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扰,在药房开了一副中药,代煎不放心,自己煎还无从下手。另外,很多人还嫌煎药麻烦,其实,服用中药煎药是关键,中药材的煎制过程对药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提到:“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也就是说,煎药是个细腻的活儿,加水量、火候、温度等等因素,都会影响药效。
中药怎么煎?下面这些小常识你不可不知:
煎药前的浸泡: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另外,夏季浸泡时间宜短,冬季稍长。
煎药容器的选择:
煎煮中药首选砂锅,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除此,还可以选择搪瓷锅、玻璃煎器、不锈钢锅,避免使用铁锅、铝锅、铜锅等,主要是这些容器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以免和药材发生反应而使药效降低。
煎药时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对于加水量,传统上一般第一次煎煮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为准,如遇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者应酌量加减水量。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需要记住的是,水应一次加足,不可中途加水,更不能煎干了加水重煎。
煎药火候的掌握:
煎药火候有 “武火”和“文火”之分。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煎煮时间的控制:
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汤剂的煎煮次数:
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
留取药液量:
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或三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另外,一些毒性比较大的药物,如: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生南星等,为了降低其毒性,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
2、后下: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宜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薄荷、大黄等。
3、包煎: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蒲黄等。
4、溶化: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胶类药物及黏性大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蜂蜜等,用时应单独加温溶化与药液兑服。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
6、另煎: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贵重或不宜入煎的药物,如麝香、牛黄、珍珠、三七等,多制成散剂,用煎好的药液送服或撒入药液中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