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真正的成熟就是:
你妈没逼你,
你就主动穿上了秋裤!
昨天还是艳阳高照,
今天就得翻箱倒柜找棉袄。
这温度降地有点忒突然~~
让人一时接受不了啊~~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条名为【26度穿衣法则】,说是只要把当天的最低气温加上各类衣服对照的温度等于26℃,就可以达到身体的理想温度。
乍一看,此方法简单易行,只要参照当天的气温,做个简单的加减法,就能解决问题了~
然而,衣服的保暖性被量化的这种方式真的靠谱吗?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网友神一般的回复,你就知道这种穿衣法可行不?
——“大风天你穿你穿5件透风毛衣试试,照样吹冻死。北京现在气温17度,有人穿羽绒服上街吗?”
——“我穿25件棉背心就可以烧热水了?”
——“算了算,假设市区温度现为2℃,根据法则,要穿一件较厚羽绒服+两件羊毛衫+抓绒卫衣+棉背心才达到26℃。那不是要把自己裹得像个粽子了吗?”
很显然“26度穿衣法则”是不科学的,它的问题是不仅仅在于保暖能力不能简单叠加,就算天气预报的气温,这一个数值也不足以决定你今天穿什么。
为什么这么说呢?
气温 ≠ 体感温度
何为“体感温度”?简单说就是人主观感受到的温度,每个人的耐热程度不同,体感温度自然有别。此外,相对湿度也是影响体感温度的重要因素。
因此,
”26度穿衣法则“是不科学的。
大家可以适当借鉴,但不可盲目追捧。
要以自身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穿着。