人身体健康的时候,理应会有一个好情绪。可一旦得病,不管什么病,就一定会让情绪发生改变,当然是让情绪变不好。人在不好的情绪左右下,疾病的症状被无限放大,那种逼真的难受犹如见到了世界末日。即使药物有效,手术做的不错,如果病人没有从情绪中走出来,仍然会感到重病缠身,惶惶不可终日。所以我相信得病能吓死人。
当然现在的许多医生对病人的情绪变化没有那么敏感,一门心思都用在了躯体疾病的解读上。今天这两位病人给我上了一课,平时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夸夸其谈说什么都觉得游刃有余,如果有一天遇到大病的时候,我也能像这两位病人的好心态,难得的心理素养,那真是我的福分了。心理强大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读了几本书就一蹴而就。对于医生来说,临床实践是一个好机会,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也是医生日后成为病人时的真实写照。所以医生的临床实践不要仅看到我们给病人做了什么,更多的是要借助与病人打交道的机会,让我们从病人身上学到了什么。这种学到的东西不是技术,但它远远高于技术,而且不可模仿,是真真确确,触及心灵的对于生命意义的认知。
每一个人都会得病,每一个人也都会走向死亡,通过把控好情绪,让宰相肚子里能撑船,还是小肚鸡肠,在疾病面前惶惶不可终日,忐忑不安,这可以说是衡量一个人最终心安与否的分水岭。人生在顺风顺水中好过,人生在疾病和死亡的考验下心理很难不发生失衡,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人不是钢铁练成的。当然如果能像今天这两位病人主动去把握人生唯一能自己说了算的情绪,面对人生各种不如意,包括疾病和死亡,也是一种大智慧了。
看似得病是一种不幸,但却能在这种不幸中的细微处,看到人性中闪光的一面。也就是说,病榻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在检验每一个人的善良、真诚、胸襟和向死而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