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吸地气的中医路
(二0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我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于四川盐亭的一个小山村。小学和初中学业都是在自己村上完成的。难忘的童年岁月是:“五七指示放光芒”,“开门办学”,“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等等带有浓重“文化大革命”气息的教学氛围。边学习边劳动,期间,开荒种地,农田基本建设,冬季新修水利,挑土挖堰塘,田间地头,“背担抬犁挖,栽秧打谷耙”的农村农活技巧了如指掌,一应俱全,什么都干过。
有幸初中毕业后,我和我们班上五个同学一起还考上了高中。两年高中边补习初中的不足,因为条件不允许,初中只学了语文、数学、物理和化学四门课,英语连ABC个都不认识,只有高中边学边补课,两年毕业高考预选差两分被淘汰,没有机会参加高考,只有继续复读一年,第二年误打误撞考上了“四川绵阳中医学校”,当时校址就在隔壁邻县—三台琴泉寺。那个年代,升学那个高兴劲儿,至今还记忆犹新。“完公粮,转户口”全家人忙得不亦乐乎!高兴呀!终于脱农皮,农转非户口,吃国家粮了!况且,那会儿读中专三年,整个吃穿零用钱家里开支不到一千块钱,对这些年来讲已许是神话般的传说。
也许是天生的缘分,自从我踏进中医学校的那天起,好像高中阶段的学习劲头一点也没有减。拼命学,认真学,克服了理科生学习中医古文化,死记硬背的重重困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被分配到“德阳市人民医院”有幸跟随名老中医唐良左老师实习半年,对我走入中医临床深受启发。实习期满后,服从统一分配,回了我的家乡盐亭县的乡镇卫生院,先后在八角、金孔、榉溪等地一干就是二十年。期间又参加两次成人高考,完成了成都中医药大学连续七年的专科和本科教学计划。在单位因为业务开展得很好,从一般医生到科室主任,再到院长,可以说是通过自己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奋斗的结果。有一点,不管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我始终如一坚持不懈于我的中医事业。十八年前,我自主选择,毅然决然从院长岗位退下来,通过公开招聘我来到了绵阳市涪城区,当时的南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是乡镇卫生院一样的基层单位,继续我的中医临床工作,一干又是十八个年头,期间有幸认识中医大家林代富和王幸福老师。为了走出去与更多专家学习交流,跟随王老师和仝小林院士等大家走南闯北,参加中医临床学术交流会。先后去过保定、北戴河、长春、银川、深圳、西安等地学习。期间,重点关注中医对慢性病的干预和治疗,在国家和省级中医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尤其是《温阳益气活血化瘀辨治慢性病》的学术观点得到了中医同行和患者的高度认可。
这样,我一路走来,我的学历从中专到本科,我的职称从初级到正高,今天我才能以一名主任中医师的身份从单位退下来,自创“纯中医治疗工作室”。退而不休,继续为熟悉我的患者服务,也继续为我热爱的中医事业发挥余热,为中医事业的传承创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生们的助力下,创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利用诊余时间,做一些有益于为公众健康保驾护航的公益事业,也为弘扬中医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
黄先超纯中医治疗工作室
过去一段时间,我以自己几十年长期在基层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而可悲,到现在回想起来,我走过的坎坎坷坷不平路,在基层和来自基层老百姓的患者一起共同进步,我经常说一句话“患者才是我真正的老师”,我这个医生是从患者堆堆里面滚出来的”,让我从一个不懂事的毛孩子,成长为中医事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所以我和我的患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用鱼水情深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所以,到今天,我以我在基层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中医事业而自豪!也算是我出生于乡村,来源于基层,事业有成以后也回报于基层,回归于百姓吧!也算是一种圆满的成功实践,难怪我现在的临诊状态也是谈笑风生,底气十足!
一路走来,感谢我的同学、老师、同事、领导及家人的教诲关怀与陪伴!更感谢我的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认可!接下来的路,让我们一起走;剩下来的事,让我们一起干,争取我们的事业更加辉煌,我们的人们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