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自1957年上市并应用至今,现已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但你或许不知道二甲双胍在治疗糖尿病的征途上历经了无数风雨,其崎岖坎坷的应用之路也应了那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
Image by Christian Trick from Pixabay
二甲双胍听起来像是一个化学制剂,但它其实是来源于天然植物——山羊豆。
这就要追溯到古埃及和中世纪的欧洲大陆,那时人们发现,将“山羊豆”这种植物当茶饮可以缓解多尿——糖尿病的典型症状。随后,经过研究者的不断探索,发现了能够缓解症状的有效成分是其中的山羊豆碱,也就是异戊烯胍。
在1918年,人们发现这种胍产品可以降低血糖,但是山羊豆碱的毒性太强,不能用作临床治疗。然而对于这样一种对降糖有良好效果的神奇植物,人类治愈疾病的求索是永无止境的。经过摸索,人们终于发现在其中真正起到降糖作用的是两个相连的胍环,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双胍”。
生不逢时
1929年,我们故事的主人公二甲双胍作为双胍家族的小弟弟也来到了人世,但它那点微弱的光芒完全被同时代诞生的巨星——胰岛素——吞没了。
糖尿病的病因在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而此时胰岛素的发现及临床应用,挽救了一大批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胰岛素神奇的疗效对医生的吸引力远远超越了从草药中提炼的双胍家族。人们曾一度天真地以为糖尿病问题已经完全解决。在这样的潮流下,二甲双胍只得继续隐姓埋名。
东山再起
随着胰岛素的不断普及,它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到人们的面前:使用不方便、作用时间短、注射部位感染、诱发低血糖、体重增加……人们迫切地需要更适合治疗需求的药物,药物的研发热情也空前高涨,于是科学家再次将目光转移到双胍家族。
法国糖尿病学家Jean Sterne被认为是发现二甲双胍作用的关键人物,他首次进行了二甲双胍的人体研究,并给它取名为”Glucophage”(葡萄糖吞噬者,中文商品名“格华止”),一直沿用至今。
二甲双胍的东山再起可没这么简单,在当时还经历了双胍家族三兄弟之争。而后发现同族兄弟苯乙双胍和丁双胍导致乳酸酸中毒的风险较高,而这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因此才退出市场。蛰伏多年的二甲双胍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就这样,从牧草“山羊豆”中走出的二甲双胍,正式步入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